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摆渡人士的书(看完千万畅销书摆渡人后)(1)

这是2020年第012天

最近,我看完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系列。这是克莱儿最著名的作品,获得了多项世界文学大奖,在33个国家累计销售过千万册。

《摆渡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5岁的女孩迪伦,在周末乘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詹姆斯,却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当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后,看到的却是一片陌生的荒原。

这片荒原,其实是另一个世界。也就是 “人死后会去的那个地方”。

在那里,迪伦遇见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一个看起来约摸十六七岁的男孩。她需要跟着崔斯坦,在他的指引和庇护下,穿过会有恶鬼出没的荒原,去到分界线另一边,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息,获得新生。

于是,迪伦和崔斯坦开始了他们的冒险......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灵异小说,看到一半感觉像爱情小说,到最后我才发现,它一部教我们如何成长,如何去面对人生的小说。

在《摆渡人》中,我发现了这4条人生潜规则:


01✉:只有你是对的,世界才是对的

在《摆渡人》这个故事的设定里,荒原是灵魂心像投射的世界,灵魂看到的景象,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反映。而且,随着灵魂情绪的起伏,荒原上的天气也会发生变化。

在书中,迪伦抱怨荒原上的天气时,崔斯坦是这样回答她的:

“这是你的错啊。这片荒原是你造成的,这里的一切都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当你生气的时候,这里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你的心里越阴郁,夜晚也就越黑暗。”

当迪伦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时,荒原也会变得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这个设定,和一本叫《积极诠释力》的书里的一个观点不谋而合:

我们诠释(看待)世界的方式很重要,如果我们能用健康的方法诠释世界,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同样是在考试考砸了这个问题上,有人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然后破罐破摔,结果成绩一落千丈。有的人会想自己可能用错了方法,漏掉了某些重要知识点,然后试着调整方法、巩固练习,下一次就进步了。

世界的客观现象,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主观意识的反映。

心理学上有一个“伤痕实验”,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该实验招来了一批志愿者,对他们宣称任务是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

这些志愿者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房间里,由好莱坞专业化妆师给他们“易容”,在他们的脸部做出极其逼真的疤痕和肉瘤。

随后,研究人员给了志愿者们一面镜子查看化妆效果,然后再把镜子拿走。

接着,化妆师表示为了让妆容更稳定,需要在上面涂抹一层特殊粉末。实际上,化妆师是把妆容偷偷擦除了。

这些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们,被派往医院等场所进行调研。调研结束后,这些志愿者都表示,人们总喜欢盯着他们的脸看,而且态度很不友好。有志愿者甚至差点和人发生冲突。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他们遭受的恶意,其实是自己恶意的反射。

同样是下雨天,有人觉得下雨真烦,有人却觉得“下雨天和音乐更配”。

就像作家雾满拦江说的:“你存在,整个世界才存在。你得到阳光,整个世界才看得到阳光。你失去平衡,世界就失去平衡。你消失,世界就消失。”

人生的潜规则之一就是:只有你是对的,世界才是对的。

适合摆渡人士的书(看完千万畅销书摆渡人后)(2)


02✉:失去的同时也会带来得到,反之亦然

在《摆渡人》中,迪伦因为火车事故意外死亡,却又在荒原收获了新的“生命”。在和摆渡人崔斯坦穿越荒原的过程中,迪伦经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

但是,在到达荒原的分界线后,迪伦虽然得到去往“天堂”的机会,不必再面对被恶鬼袭击的风险,可她却要失去她挚爱的崔斯坦,在“天堂”度过孤独的“一生”(是的,他们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相爱了,虽然这让人想吐槽,但其实也符合逻辑)。

一位英国亚马逊读者在看完这个故事后提出过一记灵魂拷问: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选择?

其实不管迪伦做何选择,都会同时拥有失去和得到。

选择生存,就失去荒原的经历和崔斯坦,但拥有生命和自由。

选择死亡,失去生命和自由,却在荒原与崔斯塔相遇,收获了许多在人间不曾拥有的东西。

选择爱,获得爱情的甜蜜,就要承担爱情离去(没有结果)的痛苦。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如此。你失去了一些东西,就会得到另一些东西,反之亦然。

想必你还记得那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吧:

塞翁的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安慰他,塞翁却笑着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过了几天,塞翁丢失的那匹马不仅回家了,还带回了一匹骏马。

大家纷纷来向塞翁道贺,塞翁却很平静地说:“虽然白白得了一匹马,但可能也会带来麻烦。”

果不其然,塞翁的独生子就因为骑那匹骏马摔断了腿。大家同情塞翁时,他却乐观地表示:“或许这是福气呢。”

不久后,国家发生了战争,很多年轻人被征调入伍,塞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腿不能入伍,免去了和家人分离的痛苦和战死沙场的风险。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不必揪着失去的东西不放,也不要被得到的东西冲昏头脑,因为人生的潜规则之二就是:失去的同时也会带来得到,反之亦然。

适合摆渡人士的书(看完千万畅销书摆渡人后)(3)


03✉: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你会选择墨守成规一条道走下去,还是打破常规,勇敢做自己?

