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指一个人的出生纪念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名人名言关于生日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名人名言关于生日的(名俗名言文化之一一生日)

名人名言关于生日的

一、生日释义

生日,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指一个人的出生纪念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

民俗认为,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因为以前的科技不像现在日新月异,那时的母亲生孩子,有“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一说。所以,他们觉得在那天,应该以孝敬母亲为主,不是以庆生为主。

二、过生日的来历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有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人们普遍认为,婴儿在满月时基本上就度过了初生后最危险的时段,能够茁壮成长,所以对满月民间非常重视。满月宴,一周岁,每一年都在见证孩子的成长。满月的时候给小孩子举行抓周仪式之外,过生日还要吃长寿面,过生日一直持续到孩子十二岁,这个阶段每个家庭几乎都在给小孩过生日。

三、过生日的三个阶段

为孩子过生日有最重要的三个阶段,就是满月宴、一周岁生日、十二岁生日。中国人讲究数理,十二这个数有十二生肖,十二地支,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从属相来说,十二年正好是一个生肖轮回,是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也称大生之日,非常重要,以后的本命年都是灾难,最要命的是36岁、48岁的本命年。古人认为到了十二岁,也就走完了童年,步入到少年了。把十和二组合在一起是个王字,寓意顶天立地。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十二为宰相。

四、过生日

如果按照习俗,孩子睁开眼后要先看父亲,后看母亲,然后再看其他亲友,以示永远孝顺父母。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这个孩子以后就会长成什么样子。所以孩子的第一眼非常重要,同时,一般家庭对孩子的满月、周岁还是非常重视的。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给小孩拍照留念,并做新衣服,吃鸡蛋、面条以示祝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办宴席款待亲戚朋友。孩子十二岁就完成了第一个生肖轮回,从童年步入少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事,纪念的方式很多,有些地方让亲友聚一下,为孩子过个大生之日,正所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五、什么阶段不过生日

一般情况下过完了十二岁生日,一般再不过生日,一直到六十大寿。在民间还有“36不提,那这个岁数的生日,有什么讲究呢?所谓“36不提”,就是说,人在到了36岁的时候,既不要说自己的岁数,更不要大操大办的过生日。因为这个年纪有很多的忌讳。这样说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本命年犯太岁”,从古至今这都是很忌讳的一年,更有着“穿红躲灾”的说法,而三十六岁正好是男人三十而立后的第一个本命年;其次,三十岁的年纪不仅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更是身体机能大不如年轻时候的状态,经常力不从心,是压力最大的时间段,有时身体吃不消。其三,古人云“明九不算九,暗九大关口”,民间忌讳逢九之说,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字,如果遇到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一年小伤小痛不断。而三十六正是四九三十六的暗九,自然有不吉祥的寓意。而且36岁正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去世的年纪,人们觉得连名将都度不过这个坎,更何况自己?

六、母在不庆生

字面意思是母亲在世的时候不要“庆生”,庆生有的人解释为过生日。理由就是儿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母爱大如天。那为何民间还要特意强调“母在不庆生”呢?因为孩子生日那天,对于分娩的母亲来说也是最危险,最痛苦的一天。其次中国人最讲究孝道,特别是母亲的十月怀胎,以及一朝分娩的辛苦和艰难,应该值得每一位子女铭记,懂感恩的人,自然不会在母亲最痛苦的一天,来庆祝自己的生辰,所以才有了这句俗语。

如果父母都还健康的话,人们也不愿意过寿。在潜意识里我们一般认为人到60岁可以过生日,但家中父母尚在,就算你到60岁最好也不要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这体现了对老人的一种尊敬和孝心。同时民间认为父母在,即使你60岁了你过生日,这也是折寿的行为,向父母表明自己年岁大了,另一层意思就是说我60岁了,你们该死了之意,所以父母在,60岁过生日这也是一种大忌。

七、什么年龄过生日

人到了六十岁父母不在了把过生日称为过寿,但现实中老人过寿的时候,不可以在满十的时候过,而是要在逢九的岁数时,提前过寿,人到了六十岁九又成吉利数字,比如五十九岁过六十岁、六十九过七十岁、七十九过八十岁大寿等,这也是逢九做十,过虚岁寿,由于九和“久”是谐音,有寿命未到尽头,岁岁长久的寓意,对于老人来说是十分吉祥的。

