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1)

依山傍水,古香古色的门楼,笔直的水泥路已经全部通自然村,24台白色发电风机在大岭山迎风转动,万亩桃园变“李园”,“瑶家小院”传递着悠悠乡愁……这就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恭城县西岭镇费村。这个古村“活”起来,离不开村里的“女当家”——梁玲

梁玲,出生于1982年12月,中共党员,是个地地道道的恭城人,现任西岭镇费村村委主任、西岭镇费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西岭镇妇联兼职副主席、县人大代表。她当过电站操作员,曾自主创业9年,小日子过得还算红火,为了让家乡变美变富,2014年她毅然放弃创业当了一名“村官”,从此心揣一本“民生账”,成了农民利益的“代言人”。

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2)

梁玲(中)到费村500亩砂糖橘种植示范基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让我这个80后当村长是我的荣耀”

群众利益大于天。自从2014年担任费村党总支部委员以来,梁玲总是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村民家里有事了,她会第一时间去到家里了解情况;村民到村委会需要开证明,总会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哪家生病住院了,她会前去看望,争取国家救助政策减轻一点村民的负担。她所做的这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什么选一个80后的姑娘当村长?“村民找我办事,不管大事小事、急事难事,我都认真办、抓紧办、务实办。日子久了,他们也认可了我,选我当村长,是我莫大的荣耀!”2017年6月,她高票当选为费村村委主任,成为西岭镇唯一一位“女当家”。

要致富,先修路。梁玲深知这个道理,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通夏立社的路。费村下辖6个自然村,夏立社是唯一一个没有通水泥路的自然屯。“人口只有230多人,实施‘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缺口非常大,很多村民心里有想法、不支持。”起初村民谢崇兵也是反对的,因为修路会占用他家房子周边土地,影响他在屋旁搭建杂物棚。“他的房子离村道有2米,我们答应帮他水泥硬化,后来他不但放弃在道路拐角处搭棚,还主动让出土地,村道宽度由3米变成了4米。”梁玲白天一趟趟跑上级部门和后盾单位想方设法争取扶持资金,晚上跟村干部多次入户组织村民代表开会动员,这条路才得以修起来。

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3)

低保入户情况核实

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4)

组织村民代表对费村“危房改造”申请进行评议

作为村委主任,群众的冷暖、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情况、收入有没有提高等无不牵动着她的心。“要不是她亲自跑上跑下帮我,我家孩子就拿不到每个学期1500元的补助。”费自林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一位七旬党员,与独子相依为命,2017年他儿子考上了桂林市财贸金融学校,他心里为孩子上学的事发愁。梁玲了解情况后,入户给他宣传“雨露计划”政策,帮助他儿子进行网上申报、填好纸质申请表、到镇政府和县扶贫办盖好章,成功争取到了“雨露计划”。

“除了物质富,更要精神强、乡风好。”梁玲认为,村里的一棵古树、一口老井、一座老宅、一栋炮楼……都承载着乡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很重要。她将村民聚在一起,齐心建设,启动费村屯传统古村落修缮项目保存文化记忆,引进岭脚田园综合体项目“瑶家小院”挖掘旅游资源,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村级文艺队倡导乡村新风,宣传“三心三治一守”引导村民自治、德治、法治,让乡村文化焕发出了新活力。“目前,我们村义工队有200多人,下一步准备成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

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5)

走访贫困户

两年来,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22人顺利脱贫,争取项目资金达1500多万元,完成5条道路硬化4500米,建成旅游公厕1座、污水处理站3个、风雨桥1座、门楼1座、篮球场1个、农家书屋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体育健身器材6套,完成“危房改造”20户、改厨改厕51户、村委会办公场所升级改造,积极配合完成虎尾至峻山二级公路费村路段的征地工作……这位“女当家”忙碌中带着满满的干劲。

“想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都鼓起来”

“阳春三月,十里桃花,大岭桃花相映红;金秋时节,瓜果飘香,果不醉客客自醉。”十多年前,费村大岭山人发扬艰苦奋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石板上栽花”,一锄头一镰刀的撬山种桃,把光秃秃的石漠化荒山变成2万多亩“桃花源”,大岭山桃园桃花节入选“广西十大名节”,大岭山屯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不足200元提升到5900多元。

“近几年,大岭山村民们种植桃树获利微薄,几近无利可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听取县农业局、科技局的专家们建议后,梁玲立刻召集村干部开会讨论,决定规模发展月柿、三华李、砂糖橘,采取马蹄与水稻隔年交替种植模式,特色养殖竹鼠,积极带领村民们对全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6)

到费村屯200亩月柿种植示范基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现如今的费村,大岭山万亩“桃园”变“李园”,建有530亩“砂糖橘种植示范基地”1个,连片种植马蹄1300亩、月柿1600亩,发展特色养殖竹鼠存池800对,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多家,建立农村淘宝电子商务网点1个,村里集体林场经济收入每年有4.6万元。大家都说,“男村长,女村长,带领村里发展起来的就是好村长!”

“敢为农民说话,才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个身份”

说一千,道一万,解决问题是关键。2016年6月,梁玲当选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光环,对于我来说,人大代表更是一种压力、一份责任。”

为了在县“两会”上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表达农民的心声,她曾多次走访村民搜集“意见”。“我就是个农民,最关心的当然就是我们农民自身最关切的问题。”任职以来,她一直很关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村民们修路致富的诉求迫切,2016-2018年连续三年县“两会”她只提一个议案,那就是希望县政府支持费村路口到大岭山道路硬化。2018年的冬天,县交通局投入200多万元,修建这条长4100米、宽5.5米的水泥路。“这次修路是无偿征地,难度大,实际上村民们很支持,我们只花了一个礼拜就完成了征地工作,”梁玲笑着说道,“能为村民实实在在地做点事,这个代表当得值!”

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7)

实地了解风雨桥建设进度

“只要用心做好调研,充分了解,就能够提好建议,当好人大代表。”当人大代表后,梁玲养成了一个习惯,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处处留心。在她看来,一件小事就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大问题。履职三年里,她先后参加五次县人大专题调研活动,在调研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提出的建议质量更高。

“我们村里的‘女当家’讲不丑!”提起村委主任梁玲,村民们都赞不绝口。回顾五年的村干部风雨历程,她收获的是村民的信任,收获的是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获的是村里经济的不断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期盼。”(文/黄丽梅 王桥艳)

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小乔(身边典型花开瑶乡)(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