这是《摆渡人》中贯穿全书的一个问题。

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面对着带自己出生入死的崔斯坦,迪伦发现自己心中已然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愫,而崔斯坦也感知到了迪伦对自己的特别。一个单纯的少女灵魂和一个深沉的摆渡人男孩,渐渐相爱了。

这本是一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他们还是爱了。他们打破了“摆渡人与灵魂不应该有感情”的无形规则,爱情的温暖融化了死亡的悲哀和恐惧,让诡异惊悚的亡灵之路散发出了人性的光芒。

在穿越荒原的路上,崔斯坦不止一次告诉迪伦,一旦越过分界线,灵魂将无法再出现在荒原上。

可在崔斯坦“连哄带骗”把迪伦送到分界线的另一边后,因为对崔斯坦的思念蚀之入骨,迪伦做出了一个从来没有灵魂做过的决定:重返荒原。

最终,她成功了。她打破了“灵魂无法重返荒原”的规则,在经历千难万险后回到了挚爱的崔斯坦身边。并且,在崔斯坦坚信“摆渡人无法去往人间”这一规则的时候,数次鼓励他“尝试一下”,在争取重生机会的同时成功将崔斯坦带回人间。

虽然这是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但这也是人生真相的侧面反映:规则,是可能的枷锁。只有不给自己设限,才会有无限可能。

《英雄联盟》中有一个叫暴走萝莉·金克斯的英雄,她有一句这样的台词: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你不敢打破规则,凭什么过上想要的生活?

但这世上的规则有两种。

一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不遵守就会倒霉。比如不能去摸高压电,银行里的钱不能去抢,野生动物园不能私自下车。

另一种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比如,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在大城市打拼不如回老家安逸,年纪大了就干什么都不行了。

虽然我们从小就是听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长大的,但关于打破规则的故事,我们也是从小听到大:哥白尼反对地心说,提出日心说;麦哲伦全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

有一个室内设计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被三室两厅和墙浅地深局限,格局为需求服务,风格因灵魂存在。你的样子,才是家的样子。”

你的样子,才是人生的样子。

让人生有更多可能,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我们就应该懂得人生潜规则之三:(有些)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适合摆渡人士的书(看完千万畅销书摆渡人后)(4)


04✉:永远的摆渡人,是你自己

在《摆渡人》这个故事里,崔斯坦虽然是迪伦的摆渡人,但他改变不了荒原上的任何,而迪伦虽然是被摆渡的灵魂,但她却能影响荒原发生变化。

这个故事表面上,是崔斯坦要将迪伦的灵魂摆渡进“天堂”,而实际上,是迪伦需要完成自己的救赎。

灵魂自身越强大,穿越荒原的可能就越大。

那些在摆渡过程中陷入悲伤和恐惧的灵魂,无一例外都坠入了自己亲手造就的深渊。

有些灵魂因为低落的情绪,导致荒原上天空乌云密布,恶鬼横行,尽管摆渡人百般努力,却还是无法将他们保护好。

有些灵魂因为绝望和恐惧,甚至放弃前进。但他们要走的路,摆渡人无法替他们走完。所以即使摆渡人拉着他们、扛着他们前进,他们也还是被恶鬼拖走。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

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摆渡人,也能成为别人的摆渡人,但最终,我们都会是自己的摆渡人。

面对生命中的荒原,别人的引导和庇护固然能帮到你,但真正让你走出荒原的,是你内心坚定的信念,是你眼里不灭的希望,是你脚下持续的步伐。

这就是人生潜规则之四:你自己,才是你永远的摆渡人。

愿你积极面对这个世界,正确看待所有得失,不被规则所束缚,将自己带去更好、更高、更远的地方。共勉。

适合摆渡人士的书(看完千万畅销书摆渡人后)(5)

适合摆渡人士的书(看完千万畅销书摆渡人后)(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