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九月十日(1948年9月10日),北京姚家井第一监狱,围满了各大报刊的记者。9月中旬,北京已进入深秋,气温着实不低。

姚家井监狱位于西城区菜市口附近,监狱里关押的大多是臭名昭著的汉奸,或是罪无可赦的大恶大奸之人。

按照上级指示,9月10日这天,姚家井监狱关押的一名犯人,必须立即执行枪决。那些记者,正是为了这个即将被枪决的罪犯而来。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犯人,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被执行枪决时,居然能吸引这么多的记者争相报道?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1)

时间回到清朝末年,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合肥一户姓王的家庭传出喜讯,王家少奶奶诞下一名虎头虎脑的男婴,这可让全家上下都高兴坏了。

加之王家乃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世家望族,这个男婴相当于含着金汤匙长大。父亲是个教师,平日偏爱唐朝文化,他为儿子起了个儒雅的名字——“王揖唐”。

王家家境殷实,王揖唐自幼便能进入私塾念书,父亲还会给他“开小灶”,教授王揖唐许多古文知识。后来,王揖唐继承父业,以教书育人为生。

一转眼到了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年满27岁的王揖唐,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未参加此次考试之前,王揖唐已信心大增,踌躇满志,他迫不及待地想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皇天不负苦心人,王揖唐高中二甲第五名进士,由此进入仕途。

光绪三十年十月,王揖唐得到军机大臣徐世昌的推荐,远渡重洋,来到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理论。光绪三十三年,学业有成的王揖唐回国,担任东三省都练处参议一职。很快,王揖唐升任吉林兵备分处总办、陆军协同等要职。

“辛亥革命”爆发前,在东三省这片地面上,王揖唐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就当王揖唐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2)

华夏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王揖唐平静的日子也被打破。不知怎的,上级怀疑王揖唐暗中参加革命,背叛朝廷。再加上有心之人在背后的推波助澜,王揖唐一下子就成为了人人避而远之的通缉犯。

1912年初,王揖唐孤身一人逃到北京,寄居于昔日同窗好友的家中。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袁世凯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早年间,王揖唐与袁世凯曾有过一面之缘,但只是点头之交。此时身处人生谷底的王揖唐,将袁世凯当成救命稻草,他多方找人托关系,得到拜谒袁世凯的机会。

袁世凯早就知晓王揖唐的名声,此人颇有几分文采,日本留学三年。发现他的确是个可用之人,于是就将王揖唐留在身边,任命他为大总统府秘书一职。

此时的王揖唐犹如焕发“第二春”,袁世凯将王揖唐当成他的左膀右臂,脏活累活由他全权处理。没过多久,王揖唐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把持了“统一党”。

“统一党”是1912年1月,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建立的革命团体。1914年,“统一党”内部分化,袁世凯早就想把这个党派收为己用。宦海沉浮多年的王揖唐,清楚袁世凯想要什么。就这样,王揖唐和袁世凯狼狈为奸。

袁世凯当了几年大总统,觉得不过瘾,他想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于是王揖唐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袁世凯摇旗呐喊。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3)

袁世凯当上皇帝后,封王揖唐为一等男爵,加授陆军中将与上将军衔。83天后,王揖唐的老乡段祺瑞组织新内阁。眼看袁世凯倒台,王揖唐又以同乡的关系投靠段祺瑞。

段祺瑞当时刚刚组建内阁,正是需要用人之际。王揖唐虽名声有点不好,但好歹留过学,于是段祺瑞对他委以重任。就这样,王揖唐摇身一变,又成为新内阁国务总长。

后来,北洋政府又发生一系列事件,诸如“张勋复辟”、“北京政变”等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变革。1915年至1920年期间,王揖唐成为皖系军阀官僚集团的主要成员。

皖系军阀又被称之为安福系,安福系与吴佩孚领衔的北方直系军阀,有着水火不容的关系。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南北和平会议”在上海召开。身为安福系主要成员的王揖唐,竟当上了北方直系总代表,这引起许多直系大将的愤慨。

“直皖战争”爆发后,安福系战败,段祺瑞组建的新政府土崩瓦解,王揖唐匆匆离开上海,逃往日本。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清末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段祺瑞出任北京临时政府执政,王揖唐闻讯又赶回国内,成为段祺瑞的幕僚。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4)

1924年11月底,皖系军阀倪嗣冲强烈抵制王揖唐出任安徽省省长一职。无奈,段祺瑞为平息众怒,将其解职,王揖唐闲居于北京、天津两地。

1931年至1937年,王揖唐基本上赋闲在家。1937年6月,王揖唐又投靠国民政府蒋介石的麾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揖唐暗中与日本关东军中将旅团长佐藤三郎勾结,他还堂而皇之加入日本人制造的“华北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人妄图侵占中国的想法,已是路人皆知。但王揖唐却与另一名大汉奸王克敏,在北京设立“政府筹备处”。

