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一名来自湖南的六岁女孩走红网络。

六岁女娃高超刀工(6岁女孩因刀工高超走红)(1)

六岁的孩子叫刘丽梅,刀工如此高超,可想而知,刘丽梅很小很小就开始了这段雕刻的人生之路。

原来刘丽梅生活在困难的单亲家庭,弟弟患有重病,需要打针化疗,需要一大笔的费用,妈妈从小就抛下家庭走了,留下爸爸一个人承担家庭的重任。

懂事的刘丽梅很小就懂得了爸爸肩上的重任,为帮爸爸分担,不得已小小年龄就走上了这条“懂事得让人心疼的路”

还应该在游乐场上快乐奔跑,挥洒童年欢声笑语的年龄,这个孩子却拿着那把跟自己身高很不符的大菜刀。

她娴熟的雕刻蔬菜摆盘,获得网友无数称赞同时,更多的是让人心疼。

网友说:

“有些孩子刚学会吃饭,有些孩子就已经学会了做饭”“这孩子真让人心疼啊,母亲该承担的让一个孩子来承担了,母亲怎么舍得呢,真是狠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 “过分懂事”,不过是“压抑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迎合父母和别人。

过早懂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抑。

把自己的欲望深深的藏在心里,在外人看来,孩子很懂事,其实背后孩子隐忍的让人心疼。

让孩子过早地变得懂事,会让孩子失去原本的天真与单纯。

六岁女娃高超刀工(6岁女孩因刀工高超走红)(2)

01

懂事的孩子大多不快乐

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分享:从小她就特别懂事,从不让爸爸操心。

爸爸从小教育她:“我们家虽穷,但得有骨气,咱买不起的不要,多做家务,衣服学会自己去洗,不要让爸爸操心,做个懂事的孩子。”

所以她从小就特别听话懂事独立,明明很想要的新衣服,玩具,却每次都装不想要,就是为了想成为别人口中的懂事的孩子。

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很喜欢的蝴蝶结,停在那看了很久,爸爸问:“喜欢吗?”

“爸爸,我只是觉得它有点奇怪,我不喜欢。”

明明喜欢得不得了,不想爸爸为自己乱花钱,却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与喜欢的蝴蝶结擦肩而过。

网友评论说,能抵挡住诱惑的孩子,懂事的结果背后是经历了一件件隐忍的事。

那些过早懂事的孩子长大后难以逃脱的现实就是习惯了隐忍,在别人看来孩子很规矩,不吵不闹就是懂事。

但是父母却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成长,不挣不抢,也不犯错,一味地讨好别人,无疑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六岁女娃高超刀工(6岁女孩因刀工高超走红)(3)

02

懂事的孩子变得小心翼翼

弗洛伊德说凡是被压抑的都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被展现,至少在个体的成长这件事上,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压抑之后的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

电影《美丽重生》中,女孩汪小花性格温和,特别听话懂事,导致在学校一直被同学排挤。

食堂里同学们不跟她一起坐,体育课也不跟她玩,同学还到处散播谣言说她爸爸吸毒,碰了她就会死的。

懂事的汪小花只能强忍着泪水和委屈,眼睛开始逃避别人的眼光,不敢正视同学。

有次同学的篮球被踢出了球场,同学命令她:“小花,把球捡过来。”

六岁女娃高超刀工(6岁女孩因刀工高超走红)(4)

别人呼唤她一声就特别开心,但同学还是决绝跟她玩。

慢慢的她越来越不敢说话,怕再次听到拒绝的声音,她慢慢地变得不自信,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变得小心翼翼。

她永远都是那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看似“善解人意”,其实内心隐藏着深深的自卑感。

对于过于懂事的孩子,父母应该告诉他,被欺负了要适当的还手。

一味地沉默逃避,外人看来孩子懂事,实际上只会加深孩子心理的不适应性,心理会变得懦弱,变得越来越不健康。

六岁女娃高超刀工(6岁女孩因刀工高超走红)(5)

03

真正疼孩子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让孩子不要过分懂事,不失去真正自我,不妨可以这么做。

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奇迹男孩》剧中男孩奥吉因为长相丑,第一天上学就被同学们嘲笑。

晚餐的时候他对家人大发脾气,说了一句气话就离开餐桌转身走进房间。

妈妈进来小声的告诉奥吉这样走掉是不对的,奥吉忍不住哭了,气愤地说:“为什么我这么丑,没有人愿意跟我说话”

六岁女娃高超刀工(6岁女孩因刀工高超走红)(6)

妈妈坐下来,真诚的告诉奥吉他不丑,每个人脸上都有生活的痕迹,比如她自己脸上的皱纹……

奥吉听了妈妈的话,情绪慢慢好了起来,他问妈妈:“那你的白头发呢。”

妈妈笑了笑,幽默地说:“估计是被你爸爸气出来的。”

说完,两个人温暖地拥抱在一起。

不管奥吉怎么闹,妈妈都先让他说出心中的难受,再用无条件的爱,鼓励,支持,让奥吉找回自信,走出困境。

无条件的爱并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一书中写道:“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努力成为她相信的、我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爱是让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可以带孩子从黑暗中找到自信,克服困境,变得越来越好。

2.爱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尊重孩子,就是以把孩子不当“孩子”,以平等关系支持孩子。

伊能静在参加综艺《幻乐之城》时透露自己跟儿子哈利第一次吵架就是因为不尊重儿子。

六岁女娃高超刀工(6岁女孩因刀工高超走红)(7)

她希望儿子学编剧课程,哈利说:“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反驳得伊能静哑口无言,一下子被儿子的话惊醒,当时伊能静就决定尊重孩子意愿。

现在17岁的哈利,钢琴,街舞,绘画都不在话下,优秀得成为别人口中的孩子,哈利说也很感谢妈妈当时尊重自己的选择。

真正优秀懂事的孩子既快乐又懂得主动发自内心的去承担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的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父母适当的退出孩子的圈子,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间,让孩子去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父母多多鼓励与支持,得到父母肯定与支持的孩子更容易快乐与成功。

3.让孩子敢于说不

敢于对人说不,是每个人该有的权利,敢于拒绝的人活的更自我。

《家有儿女》中,邻居阿姨到小雪家借烫斗,顺带也想带走桌上的杂志。

小雪见了立马从房间出来,阿姨套近乎对小雪说:“小雪,在屋里很是用功啊”。

小雪很机智,说:“也不是,平时就喜欢看杂志,阿姨,你把手上的杂志给我,行吗?”

阿姨开始对小雪撒娇,问能不能借给她看看。

小雪直接拒绝说:“阿姨,不好意思,我不能借给您。”

妈妈问小雪是怎么拒绝阿姨勇敢说不的,还不需要理由。

小雪的回答让妈妈很是吃惊:“说不,本来就不需要理由,我有拒绝别人的权利。”

把内心的真是想法表达出来,勇敢说不,才是真正的自我,它代表着尊重自己的意愿。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分化,指的是一种能够分辨和管理个人情绪和理智,并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

教会孩子认清自我,对不喜欢的敢于说不,是父母的责任。敢于拒绝的孩子会更快乐和受到的伤害也会少很多。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唯一一点不可否认的就是,家是孩子的港湾,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成份,懂事是孩子在这两者间都得不到满足。

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支持,培养孩子理性认清自我,发现自我的意识,更有助于孩子走向成功。

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每个孩子都有个快乐的童年。

—End—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公众号——羽木舒亲子育儿,记得留言和我一起讨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