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海韵教育新世纪小学数学)(1)

  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表的第一排有结果而退位减法表第一排却没有,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海韵教育新世纪小学数学)(2)

一年级上册教材第 87 页和一年级下册教材第 17页

  教材在学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做个加法表”和“做个减法表”的内容。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并将这些算式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发现和探索规律的能力。一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的减法表,教材没有提供算式的得数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时候经过了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整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整理,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二是学生在整理减法表时的方法就更加丰富了,可以通过被减数和减数的排列规律,还可以通过计算的得数来找到减法表的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海韵教育新世纪小学数学)(3)

  三年级下册︱教材第82页,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数出买半价票学生的人数,为什么还要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快乐的成长”这节课主要学习用画图方式整理表中的数据,能够对数据整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信息。教材以“2010年12月1日,铁道部将能买半价票的儿童身高标准调整为120~150厘米”为背景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明确为什么需要整理淘气班身高的数据。学生通过数数虽然也能够解决“有多少名同学”能够买半价票这个问题,但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数据比较多的情况下容易丢数或数错。因此得到准确答案并不是学习的目标,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并表示淘气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经过整理后的数据,学生可以发现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学生不仅仅能够很快地从图中找到问题的一种“答案”,同时还可能发现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比如教材中提到的“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身高都在140厘米左右”“最高156厘米,最矮120厘米”,这些信息的获取就需要学生将数据进行整理,进行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统计课程的教育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数据处理的知识和方法,更在于使学生养成基于数据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自信而理智地面对充满信息和变化的世界。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海韵教育新世纪小学数学)(4)

  四年级下册︱如何借助“数据的表示与分析”这个单元,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为了更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1)通过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将具体的学习内容与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事实上,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教材在本单元中设计了多个有效的统计活动,来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如:统计生日的活动、统计蒜苗生长情况的活动、统计记数字情况的活动等。

  此外,教材结合这些活动还进行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栽蒜苗活动,对于该活动,教材的设计意图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体会了研究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实现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此同时,教材将这一活动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中,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希望教师鼓励学生去栽,教师也可以亲自栽,或者在教室里与学生一块栽,从而充分体现这一活动的价值。

  (2)通过在统计过程中学习表示数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在本单元,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的表示、分析数据的方法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均是结合在统计过程中进行的。如教材设计了栽蒜苗活动,并对活动记录分别进行了两种不同的统计:一种是对14天后各组蒜苗数据的统计,另一种是对某个组员几天蒜苗生长情况数据的统计。根据这两个统计过程,教材设计了“栽蒜苗(一)”和“栽蒜苗(二)”,从而引导学生分别学习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这种统计过程与数据表示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法,渗透了对学生灵活选择方法表示数据的培养。

  (3)通过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由于用数据进行推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故教材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还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如“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除了一些一眼能看出的信息,教材还引导学生结合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推算及分析,如对折线统计图,教材引导学生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如什么时候增加?什么时候减少?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什么时候增加得快?什么时候减少得慢?通过这个变化可以进行怎样的预测?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知水平,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充分体会数据中是蕴含信息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1)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2)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3)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4)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5)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6)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7)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8)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9)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10)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11)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12)

  海韵教育丨新世纪小学数学(下册)常见问题答疑(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