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有诗道“此去应多羡,初心尽不违”。任何一份不泯初心、坦荡无憾的付出都值得赞叹。
一个善良的乞丐即使生活再不济也不会偷窃,一个自尊自爱的拾荒人即使身体透支也不会接受嗟来之食。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守护的初心,所遇道路越险,越是选择坚守。
身处封建时代,一个血气方刚的七尺男儿,迫于生活压力,身体遭受最大的耻辱,他是选择忍辱前行,还是就此堕落,告别世界呢?
颠沛的成长孙耀庭,生于1902年,天津人。生在封建体制的墙皮露出缝隙,家国摇摇欲坠的时代里,平民百姓的生活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根深蒂固的多子多福观念,让即使家徒四壁的农民家庭也育有很多孩子。孙耀庭有四个兄弟,他排老二。一家六口住在简陋的两间房里,所得的土地少得可怜。生活贫穷艰苦。
幸运的是,村里的一个教书先生坐拥几十亩土地,孙耀庭的父母因此得到先生的雇用。更惊喜的是,孙耀庭也因此可以免费在私塾里跟先生读书。
风雨飘摇的日子,填饱肚子,穿暖和衣服就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哪有人会想到能上学读书呢?然而,少之又少的机会砸中了孙耀庭。
但是身处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没有人会知道明天国家的命运'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什么样子的。孙耀庭失学,父母失业沦为乞丐。一家六口的生活饱含苦涩心酸。
无奈的命运当时,即使封建统治的地位有所动摇,但老百姓对祖辈一直尊奉为神的皇帝依然充满敬仰,坚定地认为只要能进入紫禁城为皇帝效命,就可以改写命运,甚至全家的生活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所以,当时很多家庭会把孩子送进皇宫,女孩当宫女,男孩当太监。捉襟见肘的生活的压力下,孙耀庭也难逃这样窘迫的命运。
早在孙耀庭年幼时,父亲就有把他送进宫当太监的打算。但辛亥革命如春雷一响,封建统治的土墙随之崩塌。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往昔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养心殿签下“退位书”。
千百年来封建统治的宣告结束,更是昭示人们新纪元到来了。因此,孙耀庭进宫当太监的打算被阻断。但历史风云变幻莫测,袁世凯大摇大摆地走上“复辟之路”。孙耀庭终是难逃当太监的命运。
分崩离析的只是封建统治结构,并非是皇权富贵。作为一个亲眼看着祖辈誓死捍卫的江山社稷被革命热潮批驳,斗争,乃至毁灭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即使被人碾压着投降退位,时刻也不会放弃经营自己的皇族生活。
一个历史终结者,越是表现得这样毫不在乎,就越显得悲哀、可怜。
对封建传统的坚持是没落贵族麻痹自己的手段,也因此连累了许多本该呼吸自由空气的人。凄惨的溥仪皇帝沦落自此,或许只能在卑微的奴婢太监的侍奉中享有存在。于是,他公然在民间征招宫女太监。
1916年,孙耀庭青春热血的男儿身就此定格在十五岁。紫禁城里又多了一位为生存不耻污辱的人。孙耀庭的命运是在国家浮沉里辗转的。
顶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孙耀庭纵使心有不甘,但能在动荡的社会中寻得一口饭吃,只能选择低头认命。
做优秀的太监普拉图斯曾言:忍耐是对一切困难的最好治疗。孙耀庭是在革命的浪潮中扮演一个封建角色,其痛苦可想而知。但既然命已成定局,唯有忍耐着苦楚坚强前行。
当太监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16年,孙耀庭是在载清贝勒爷府当差,更名为顺寿。而后还乡。
1917年,终于进宫了,先后伺候过副督官员,端康皇太妃与皇后婉容。
很多时候,许多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孙耀庭选择了前者。即使是即将被历史湮没的皇宫,时刻也不会欠缺等级尊卑之分与森严的管理体系。
进宫以后,孙耀庭在经历前辈欺负压榨,深谙内务府许多潜规则,侍奉妃嫔之后,逐渐锻炼出敏锐的观察力,坚定的忍耐力,利落的行动力,高效的执行力。为不使自己因困倦而耽误伺候妃嫔的时间,孙耀庭会在鞋里放苍耳,以此刺激自己保持清醒。
作为没落贵族的嫔妃丝毫不减挑剔与娇气的气质,奴婢的命在她们眼中轻如鸿毛,甚至不值一提。在紫禁城当差稍有不慎,原本尚可苟延残喘的命瞬间灰飞烟灭。孙耀庭是个聪明的人,懂得察言观色,做事处处小心。而且孙耀庭读过几年书,有文化。
所以,作为一个太监,孙耀庭做得很出色。即使身体不再是完整的男儿身,但所做的事出于本心,踏实本分。孙耀庭还是那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少年。
在历史巨浪里挣扎雄伟庄严的紫禁城下,暗藏着奄奄一息的封建残留。一阵金戈铁马声传来,1924年北伐战争打响,不等人看清阵仗,被人掌控命运的卑微皇帝溥仪落荒而逃,随之带走的是统治中国千百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但封建统治种下的苦果还在努力挣扎活着。出宫后 孙耀庭一直在摄政王府侍奉皇后婉容,直到一个月后婉容随溥仪而去。
身居什么职位就做什么样的工作,时刻不忘自己本分。哪怕君主被历史长河洗刷,消失殆尽,孙耀庭也不曾忘记自己的职责。哪怕即将带着封建的伤疤进入新年代,自己的命运何去何从心中也没有答案,孙耀庭还是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
或许,这是孙耀庭对逝去历史的悼念,是对自己始终不渝情操的坚守。后来,孙耀庭以一个身体残缺的男性身份再次回到民间生活时,分外感到格格不入。
回老家乡下不会种地,没有积蓄就无法购置田地,居无定所。最后,靠捡废品为生。封建的幕布落下,封建一代的命运也会就此改写。
幸福生活,心系家国解放后,孙耀庭一众人得以尝到幸福的味道。1926年,孙耀庭在北京万寿兴隆寺居住。太监是封建历史的遗留产物,但同样他们也是国民。政府给他们安排住所,发放工资,平等地对待这个特殊群体。
孙耀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经历的耻辱委屈化为乌有。在政府的关怀中,在平淡宁静的岁月中慢慢老去。任凭历史暴风雨的冲击,孙耀庭始终怀有一颗宽广仁厚的心。
93岁时,孙耀庭写下一句话“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孙耀庭以站在一个统治者旁观者的角度大无畏地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广阔胸怀。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能赢得普遍尊敬的人,不是因为他具有显赫的地位,而是由于具有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孙耀庭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亲身经历了封建统治的摧残,亲眼目睹过紫禁城的奢华与冷暗。但他从未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迷失自己,身体的残缺不代表精神的消沉,孙耀庭始终忠于自己,为自己的职责奉献到底,他一生坦荡无憾。
在昏暗的生活里摸索,享受到了新政府温暖与尊敬的光辉的沐浴。孙耀庭心怀感恩,字字句句表达超然的忧国思民情感。
孙耀庭是一个被封建烙铁烫伤的人,但凭着对自己本心的坚守,他又是一个冲破封建土壤顽强生存的人。
孙耀庭一生成就一件大事,此事便是成就本心。历史应该记住他,尊敬他,歌颂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