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陶县,河北省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6万人。
  •   馆陶是千年古县,赵王“在城(今冠县东古城)西北七里陶丘侧置馆,故名馆陶”,自西汉初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
  •   馆陶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蛋鸡之乡、中国黄瓜之乡、中国黑陶艺术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粮画之乡、中国漆画艺术之乡,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县、新中国60年发展中国最具投资环境县级城市、浙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特色农业(蛋鸡)十佳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富铬黑小麦种源基地、全国优质黄瓜生产基地示范县、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百强区县等荣誉称号。
  •   近年来,馆陶县着力打造了六张【名片】。
  •   最大:禽蛋交易市场金凤市场,单体全国最大。
  •   最优:中国黑陶艺术之乡,黑陶艺术达1000多个品种。
  •   最好:中国黄瓜之乡,“馆青牌”黄瓜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双金奖”。
  •   最佳:独一无二的富含三价有机铬的黑小麦,可应用于抑制血糖和抗肿瘤等医学领域。
  •   最美:粮画小镇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   最久:彭艾养生,可追溯到4400年前。
  • 历史沿革
  •   馆陶县古为冀州地。春秋时为冠氏邑(即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后属赵国,秦属东郡。西汉初年,置馆陶县,属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阳平郡,馆陶县属阳平郡,馆陶城同时为阳平郡、馆陶县治所。 北魏、北齐、北周仍属阳平郡。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阳平郡置毛州,馆陶县遂属之,馆陶城同时为州、郡、县三级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阳平郡入毛州。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废毛州,次年魏州改属武阳郡,仍辖馆陶县。 唐初属魏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割魏州之馆陶、冠氏、堂邑,贝州之临清、清水复置毛州,领馆陶、冠氏、堂邑,临清、清水、沙丘六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废毛州,馆陶归故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为魏郡,仍辖馆陶县,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复为魏州,馆陶县仍属之。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府。 金代因之。馆陶县治所迁至今北馆陶镇。 元代属中书省东平路。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遥属濮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废县,不久即复置,仍属东昌府;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更隶临清州。 清属东昌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治,馆陶县改属济西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济西道更名东临道,又属东临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立馆陶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区。
  •   建国后,1949年,属邯郸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撤销馆陶县建制,并入冠县;1961年,恢复馆陶县,仍归山东省聊城专区领导;1965年,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93年7月,归属邯郸市管辖。
  •   行政区划
  •   截至2018年,馆陶县辖4镇(柴堡镇、馆陶镇、房寨镇、魏僧寨镇)、4乡(路桥乡、南徐村乡、寿山寺乡、王桥乡)、277个行政村。
  •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馆陶县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东,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5°06’-115°40’,北纬36°27’-36°47’,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西与广平、曲周、邱县接壤,南靠大名县,北连临西县。距济南、石家庄、郑州大约各200公里左右,南距濮阳70公里、北距衡水125公里、东距聊城60公里、西距邯郸65公里。
  •   地貌
  •   (1)平原
  •   馆陶县属掩埋古河道的壤质土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部海拔43米,北部海拔36米,自然坡降为1:5000。由于河流多次交互沉积,以及剥蚀沉积的影响,形成了微度起伏的地形,形成一些中小地貌,主要类型有沙河故道、缓岗、二坡地、河间洼地和河旁洼地。除河旁洼地外,其他地貌类型大体呈带状南北分布或东西分布。
  •   (2)河流
  •   河流主要有漳河和卫运河。漳河源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馆陶县境内河道仅长4.2公里。漳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水少或无水,雨季流量增多。
  • 卫运河源于河南省辉县百门泉,在徐万仓入境注入卫运河,沿东部县界向东北方向流去,卫运河县境内河道长40.5公里。
  • 气候
  •   馆陶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20℃,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 馆陶县介绍,馆陶县概况(1)

    馆陶县地图

  •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截至2018年,馆陶县耕地面积48万亩,全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规划总面积28271.67公顷。
  •   生物资源
  •   馆陶县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馆陶县栽培植物资源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花生等,是中国主要的粮棉、禽蛋、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土特产品有鸡蛋、黑小麦、晚秋黄梨、手工挂面、酱包瓜等。
  • 馆陶县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野兔、黄鼠狼等;鸟类有麻雀、鸽、喜鹊、燕子、鹌鹑、啄木鸟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等;爬行类有壁虎、蛇、蜘蛛等。
  • 馆陶县介绍,馆陶县概况(2)

  •   人口民族
  •   截止2018年底,馆陶县年末总人口约36万人。馆陶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较少(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   交通
  •   馆陶县境内106、309两条国道在县城交汇,青兰高速公路、邯济铁路横贯东西,大广高速纵穿县境,邯济铁路复线即将通车,县内106国道、309国道、215省道、武馆线(省道224)、南馆线(省道345)、肥馆线(省道347)、神农大道纵横交叉,形成了两条国道、两条高速、一条铁路纵横通过、沟通南北、连接东西,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村道路为补充的大交通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