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文种选择技巧(大部分人一辈子也用不到4种公文)(1)

学习公文,必须准确地把握公文文种。

如果是基层乡镇公务员,你这一辈子估计都没机会写议案,反而几乎天天写请示报告。

如果是中央政府机关,写命令、决定的情况会多一些,看请示汇报的次数应该多一些。

认清自己的位置,摸清自己的责任。没有金刚钻,揽不上瓷器活。

了解公文基本分类,做到心中有底。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自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

按照行文流向(隶属级别),可以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请示、报告、意见。

平行文:函、通知、纪要、议案、意见。其中,意见是重复使用。

下行文: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批复、决议、公报、意见、通知、纪要。其中,意见、通知、纪要也是重复使用。

每种公文重点注意的点我用加黑标注出来,大家了解即可,避免犯低级错误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这15种公文,大部分人一辈子需要写的估计也超不过4种。

而在工作中真正需要大量接触的是日常事务性公文,

如规章制度、简报、计划、总结、演讲稿、述职报告、倡议书、建议书、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聘书、请柬、证明、介绍信等。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侧重的学习。

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减少做无用功。

所以,写公文前必须注意:

一是认定与看收文方的关系,上级、平级或者下级。

二是选定文种,根据关系具体选定文种。

三是确定内容,注意专用词语,如“贵单位”“请批示”“你”“妥否”等。

看清自己比看清世界还要重要,看清世界让你知道该和不该,看清自己让你明白能和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