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示例】 蔡桓公见扁鹊新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反弹琵琶望北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反弹琵琶望北斗(避熟求新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望北斗

【范文示例】 蔡桓公见扁鹊新编

蔡桓公体痛,急见神医扁鹊。扁鹊望诊良久,曰:君之病疑在骨髓……

桓公大惊,顿觉全身有如蚁啮。检查、化验、中药、西药……几千两银子随手去矣。

居十日,桓公体痛之病未除,更觉心虚头痛矣,乃复见扁鹊。扁鹊曰:君之病似在肠胃……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

居十日,桓公又添腹泻之病矣。桓公乃复见。扁鹊曰:君之病或在肌肤……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

居十日,体痛如故,桓公大惑,乃复见。扁鹊曰:君之病定在腠理,取“秦越人”风湿膏药贴于痛处可矣。

居五日,桓公病愈。居十日,桓公后悔死矣:几个铜板之膏药奈何费我万金??

(选自《杂文选刊》)

素材点评:

医生有两种,一种是“救死扶伤”,一种是谋财害命。作者居然把神医扁鹊丑化为巧于敛财的庸医,大胆而不失真,心动而大呼妙绝,针砭了现实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这种不拘泥于对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盖棺定论,而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评价,也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读来令人沉思。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来得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鄙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颐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素材点评:

作者“反弹琵琶”,见解“独到”,写法独特,正反对比,新颖别致,读后令人眼睛为之一亮。为了表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才能得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人生,作者先在开头用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假想“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接下来用了两个自然段“如果……”、“如果……”的假设论证自我否定,从而得出“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最后结论“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由此可见,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二)琵琶可弹不可乱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像“近墨者未必黑”“有志者事未必成”“不知足者常乐”等就是。应该说,这种不囿于前见、敢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可嘉的。用这种“反弹琵琶”法所写的作文,也因其独有的个性和新颖的色彩倍受老师的青睐。因此,很多同学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热衷于使用这种反弹琵琶法,以求擦亮阅卷老师的眼球。但我们万万不可盲目地“反弹”,要知道,并非凡事都可以“反弹”,即便能“反弹”,也一定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否则就成了无理取闹。请看以《“喜新厌旧”值得提倡》为题的病文: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喜新厌旧的意思是喜欢新的,讨厌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这似乎是个贬义词,不过以我看来,持这种思想的人也该“解放解放”了。

首先,既然是“新人”,或是容貌比“旧人”好,或是才华比“旧人”高,或是“寻寻觅觅才惊觉她(他)就是最望与之共怀抱的人”。如此说来,“喜新厌旧”还有什么可以“厚非”的呢?

其次,“喜新厌旧”能唤起“旧人”的危机感,从而奋发图强。想当年,卓文君面临被休的危险,用心灵写了“一别之后,两地相思……”的名篇,不是使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了吗?

还有,联系当前的改革开放,新技术、新设备、新科学管理,与那些旧经难、旧机器、旧经济体制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喜新厌旧”呢?

综上所述,“喜新厌旧”的精神实在应该大为提倡。

评析:“喜新厌旧”这一成语带有贬义性质,这好像已形成一种共识。我们为它“翻案”难免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当然,如果我们将其用在钻研学业、发展科技上,说“喜新厌旧值得提倡”倒也说得过去。但上文的主要论证部分(一、二两点理由)却是站不住脚的。作者认为,只要“新人”容貌比“旧人”好,或是才华比“旧人”高,……那么,爱情不专一、喜新厌旧是无可厚非的。无疑,这种见识是错误的,和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也是格格不入的。作者还认为,“喜新厌旧”能促使“旧人”奋发图强,这也不尽正确。事实上,哪位“喜新厌旧”者促进“旧人”“奋发图强”呢!所以说,《“喜新厌旧”值得提倡》这篇“反弹”是不能言之成理的。

由上分析可知,反弹法虽好,但如运用不当,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这种技法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发前人之未发,标新立异。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形成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以登堂入室的局面。“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格,将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

二、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如上文的反弹就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也就不是成功的反弹。

三、“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三)议论文“反弹琵琶”的误区

“反弹琵琶”亦谓之“求异思维”,也叫“做翻案文章”, 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理常规进行审视,对思维定势的“反动”与“逆转”,它容易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得出新结论,主要应用在重于说理的议论文中,与新课程要求培养我们求异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一致的。但在写作实践中,一些同学没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抱着琵琶就“反弹”,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或论证随意,画虎不成反类犬。其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背离人生基本母题,忽视生命价值、情爱关怀等。