北方有的地方也讲究男过九,女过十,这又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这得从伏羲画天地卦说起,太极分两仪后就有了阴阳之说,清⽓上为天,定为阳,浊⽓沉为地,定为阴,阳画⼀横,阴画⼆横,所以阳为奇数,阴为偶数,而《易经》又称男为阳,女为阴,阴阳和则万事兴,所以过寿的时候,男过九就是阳,女过十就是阴。

八、过寿的三个阶段

民间农村认为人到了六十岁,也就是走过了一个甲子年。《论语·为政》中说:“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六十而耳顺,是指人活到这个岁数了,该经历的都已经历了,什么样的人也都见识过了,多么难听的话也都听过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犯不着为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琐碎,再去斤斤计较,是人对生活有了懂悟,是人生的又一开始。

农村一般过六十、七十、八十岁的生日,过完了这三个生日,中间就不可以过寿了。民间流传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俗语,这和被誉为“孔孟”有关,两位圣人都分别在这两个年纪去世,民间认为该岁数是生命中的一道鸿沟,常人度不过去。

我们也常说,六十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八十为上寿,虽然我们这么说,但实际中过寿不会赶在逢十的关口,所谓十全为满,满则招损,天道忌满。总之,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中有高寿的老人要好好孝顺,因为这是莫大的福气,作为子女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九、为什么只过三个寿

民间认为,只有六十岁、七十岁和八十岁被称为过寿,其他时间段的都成为过生日。过完了这三个生日,再不过生日的原因是怕提醒阎王,会把老人的寿命给一笔勾了。而六十岁、七十岁和八十岁的生日被称过寿,有寿星护佑阎王也看不到,所以民间非常重视这三个生日。而到了八十岁以后,民间被称为过大寿,说法是这个年龄的人已从人的阶段又变成了“神”,所以也就没了什么顾忌,也就可以大张旗鼓的过寿了,同时才开始每年过寿直到九十的耄耋寿,百岁的期颐寿,这样越过越富有,越过越长寿。作为儿女,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儿孙绕膝的安乐晚年。

我们过生日的时间段大概是出生到十二岁为第一阶段,六十岁到八十岁为第二阶段,八十岁到一百岁为第三阶段。为什么在这些阶段过生日,主要是我们一直遵守母在不庆生的传统文化,第一阶段母亲疼爱自己的儿女给他们操办生日活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在人世,由自己的子女操办寿宴。

在民俗中我们都能发现,无论是什么阶段的生日活动,都不是自己操办,都是自己的至亲在负责!自己张罗办生日一来会影响自己的福寿,二来有敛财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自己张罗自己的生日。

十、年轻人的生日

现在由于毒教材的错误引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以及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洋节,更喜欢在外与朋友大办生日宴,吃蛋糕、吹蜡烛外加唱生日快乐歌,而其实这些习俗,都充满了西方的影子。这些人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抛之脑后,这些人中大部分人是典型的穷家庭富二代,打肿脸了充胖子跟形式。

这些年轻人过生日都会买蛋糕,点燃蜡烛给自己许愿,让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生日的快乐。其实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过生日点燃的蜡烛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一到十岁是可以通过实际数量来点燃的,一岁一支,两岁两支,以此类推,但是以后一支蜡烛就表示十年。

关于过生日吃蛋糕,有这么一段传说。在公元前的欧洲,人们坚信生日时灵魂会被邪魔入侵,所以在这一天会邀请亲朋好友吃饭聚餐,而这个时候会拿出蛋糕来招待客人。

点蜡烛,也是起源于古希腊的一个传说。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一到她的生日庆典,人们都会在祭坛上供放很多蜂蜜饼,并点亮蜡烛,用蜡烛的光来代表月亮的光辉,营造一种神圣的氛围,以表示对月亮女神的崇敬。而这种习俗逐渐传到了过生日时点上蜡烛,将赋予美好的愿望。

但我们坚信随着国家软实力的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我们定能看到中国传统式的生日活动,我们再不会崇洋媚外过西方人的吃蛋糕吹蜡烛式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