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在河南话里是什么意思?记得侯宝林的相声《学方言》中曾以一个人半夜上厕所为例,对比几个地方的方言之异同其中,北京人说话最啰嗦,而河南人说话最简洁一个上厕所的,一个问的,俩人一问一答对于这件事,河南人仅用四个字就说明白了:“谁?”“我”“抓?”“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俗词忆旧闲喷河南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俗词忆旧闲喷河南话(俗词忆旧闲喷河南话)

俗词忆旧闲喷河南话

抓,在河南话里是什么意思?记得侯宝林的相声《学方言》中曾以一个人半夜上厕所为例,对比几个地方的方言之异同。其中,北京人说话最啰嗦,而河南人说话最简洁。一个上厕所的,一个问的,俩人一问一答。对于这件事,河南人仅用四个字就说明白了:“谁?”“我。”“抓?”“尿。”

抓,这里显然是“干什么”的意思。但是,“干什么”为什么会说成“抓”呢?

近来,偶翻清人笔记,发现天津宝坻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中对此有明确说法:“中州之音为正,而谓作何曰抓。”哦,原来河南话的“抓”,其实是古语的“作何”呀!而且“中州之音为正”,表明,河南的“抓”的发音,乃是正根儿哩!乖乖!

古代没有拼音,对于生字的读音,一般采取两个字加以标注,即“某甲某乙切”。其中,某甲代表声母,某乙代表韵母。例如“滚”字,标以“古本切”。古,取声母G本,取韵母UN,合起来就是GUN。这里,“切”表示反切。好像用刀子把后面一个字的声母切下去似的。后一个字不仅代表韵母,而且代表音调。例如,例如“本”字是第三声,代表“滚”也是第三声。可见,“作何”可以视为“抓”的古代注音。“何”为第二声,所以“抓”也应该是第二声,读向上挑的音,带有疑问的腔调和韵味。这就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抓”其实就是“作何”。

还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作何”二字连起来快读,读得越快越好,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成“抓”了。君若不信,就请一试。

抓,不是个动词,而是一个疑问语,一个疑问句。在河南人的字典里,一个字代表一个词,甚至代表一句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语言奇迹。难怪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加以展示呢,它确实值得华夏子孙惊叹,确实值得语言学家们好好研究,确实值得河南人引以为豪。

作何,是个文词,文绉绉的。倘若侯宝林先生那段相声里河南人不说“抓”,而说“作何”,那可就更可乐了。让我们试一下:“谁?”“我。”“作何?”“尿!”

如果俩人一问一答全都用文词,那么会是另一番效果:“何人?”“敝人。”“作何?”“小解。”

滋味不同,韵味各异。“抓”乃古语“作何”之巧装改扮,这一点,令人意想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