人生基本母题,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命题,其中最基本的理当是生命价值和情爱关怀。我们写作,固然要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但不能忘却写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想办法唤醒我们自己对自我生命和生活的关注,保证对人生各方面问题主动探求和深入思考,进而形成明确的人生认知,激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人生的热情。背离了这些基本母题,纵然用“反弹琵琶”法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也称不上“化腐朽为神奇”。如: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他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的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张曼菱《择死与择生》)

这段文字对屈原的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用“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归结观点,立意是深刻,但对他的死抱着高度赞许的态度,并称“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这就让人不解了(那司马迁受宫刑后就是无价值的苟活了),再说,依作者自己的言论,不尊重生命,又如何“践志”。

现在,我们在所谓“创新”类功利思想指导下,用“反弹琵琶”类方式把写作当作一种“技术化”的文字游戏,一种“应试蒙骗术”,这不仅会扭曲我们的作文观,而且会扭曲灵魂,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畸变。我们应该把作文活动操作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自我修炼过程,一种真正地尊重自我的契机。一旦我们忽视生命,忽略人的精神挺立,忽视坚韧的人格塑造中的任何一点,我们的写作就在抛却“立言”与“立人”的统一。

二、故作惊人之语,以示“自我不凡”。

青春期的高中生善于以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标榜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事物,并力求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谈事说理的“反弹琵琶”招术恰好给了他们表达自己的极好路径,一些同学便禁不住放马由缰,故立惊人之论,故作惊人之语,以求自我不同凡响。我们看一下2009年9月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谈关于“敬畏”的这段文字:

君子贵为君子,难道是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想不一定是吧!人如果没有一颗勇敢的心,和勇往直前的信念,天会帮助他也终会灭绝他的,天命你当然要敬畏,然而你敬畏他又有什么用?圣人也是人,你总不能因为他说了几句无关痛痒而你又从来没有听过的话就认为这圣人是完人吧?如果人总是活在影子里就永远不会成为圣人,我敬畏的他们难道不应让自己和他们一起也去见光明抛弃影子的昏暗吗?(明君《一点思量》)

作者不屑于“拾人牙慧”,公然否定“敬畏”,告知他人“君子”之贵为君子,不是有“三畏”,我们也应抛弃敬畏“圣人”之心,这是在“去见光明”。论断武断,难以立足。

用“反弹琵琶”的方式看待问题,是我们所提倡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但批判并不是不讲分寸。我们要学会辩证分析,要对事物作全面、细致地分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用因果推溯、类比联想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审视,将其表现在行文中,就会强化理性力量,闪耀哲理光芒。

三、情绪偏激,认识片面。

写作立意不管是普遍的还是独异的,有一点是固定不变的:凸显理性的思考。但有些同学写作时情绪偏激,认识片面,判断失当。例如面对倡导“母语”,注重“举手投足”这类出题意旨明确的作文,举用母语骂人,引发同学冲突事例而提出消灭母语言论。这些同学误解了用自己独特视角去审视生活这一创新原则,他们在评判自己、他人和社会时,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总结、反思,去发现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放弃了解剖、质疑和批判,因此,他们思想的触角只是停留于轻浅的表象,导致无法看到拷问现实的凝重深沉,无法透过表面去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乃至逆向性,观点的浅俗、片面乃至荒谬就避之不及了。譬如学完《项链》,笔者曾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分析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一位女生有以下文字:

玛蒂尔德是有许多缺点,但是,她更多的是可爱,那就是她身上存在明显的东西方女子都需要的,也是最难得的优点——善解人意。当这位美丽的少妇一直为生活不如意苦恼时,机会来了,她可以参加一次舞会,这是她的最爱,但是,没有像样的晚礼服,怎么办?我们看课文中写玛蒂尔德需要晚礼服时,“想了几秒钟,合计一个数目,心里想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你看,多好的人呀!她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要求。(《我为玛蒂尔德鸣不屈》) 

此段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分析好像是一种新思维,究竟正不正确呢?适不适宜肯定鼓励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她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结论片面而偏激。我们看情节交代中,更多的有这种描述,玛蒂尔德用的是激将法, “善解人意”的玛蒂尔德怎么会在丈夫面前耍心眼儿,心里“想了几秒钟,合计一个数目”,继续刺激丈夫脆弱的心灵呢?这儿刚好反映出她为图虚荣不顾一切的极端自私的个性。 

四、强词夺理,不讲逻辑。

讲究基本的逻辑是思维品质起码要求。逻辑思维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不管用因果、并列、联想、推理、类比、判断,至少字词成句。但是有些同学随意散漫,写作不讲逻辑。还是来回顾一篇2008年湖北作文,该文前部分谈人生选择的重要,就是不切肯綮,不提“举手投足”,真是强词夺理,把材料提示的生活小事该怎样举手投足理解为人生需作出不同选择,“反弹琵琶”力度大得惊人,把“琵琶”弹成了“吉他”。文章后面总该收归正传了吧!后面却写:

