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十个着力打造(山东建筑大学五个行动)(1)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7日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面对00后大学生群体,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五个行动”,将“三全育人”理念融于日常,达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以党建引领促德育增效、学风护航促智育增效、活动纷呈促体育增效、文化浸润促美育增效、匠心涵养促劳育增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展“先锋”行动,党建引领促德育增效。土木工程学院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德育模式。在教师群体中选拔政治强、道德好、业务精的优秀党员作为“育人先锋”,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育人先锋”肖俊华教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主动请缨,支援新疆建设,荣获学校脱贫攻坚个人荣誉称号。“育人先锋”张鑫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带领团队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学生群体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作为 “成才先锋”,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带动作用。土木167班张冰杰获2020年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土木175班冯伟康,疫情期间全家捐款5000元的事迹得到了包括《学习强国》在内多家媒体的报道。

开展“帮扶”行动,学风护航促智育增效。土木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构建了“三位一体”帮扶计划。即教师课后辅导、学困群体专题辅导、线上开设学风专栏。于德湖教授课后都会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安排所带研究生为学生针对性讲解《土木工程概论》的重难点,同时学院也组建了研究生帮扶团队,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大一学生辅导。辅导员开展“不抛弃·不放弃”专题辅导,邀请班级中智育成绩前十名的同学为挂科三门及以上的同学集中帮扶。学院利用“山东建大土木工程学院”“山建大土木年华”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学风专栏,定期推送学霸讲堂和学子风采展,分享优秀学生的个人感悟和成长经历,为广大同学树立榜样,激励大家共同进步。

开展“健身”行动,活动纷呈促体育增效。土木工程学院贯彻“全民健身”的理念,通过举办“土木杯”足球赛、“春蕾杯” 篮球赛等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引导学生树立坚韧拼搏、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品质,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合作互助、互相尊重、承担责任的意识,在比赛中训练遵守纪律、诚信自律、良性竞争的意识。学院秉承“大体育”观念,积极举办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育教育并非单纯的身体活动,而是与健康、快乐有关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提升体质的同时,还用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开展“年华”行动,文化浸润促美育增效。土木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文化育人品牌“土木年华”,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理念,坚持以美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艺展青春风采”话剧展演,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的党史故事演绎,给学生奉献别开生面的党课;依托砼人话剧社展演话剧《焦裕禄》,让入党启蒙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打造校园文艺轻骑兵,依托砼人艺术团录制微电影《我的入党申请书》、MV《强国有我》,让大一新生在唱中学、演中悟。此外学院还有班歌大赛、班徽大赛、才艺大赛、辩论赛等多种文艺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向善向美。

开展“工匠”行动,匠心涵养促劳育增效。土木工程学院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以工匠精神为抓手,切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一是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红旅井冈,‘筑’推扶贫调研团”获推国家级立项团队,该团队与“走访蒙阴,筑推建梦”乡村振兴调研团获评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二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土木之光”论坛,把前沿领域的科技之光、专家学者的智慧之光、健康向上的人生之光,传播给学生,引导学生领略先进科技动态,触摸尖端思想,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 ”、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等获得国家级奖励100余项。三是培育学生的敬业品质。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班主任和校外导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成长成才指引。用先进典范和劳模代表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职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闪电新闻记者 葛一凡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