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铃声的起源
诺基亚 5320 XM
说起手机铃声,几乎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它是伴随着手机自出现开始便有的一种功能。早在手机没有进入智能化行业之前,手机铃声便为各位用户所熟知。《GranVals》便是在那个时代成为诺基亚的经典铃声,为后人传颂的。
《GranVals》的演奏者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在功能机时代,因为可以DIY自定义的选择不多,我们更多的时候选择手机既有曲目作为来电提示音。比如之前提到的诺基亚的《GranVals》 ,比如《Hello Moto》 ,《Crystal》 。
那个时代的手机玩家们以DIY手机歌曲为乐,对一部新手机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换来电铃声甚至短信提示音,最后再换个手机自带的既有壁纸,就完成了手机DIY的大部分「创作」。
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纯真美好的年代,恍如隔世,实则只是十多年前罢了。
手机铃声的发展
从刚开始的32k开始,手机铃声的发展史也是其容量的扩展史。到今天,我们习惯性得觉得一首音乐如果没有320 kps都无法入耳,十年间,手机铃声已经完成了从刚开始的和旋单音到高保真音乐的蜕变。在智能机刚刚发展之初,我们曾为截取某首音乐的副歌部分作为来电音而感到兴奋;但现如今,我们已经不再为手机换铃声了。
摩托罗拉的经典机型
手机铃声的没落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手机铃声的发展也逃不离没落的命运。在手机铃声最为火爆的那几年,一些公司甚至一度以出售手机铃声为产业。但近年来,我们已经少有为新手机换铃声的习惯,工作场所的标准式震动和生活环境中的默认铃声不仅反应出我们已经玩腻了这个十多岁的「老家伙」,也显示着当前信息化时代的「信息过剩」。
智能设备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手机铃声为何淡去?
凡事皆因而起,凡事皆因故而落。曾经红极一时的手机铃声为何默默淡出人们的视野,从用户的宠儿被打入冷宫?究其缘由,其实无外乎几点:
-
习惯使然。
用户习惯是一个捉摸不透的精灵。在一些的特殊场景下,我们的手机往往开启的是振动甚至静音勿扰模式,比如学生上课时,工作会议时,晚上睡觉时。这些短暂的事件总是频繁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反复的调整手机模式对于用户来说成本过高,通常我们会不厌其烦的调整不同的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但千万不要高估我们的记忆力,如果考虑中加入「我忘了」这个偶然中的必然事件,将近一步降低人们对铃声模式的需求。
对于习惯于无铃声模式的用户来说,他们习惯使然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选择「无声模式」。所以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选择什么样的铃声都不会影响其使用体验。
-
操作困扰
随着iPhone在中国的登陆,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投向了iOS阵营。而相对Android便捷的更换铃声操作,iOS平台对于更换自定义铃声的操作成本是相对较高的。甚至有部分iOS用户根本不知道更换iPhone铃声的操作是什么。这样的现象也就造成了iOS用户更喜欢使用iPhone的「Opening」作为iPhone手机的默认铃声。
当然,部分使用「Opening」作为默认铃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彰显iPhone手机的标签,这里我们不做讨论。
-
懒惰的心理
很大一部分用户被问及为什么不再更换手机铃声的时候,给出的第一回答是:「懒得换」。当然「懒得换」并不能成为一个正当的理由和借口。这部分用户口中的「懒得换」并不是指懒在屏幕上点击几下,去更换一个自己喜欢的铃声,而是疲于挑选。因为找寻不到一个「合适」的手机铃声,所以索性使用默认铃声,虽然默认铃声可能「不好听」,但「不难听」,不至于出错。
-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类所具有的天性之一。用户极易被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相应的用户习惯。对于部分智能手机用户来说,默认铃声既是因为「懒得换」,也是因为从众心理。当大家都不再将注意力放在手机铃声上时,更换手机铃声而获得的关注感就不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DIY个性化的需求了。
-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又叫个性消失,亦可叫去压抑化、去抑止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经常会为自己添加标签。就像有人喜欢蓝调,有人热爱摇滚。但岁月终将棱角磨平,当你所在的环境中,所有人都使用着默认的手机铃声,你突如其来的摇滚乐可能会让你陷入尴尬的境地。去个性化让个性化的手机铃声渐渐离我们远去。
-
现代化进程加速
有部分用户认为,当手机来电时,手机响起的铃声在提醒自己去接听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周围人的行为。在「不打扰他人」的心理活动「作祟」下,手机铃声也被宣判了「死刑」。
-
信息过剩的结果
时光回溯到智能机和功能机交错的时代,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功能机可向用户提供的功能都十分有限。而现如今,智能手机的功能繁多,我们的大脑在进行过跳跃式的思维进化后,已经很难专注于某项单一功能,挑选适合自己的铃声并更换正是这种机械式的繁琐操作,相信绝大部分用户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也没办法静下心,挑选一首自己真正喜欢并且合适的音乐,作为手机铃声了。
-
信息传播途径增加
早年,功能机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只有电话和短信,途径较为单一。更换铃声操作简单,属于「一劳永逸」之举。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了大幅增加,内容源也不仅限于文字,图像,更有音频和视频文件。多媒体文件的增多对于手机硬件功能的使用率也大大增加。进一步压缩了提示音的使用空间。这也间接导致了部分用户更愿意手机静音。
尾巴
2016 年诺诺贝尔文学奖得住鲍勃·迪伦
手机铃声会就此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吗?笔者给出的答案是:「近十年不会」。究其根本,手机铃声是作为提示作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根据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提出的的「存在即合理」理论,现阶段手机铃声存在有其必要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提示方式也可能在未来有较大的变化,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手机提示音将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