岁月如梭,如歌岁月,现在我们要引领时尚,要有思想去对待举手投足,因为思想的棱角我们会有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无边光景一时新”式的春天;因为举手投足我们会有阳光四溢、裙带飘飘的“今听去蝉我却回”式的夏天:……因为思想的棱角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举手投足之间》)

考生文字功夫较强,但行文是“新新人类”的思维,是信马由僵的思维片絮,不知所云。

为训练表达的逻辑性,在作文训练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熟悉和积累必要的、基本的逻辑知识。例如上面学生结论断言“因为思想的棱角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但是理由却是“因为思想的棱角”让我们有人生的“春天”,“因为举手投足”我们会有人生的“夏天”,不管是人生的“春天”还是“夏天”,都是指人生的某种“状态”亦或“境界”,这样实际偷换了“人生态度”这一概念。

在平常议论文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学会多角度观照,以及求异反思能力,在深思熟虑后,适当而合情合理地“反弹琵琶”,娴熟运用辨证探究等手段,较好地处理现象和本质、全面和片面的关系,使思维维系在适当的“度”上,体现辨证深刻的思维广度,形成“自我”思维个性。这样,我们反弹出来的“琵琶声”定会给人带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魅力。

新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咫尺之距不用心,虽近若离;半步之遥掉轻心,虽近已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首小诗含义深刻而又逻辑严谨,冒号前是观点句,冒号后是解释句。理解这句话,要抓住“远”“近”“心”三个关键词语。为什么“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原因在于“不用心”,在于“掉以轻心”。我们往往认为身边的事很简单,目标很容易实现,就不去努力了,不迈出步伐去弥补这段较近的距离,所以虽近却越远。一言以蔽之,泰戈尔的这首诗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巧妙而准确地告诉了我们:应该用心做事,即使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即使自己感觉很不易失去的事物也应珍惜,即使眼看就要实现的目标也应慎重谨慎的去追求,不能功败垂成,不能忽略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

立意参考:行百里者半九十,认真走好最后十步路;抓住身边的幸福,用心感受交流;用心做事,切勿功败垂成。

【佳作展示】

用心经营 收获成功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摘取金字塔顶端的明珠,只要尽力就行。这诚然不错,不过,面对挫折和失败而不思进取,却用“我尽力了”来自我安慰,而不用心反思自我,那就大错特错了。

诗人泰戈尔说:“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咫尺之距不用心,虽近若离;半步之遥掉轻心,虽近已止。”诚哉斯言!为什么目标近在咫尺却不能接近?为什么仅隔半步之遥却止步不前?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面对这些客观因素,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化难为易,夺取最后的成功,则又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了。心之官则思。用心经营,调节自我,把握机遇,而不是消极敷衍,随班上朝,就能不断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收获最后的成功。

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事业从来就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思考,寻找突围之路,寻觅突破之法。十佳农民王占杰从部队复员回乡,在定州市粮食系统工作,虽然清闲但收入不高,他没有嗟叹,毅然选择回农村创业;在创业之初遭遇了不少困难,好在都被他一一克服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动不动就被小困难打败,时不时受“丧文化”所左右,显然不是一个当代青年应有的气质。如果一遇到压力就喊“内卷”,一遇到挫折就想“躺平”,我们又怎能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你?

霸王逼姬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面对四面楚歌,曾经所向无敌的英雄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死之将临而不知己过,可悲可叹。项羽刚愎自用,贤才莫能为之用,仅有谋士范增也由于猜疑而使之引退。战争是军力的角逐,更是谋略和人心的较量,不通战争之理,轻视谋略,无视人心,仅凭骁勇作战,犹如铁棒砸锁,有力而不知锁“心”,尽力而未能尽心,只能离成功越来越远!

许多同学起得和别人一样早,花的时间和别人一样多,可是学习不见长进,于是便用“尽力了”来安慰自己。这种安慰可以调节心理,以利再战,无可非议。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你当问问自己,我尽心了吗?也许你的确用力了,但你用的是怎样的力呢?是铁棒砸锁的蛮力,还是钥匙开锁的巧力?不用心思考,不寻找突破之途,不调整战略战术,非但不能迅速接近目标,反而会南辕北辙,远离目标。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而客观因素的选取或避免,又取决每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凡事用心,及时调整自我,调整方略,把握机遇,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目标,夺取最后的胜利。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思想评论。文章先引述“我尽力了”的错误思想,由“尽力”引出“用心”的话题。接着引述泰戈尔的小诗,阐释“用心”与成功的关系,突出“用心”的积极意义,再结合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归结中心论点。全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层次深入;或古人,或今人,或引名言,或作比喻,材料丰富;论述辩证,剖析深刻,论证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