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历史画卷中,诸葛亮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千百年来经过各种方式的讲述和广泛流传,诸葛亮的人生故事表面上看去似乎已经非常清晰明白、广为人知。但是,真正探究起来却会发现,他人生故事的背后,又充满了大大小小有趣的谜团。因此,他的整个人生,可以说是由数以百计的有趣谜团相互串联起来的奇特人生。

下面,就跟随方北辰所著的《诸葛亮传》(天地出版社)一书,来深入解读诸葛亮人生的种种谜团吧。(温馨提示:即日起,读者报头条号每天对《诸葛亮传》进行连载,敬请持续关注。)

诸葛亮出身详解(诸葛亮传1)(1)

家族姓氏

认识诸葛亮,先要从他个人说起,再来说他的先世;而要认识他这个人,又应当先从他的姓氏和名字说起。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明确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意思是说,诸葛亮,表字孔明,是东汉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氏。

关于诸葛亮家的姓氏来源,陈寿《三国志·诸葛瑾传》裴松之注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而诸葛瑾就是诸葛亮的同胞大哥。在这里,表松之引录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孙吴韦昭撰写的《吴书》:

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旧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意思是说,诸葛家的祖先原本姓葛,乃琅邪郡诸县(今山东省诸城市)人氏,后来迁徙到了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因为阳都县先已有了姓葛的人家,当地的人为了区分,就把从诸县刚刚迁来的葛氏家族,称为“诸葛氏”了。

第二种说法来自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

意思是说,秦朝末年的葛婴,当过陈胜(也名陈涉)的大将,立下大功却因冤被杀。到了西汉,文帝追记葛婴的功劳,就将他的孙儿封为诸县的侯爵,而侯爵家族的后代,就把诸县的“诸”字,加在姓氏“葛”字的前面,以显示荣光,这就变成“诸葛氏”了。

破解了诸葛亮的姓氏谜团,再来琢磨他名字背后的种种知识性谜团。

诸葛亮,字孔明,这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一开头,就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马上就有了两个谜团。

第一个谜团,他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孔明的孔,是孔洞的孔吗其实,孔明的孔,既不是他的姓,也不是孔洞的孔。准确地说,他的名字中,“亮”的意思是光亮,属于名词;而孔明的“孔”,意思是非常,是副词;“明”的意思是鲜明,是形容词。整个名与字相互配合的含义,是比喻他这个男娃娃的出生,好比是一道光亮出现在人间,非常鲜明耀眼。看来他们家在给他取名字时,对他未来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

第二个谜团,为什么诸葛亮有了名,还有字?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古人既有名,又有字,是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出生后就取名,那是为了与别人有所区别,你张三我就李四,你王五我就陈六,可以有效避免相互混淆。但是,成年之后又有字,后世叫作“表字”,那是出于社交活动的需要。我们泱決中华,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社交活动场所,更是展现礼仪修养的重要场合。一般而言,在社交场合称呼平辈时,要称字,以表示尊敬,而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失;称呼自己时,则要称名,以表示谦卑,而不能称字,否则就是自大。由此可见,如果只有名而没有字,这种谦和有礼的修养,就完全没有办法展现出来。

名和字虽然功能不同,但是在含义上总会有某种联系,从而共同展现出一种美好的意愿或期望。诸葛亮的名和字也是这样。他们家期盼和希望他这个男娃娃,会像一道非常鲜明的光亮,将来能够光大门楣,照耀人间。

那么诸葛亮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盼和希望呢?这就必须要说到他们家的先世了。

《三国志·诸葛亮传》明确记载,诸葛亮的先祖,乃西汉名臣诸葛丰。

这位诸葛丰究竟是何许人也?这是一位有罪必究、执法必严的朝廷监察官。他在西汉的政坛上,曾经有过非常出色的政绩,因而在丹青史册中,得到了“刚者”的崇高美名,从此流芳百世。

当时所谓的“刚者”是什么意思?诸葛丰又为何能够得到“刚者”的崇高美名而流芳百世呢?这是一个必须解读的有趣谜团。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诸葛丰传》这一卷的末尾,对诸葛丰有如下评价:

诸葛虽云狂瞽,有异志焉。孔子曰:“吾未见刚者。”

意思是说,诸葛丰虽然显得太倔强和不明智,但是他心中确实抱有异于常人的志向。孔子就说过:“我还没有见过真正刚毅不屈的人。”

