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发展潜力分析(附报告目录)

1、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北方城镇建筑供暖面积不到全国建筑总量的20%,供暖能耗却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22%,北方供暖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南方的2.6倍。“北方供暖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占冬季燃料造成的污染物排放的一半,是构成冬季雾霾的主要污染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也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攀升。1978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7亿吨标准煤,仅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7%。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15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43亿吨标准煤,较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5.6%。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2014年,我国煤炭、油品、天然气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为40%、22.7%、10.6%;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油品和天然气分别低14、10个百分点。可见,大气污染很大程度来自于燃煤。

电能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消费规模和消费比例均稳步上升。一组数据能够说明我国电能替代的发展进程。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居民采暖和交通部门等领域的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的电气化水平从2014年的20.8%将增至2020年的24.0%左右和2030年的28.0%左右,2025年左右达到日本和韩国的当前水平。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的“两个替代”发展战略,即在能源开发方面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方面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电能替代战略。

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市场研究、政策建议、项目实施、标准建设、技术研发、舆论宣传等方面大胆创新,多措并举,全面推动电能替代,取得积极成效。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落实能源战略、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电能替代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机遇期。

2、电能替代产业链分析

电能替代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电能的供应行业,即发电行业和销售电能的国家电网以及电能替代所需的设备制造企业。中游行业为电能替代服务行业,电能替代企业主要业务是为下游应用行业客户提供设备、技术服务等。电能替代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交通领域、制造业领域、农业领域和民用领域。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电能替代产业链结构图

未来电能发展前景(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1)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从电能替代行业产业链来看,目前电能替代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较高。上游设备和电力价格下降直接影响到电能替代的相关成本,从而影响电能替代行业的持续发展;下游则直接影响到电能替代的需求,下游制造业的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直接带动电能替代市场需求呈现增长。

上下游与电能替代行业具备关联,上下游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电能替代的发展。近年电能替代的上游原材料供应能力保持快速增长,面临着一定的产能过剩,这使得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有所加大,从而给电能替代行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近年电能替代下游的需求仍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逐渐放缓,这给电能替代行业带来一定的需求风险。

从电能替代行业的附加值方面,目前电能替代在附加值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品牌方面。良好的品牌有利于提高电能替代的市场价格及市场竞争力,从而给电能替代厂商带来一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技术研发能够提高厂商运行效率,进而提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行业附加值,因此未来电能替代行业的附加值提升主要集中在品牌建设与技术研发方面。

3、国内市场容量和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电能替代行业快速增长的有力保证。电能替代消费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电能替代行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加之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均为电能替代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社会消费结构逐渐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消费者对商品和品牌附加价值的认知程度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从而为电能替代向细分领域发展和差异化定位提供了进一步空间。。。。。

未来电能发展前景(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2)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6-2020年电能替代产业概述

第一节 电能替代产业定义

第二节 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电能替代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2016-2020年中国电能替代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 电能替代产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四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第三节 中国电能替代产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 2016-2020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市场综合分析

第一节 电能替代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电能替代市场规模分析

二、中国电能替代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 电能替代产品产能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电能替代产能分析

二、中国电能替代产能预测

第三节 电能替代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电能替代产量分析

二、中国电能替代产量预测

第四节 电能替代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电能替代市场需求分析

二、中国电能替代市场需求预测

第五节 电能替代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中国电能替代进出口数据分析

二、国内电能替代产品未来进出口情况预测

第四章 2016-2020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财务状况

第一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经济规模

一、电能替代业销售规模

二、电能替代业利润规模

三、电能替代业资产规模

第二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一、电能替代业亏损面

二、电能替代业销售毛利率

三、电能替代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四、电能替代业销售利润率

第三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一、电能替代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电能替代业流动资产周转率

三、电能替代业总资产周转率

第四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一、电能替代业资产负债率

二、电能替代业利息保障倍数

第五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一、电能替代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二、影响电能替代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

第五章 2021-2026年电能替代营销策略调研

第一节 销售组织及结构调查分析

一、主要销售模式分析

二、主要销售组织架构分析

三、主要销售战略规划分析

第二节 销售区域调查分析

一、主要产品品种销售区域分布

二、新产品销售区域分布预测

第三节 中国电能替代区域市场分析(现状、特征、需求、规模等)

一、东北地区市场分析

二、华北地区市场分析

三、华东地区市场分析

四、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五、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六、西部地区市场分析

第四节 投资动态

第五节 品牌策略分析

第六章 2021-2026年电能替代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电能替代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电能替代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节 上游产业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二、上游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下游产业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一、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二、下游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七章 电能替代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电能替代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电能替代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电能替代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电能替代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电能替代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电能替代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电能替代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三、2021-2026年我国电能替代市场竞争趋势

四、2021-2026年电能替代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21-2026年电能替代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电能替代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四节 电能替代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第八章 电能替代主要优势企业分析

第一节 A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情况分析

三、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B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情况分析

三、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C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情况分析

三、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D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情况分析

三、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E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情况分析

三、竞争优势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九章 2016-2020年电能替代行业总体经济状况

第一节 行业总体状况

第二节 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状况

第三节 不同规模企业构成状况

第十章 2016-2020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电能替代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 电能替代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21-2026年电能替代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中国电能替代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21-2026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发展未来总体趋势

一、中电能替代产业政策趋向

二、中电能替代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第三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市场预测

一、中国电能替代行业需求预测

二、国内电能替代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十二章 2021-2026年中国电能替代产业投资价值研究

第一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能替代投资机会分析

一、区域投资热点分析

二、投资潜力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能替代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政策监管日益加强

二、技术风险预警

三、行业竞争风险预警

第四节 普华有策投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