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1)

岳飞:精忠报国

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2)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以“岳母刺字”的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

公元1103年,在相州汤阴(今属河南省)农村的一间破旧的民房里,姚太夫人生下了一个男婴。当时正逢乱世,金人进犯中原在即,姚太夫人希望襁褓中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她跟丈夫商量,想给孩子起一个能代表自己心愿的名字。这时姚太夫人听说有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她脱口而出:“有了,就叫岳飞吧。”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冲走了岳家所有的东西,本来就贫寒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了。后来岳飞随父母离开家乡,漂泊到河北。苦难的生活使岳飞从小沉默寡言。姚太夫人出身乡野,识字不多,却是一个极有主见、为人刚直、思想开明的母亲。她从小就对岳飞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儿子不但要学会承担各种苦难,而且要能成为一个刚直不阿的男子。聪颖的岳飞渐渐领会了其中的真谛。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在母亲的熏陶下,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并学得一身好技艺。他先是随汤阳枪手陈广学刀枪之法,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继又攻读《孙子兵法》,很快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3)

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4)

供稿:市委党史研究室

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5)

编辑:崔路伟 郭雨倩

主编:张学志 监制:庄 力

四平日报新媒体中心

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6)

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7)

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容(赓续红色血脉⑧)(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