这个筹备处明面上是宣扬“中日一家亲”,背地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日伪政权”、“汉奸政权”,王揖唐也开始成为了一名人人唾弃的狗汉奸。

1937年12月,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王克敏担任伪临时政府首脑,王揖唐改任内政部总长,兼任政务、防疫两个委员会委员长。身居要职的王揖唐,眼红王克敏的职务,这二人处处勾心斗角,上演了一出“狗咬狗”的好戏。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5)

1940年春,日本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被调回国,王揖唐亲自设宴,为板垣征四郎送上赞美之词。

王揖唐亲手写下的欢送词里,有这么一句话:“板垣君此次离任回国,真令人有离别慈父之感。”

通俗点来说就是,王揖唐把板垣征四郎比作是他的慈父一般。如此认贼作父,还真是闻所未闻。此等嘴脸,真是令人唾弃,汉奸嘴脸暴露无遗。

毕竟,王揖唐比板垣征四郎还要年长8岁,天下之大,还没见过儿子比“父亲”的年龄还大。王揖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个认贼作父,卖身投敌的大汉奸。

好笑的是,王揖唐如此讨好日本人,也没得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老对头王克敏担任伪临时政府委员长,而他只是一名手无实权的伪考试院院长。

1940年6月,王克敏与汪精卫爆发直接冲突。日本人从中调和,任命王揖唐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40年10月,王揖唐应邀去日本访问,参拜了靖国神社,用拜见皇帝的方式,叩拜了日本裕仁天皇。还为了给日本主子留下好印象,王揖唐又送上大批中国文物,包括名人字画。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6)

回国之后王揖唐诗兴大发,接连写下好几首对日本人感恩戴德的诗。

其中摘抄一首,供各位同学品鉴:“八纮一宇浴仁风,旭日萦辉递藐躬。春殿从容温语慰,外臣感激此心同。”

说实话,我写到这里的时候,都恨得牙痒痒!

1941年,铁杆汉奸的王揖唐,又成立“华北防共委员会”、“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专门帮助日本人掠夺中国物资,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及其他党派的革命战士。

不到三年期间,王揖唐先后组织5次大规模强化治安运动,死在他手下的爱国志士和无辜百姓,不计其数。

华北大地生灵涂炭,人民群众遭到无辜屠杀。据不完全统计,自1941年至1943年期间,王揖唐纠集10多万伪军,协同日寇到处烧杀掠夺。若是汉奸能有个排行榜,王揖唐必定“荣登榜首”。

同学们也别以为王揖唐是发自肺腑的投奔日本人,其实,王揖唐是借着日本人这张“假虎皮”,暗中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王揖唐时常卖官鬻爵,收受贿赂,为自己置办田产,房屋。由于王揖唐生性贪婪,连日本人都觉得他不可靠。

1943年2月,王揖唐就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明升暗降)。王揖唐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可能失去了日本人的信任。

为此,王揖唐又多次发表演讲,内容无非就是这些:为大东亚战争而努力,甘愿为皇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人送其“华北第一汉奸”称号。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7)

王揖唐(右)赴日本访问前与陈公博见面

1944年,王揖唐还在华北推广“奴化教育”。奴化教育,就是王揖唐利用“国学”,向孩子们传输臣服于日本人的思想。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终于迎来胜利。王揖唐自知罪孽深重,称病躲到医院,企图逃过法律制裁。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46年,河北高等法院将王揖唐逮捕入狱,多次对其进行审判。每次庭审,王揖唐都称病重,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惨状,面对法官的询问及相关铁证,王揖唐总是闭目不答,耍起无赖。

后来又两次申请复判,再次拖延了两年。1948年9月,经民国最高法院最后复判,仍将王揖唐判处死刑。消息传出,全国轰动,人人拍手称快,王揖唐的末日终于要到来了。

当年9月10日,王揖唐在北京姚家井第一监狱被执行枪决,时年71岁。

有人称,当时早已瘫软无力,大小便失禁的王揖唐,是被行刑人员用担架抬着连推带搡的拖到刑场中央的。

死亡来临时,大汉奸王揖唐还在耍滑头,身体左右摇摆不止,最终行刑人员开了7枪。前6枪没打中,第7枪才终于命中王揖唐的心脏要害,将其毙命。

枪声一响,围堵在姚家井附近的记者,都想着目睹华北第一汉奸,王揖唐最后的遗容,报道这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个令人所不齿的华北第一汉奸,终于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日本人眼中汉奸的下场(称日本人为慈父)(8)

国难当头,中华男儿应当奋勇杀敌,保家卫国。读书人更要拿出风骨,用手中的笔,揭穿日寇的丑恶嘴脸。诸如李大钊、闻一多、李公朴等革命烈士,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不畏强权,誓死与敌人作斗争。

而满腹经纶,又曾当过教师的王揖唐,却对日本人摇尾乞怜,真乃民族之败类。“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王揖唐也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