孔子所谓的“刚者”,意思是真正刚毅不屈的人。他这句“吾未见刚者”,出自《论语·公治长》一篇。孔子说了这句话之后,就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马上反驳说:“申枨的欲望大多了,哪里算得上刚毅不屈的人啊?”可见“刚者”一词,是孔子对人高度赞美的话。班固的言外之意,即诸葛丰就是孔子所赞美的这种“刚者”。亲自为诸葛丰撰写传记的班固,他的这一评语,显然是正面肯定诸葛丰的高度评价的。

不言而喻,这种极具个性色彩的故事,这种积极投身政治、崇尚依法治国的思想作风,必定会在年轻的诸葛亮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并且对他后来的从政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

那么诸葛丰对诸葛亮后来的从政生涯,有哪些方面的重大影响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破解的重要谜团。

诸葛亮出身详解(诸葛亮传1)(2)

诸葛丰画像

对比后来诸葛亮从政的实际表现,诸葛丰对他的重大影响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

一是从政对象的谨慎选择。

诸葛丰有志向、有才能、有风骨,也有显著的政绩,然而最后却落得被政坛完全排斥在外的悲惨下场。他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结局,最根本的原因,是碰到了一个并不能让他充分施展抱负的君主。因此,对于诸葛亮而言,如果要从政,一定要对从政对象进行非常谨慎的选择,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终身辅佐的对象,这是他从先祖那里得到的深刻启迪和认识。

二是从政态度的坚定不移。

诸葛丰虽然后来的下场非常悲惨,但是当初他一进入仕途,就坚决以天下为己任,公而忘私,义无反顾,认真履行自己的监察职责,向一切违法乱纪的官员开刀;即便后来失去汉元帝的赏识和支持,他依然坚持这样的从政态度绝不改变。不从政则已,一从政就要不忘初心,按照自己的理想坚决走下去,这是诸葛丰无比坚定的从政态度。对比后来的诸葛亮也是不出山则已,一出山就在施政理想上不忘初心,终身坚持,“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直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明显也是继承了老祖宗的从政风范。

三是对从政风气的高度重视。

诸葛丰就任司隶校尉之后,对于官场上从政风气的普遍败坏最为痛恨,认为朝廷政治中最为严重的现实问题,非此莫属。对比后来的诸葛亮,他在《出师表》中直接向后主刘禅明确提出的施政原则,是应当“亲贤臣,远小人”,而绝对不能“亲小人,远贤臣”。提出这一原则的目的,正是要在官场当中提倡正气,抵制歪风。而他在执掌蜀汉国政期,确实也做到了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末尾所赞美的“开诚心,布公道,循名责实,虚伪不齿”。这是他以毕生的精力,在优良从政风气上进行切切实实的建设才能取得的成就。从这一点上看,他也从诸葛丰那里吸取了政治的营养。

四是从政行为的严于律己。

诸葛丰自从进人官场,就很注意在从政行为上严于律己,不然他也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名特立刚直”的美好声誉。对比诸葛亮,也是在从政之后,始终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无贪污腐败的罪恶行为。

五是从政思想的兼收并蓄。

诸葛丰在司隶校尉任上的作风,显然属于法家奉行依法治国的施政思想。此后的诸葛亮,是以推行法治为突出特色,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吸取法家理论的精髓,明显是与诸葛丰一脉相承的。必须指出的是,诸葛丰与诸葛亮,在施政思想上又都是兼收并蓄的,并非只认同法家而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政治学说。在从政思想上,兼收并蓄是诸葛丰与诸葛亮最值得注意的家族文化特色。

六是从政举措的审时度势。

诸葛丰从政之后的举措根据现实政治形势的需要,及时采取了应变性的变化,改而重点采用法治。既有儒家的仁义,也有法家的法治,两手都要有,两手都要用。至于具体要用到哪一手,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的政治现状来对症下药,临机应变。后来的诸葛亮也是如此。

以上,我们从六个方面探究了诸葛丰在从政上对诸葛亮的重大影响。我们必须从这种强劲的文化遗传基因上去观察噩耗审视诸葛亮的人生,才能对他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这正是:

追寻姓氏根何在?先祖伟人影响深。(来源|《诸葛亮传》 作者|方北辰 天地出版社|出版)

诸葛亮出身详解(诸葛亮传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