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宝宝

死亡,是一件所有人都不愿意提到,但又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卢姗第一次接触到“死亡”这个词,是在她两岁那年的冬天。那个时候,我们住在北京的定慧寺。

那天下着大雪,那是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拉着卢姗的小手,在楼下的雪地里散步。

不知道走了多久,随着雪越下越大,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小姑娘走起路来也越来越吃力。

妈妈背着你走吧!

我低下头说。

那样妈妈会不会很累?

小姑娘问。

妈妈不累,来吧!

说着,我蹲了下来。

小姑娘爬到了我的背上,我背着她走在漫天大雪中。

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小鸟,径直掉在我们前边不远的地上,我和卢姗同时看见了。

还没等我蹲下来,小姑娘就一骨碌从我身上滑了下去。

妈妈,它怎么了?

她蹲在小鸟旁边,抬起头问我。

我仔细看了看,那是一只小麻雀,已经冻僵了。

它冻死了。

我说。

小姑娘愣了一下,随即“哇”地一声哭了。一边哭,一边问我:

妈妈,她死了吗?她活不了吗?

看着她那伤心的样子,我赶紧说:

她现在死了,但是等到明年春天,天暖和了,她就会活过来的。

真的吗?

听了我的话,小姑娘立刻不哭了。

“是的,真的。”

后来,我们两个一起把那只小麻雀埋在了路边的雪地里。

第二年春天,小姑娘只要看见小麻雀,都会问我:

妈妈,那只冻僵的鸟是不是已经活过来啦?会不会就是这只呢?

每次,我都会说:

是的,也许就是这只呢!

每次,小姑娘的脸上都会露出心满意足的笑。

可是,我的心里却总是有说不出的沉重。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她讲死亡这件事。

给孩子讲过死亡的话题(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讲)(1)

卢姗第二次接触“死亡”这个词,是在三年后的一个秋日。

那天,弟弟打电话告诉我,姥姥去世了。当时正在给卢姗读故事的我,手里握着电话哭了。

卢姗也跟着我哭了好一会儿。一边哭一边说,有一次太姥姥想要她的饼干吃,但是她没给,她现在很后悔。

可是,哭着哭着,小姑娘突然对我说:

妈妈,别哭了,我们去把太姥姥埋了吧!那样,等到明年天暖和的时候,太姥姥就会活过来的。

我点头说,好的。

小姑娘还说,等太姥姥活过来了,她一定会把饼干给太姥姥吃。

我说,好的。

给孩子讲过死亡的话题(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讲)(2)

后来,卢姗又陆续经历了小狗汪汪的离世,以及太姥爷的离世。

在汪汪离世之后很久的一天,她突然问我:

妈妈,汪汪已经活过来了吗?

我想了想说:

是的,它已经活过来了。

“那它在哪儿呢?它怎么不来找我们呢?”

“……它可能在找我们的路上,遇到更喜欢它的人了,然后,它去当别人家的小狗去了……”

虽然小姑娘看上去很失落,但她并没有继续问下去。

直到后来太姥爷去世的时候,小姑娘突然问我:

妈妈,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太姥姥还没回来找我们?

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告诉她,关于“死亡”这件事了。

于是,我给她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男人,他有一种特异功能,他能够预知哪个人即将不久于人世。因为在这个人的身后,他能看见一团白光。

有一天,他在他妻子的身后,看见了这团白光。他很难过,他知道,他的妻子即将会因为某种原因离开这个世界,这是没办法避免的。

但是,让他更加难过的是,他们的女儿还不到10岁,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女儿面对这件事。

他想了很久。

有一天,在家里只有父女两人的时候,他问女儿:

宝贝儿,对于死亡,你知道些什么?

女儿非常自信地回答:

我知道,一个人死后会被埋在土里,然后慢慢的,他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就不存在了。对吗?

爸爸没有回答,而是又问了第二个问题:

宝贝儿,你有没有见过一艘船,在海平面上越走越远,然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女儿点了点头。

当这艘船消失在远方了,我们看不见它了,那它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爸爸又问。

“不是,它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

“是的宝贝儿,我相信死亡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死了,并不意味着他就不存在了。他像那艘船一样,只是离开了我们的视野,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以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存在于那个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卢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可是,突然又问道:

不对呀妈妈,那些船还会回来、汪汪也去别人家当小狗了,可太姥姥为什么没有回来呢?妈妈那么想她……

我被小姑娘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想了好一会儿,才回答:

因为太姥姥现在待的地方,比我们这里更美好,太姥姥不愿意回来了。但是,我们还会见到她的,因为我们也正在往那个方向去,她在那里等着我们。终有一天,我们会重逢。

我不知道,我的故事和我的回答,小姑娘接不接受。

给孩子讲过死亡的话题(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讲)(3)

去年春天,妈妈跟我不辞而别,这件事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内心强大如我,如今整整一年半过去了,都没能从难过中走出来。

午夜梦回,伤心欲绝的悲痛和无处安放的思念,常常让我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然而,这正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疼痛提醒了我,应该怎样帮助卢姗去面对“有一天妈妈不在了”这件事。

宝宝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你讲过的那个故事吗?一艘船在海面上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以后,它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它只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记得,妈妈。

小姑娘回答。

“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了,妈妈也并不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妈妈只是待在一个宝宝看不见的地方,在看着宝宝、陪着宝宝呢!”

“……”

“所以,那个时候宝宝别太难过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被遗忘才是。所以,只要宝宝还记得妈妈,妈妈就会一直活着。”

有一天晚上,在跑步回来的路上,我再一次跟卢姗提到了死亡这件事。

我希望,她能懂。


作者简介:

15岁写小说,

38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经验。

她一手把女儿培养成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

世界排名第一的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

毕业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达50万。

宝宝姐的亲子教育文章,温暖而有力量,

助你在育儿的路上豁然开朗,少走弯路。

遇见宝宝姐(ID:gaobaobao-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