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博士高铁霸座欺负女乘客;17岁少年PS高大上头衔造假被拘;22岁女儿埋怨妈妈手术无人做午饭……

每天都有让人目瞪口呆、大跌眼镜的新闻在上演,各种奇葩毁三观的花样层出不穷。

当弋姐看到《我辛辛苦苦的考大学,摸了一下女生就全没了》的网帖时,内心更是有道不尽的愤怒和悲哀喷涌而出。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1)

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并不是。

怒的是道德的沦丧,哀的是教育的失职。

2

当中学生因为嫉妒杀害同学时,当大学生因为琐碎之争杀害舍友时,弋姐只想说:亲爱的孩子,生而为人,我请你善良;亲爱的孩子,我宁可你不是尖子生;亲爱的孩子,我宁可你没考上大学……

当高校教授暴打清洁工时,当高校教授性侵女学生致其自杀时,弋姐只想说:尊敬的教授,生而为人,我请你善良;尊敬的教授,我宁可你不是“叫兽”,尊敬的教授,我宁可你没有披着狼皮的便利……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2)

道德的沦丧始于教育的缺失,人性的泯灭则源于教育的功利化。

3

还记得高晓松在电视节目中怒怼清华博士的那段话吗?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3)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4)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5)

我觉得你没有拿到一个大名校生的胸怀天下,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毕业是干嘛用的,不是用来找工作的。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是的,你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诗和远方,学生却在台下呆若木鸡,其实他们并不关心人生旅途中的曼妙风景,他们在意的不过是:毕业后应该去国企还是外企?

某大学教授曾分享:每堂课都能看到一个乖巧伶俐的女生,她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钟爱第一排座位,认真听课,用心笔记,不仅课上积极回应,课下也会单独请教。教授很开心女生这么好学,每次都极耐心地解答,唯恐不能倾囊相授。

一天,这位女生对教授说:老师,我明年要出国了,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写一封推荐信?

教授沉默良久,也只好无奈答应。

高晓松说过:现在的教育,只教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师没有风骨,学生不再求知!

一语中的,揭露了当今社会功利教育的庐山真面目。

1917年,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时说:

就职演讲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6)

“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

“大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那个年代上大学是为了专心做学问,因而那时人才济济,出了不少学贯中西的泰斗大师。反观现在,专心学术的教授越来越少,争名逐利的“叫兽”却遍地都是。如此以来,道德沦丧、师德败坏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之风在国内日盛,我们口口声声地希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结果,学生的智育确实突飞猛进,一路高歌,而德育却一路下滑,跌进了深不见底的泥潭。

“人之初,性本善”已然成了一句笑谈,笑我们急功近利的样子多么丑陋不堪。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老祖宗留下多少国学启蒙经典,只为了给我们的孩子上好德育的第一课,可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孩子寥寥无几;小时候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发自心底的骄傲,而为人父母以后,渐渐明白“卧冰求鲤”永远只是典故中才会有的传奇,反倒“农夫与蛇”式的白眼狼成为不少中国家庭的司空见惯。

所谓“百善孝为先”,现如今再难有几人能完整说出《二十四孝》的故事了,连三字经、弟子规等也成了各个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敷衍手段。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7)

尽管,近年来国学热席卷了国内不少大中城市,然而有多少孩子能把这些基本的做人准则内化为一种个人品质,又有多少家长会单纯为了滋养孩子的心灵、提升品德素养而为他选报一门国学课程。

“奥数一定要学,小升初必考”;“英语不能丢,升学很关键”……

“国学有什么用?学了考试又加不了分……”

看吧,孩子学什么都是冲着升学、考名校而去,既不会为了自己喜欢,更不会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或是“温良恭俭让,出口而成章”。

终于,小升初摇号 面谈了,语文考试注重综合素养了,阅读、写作、口才样样都重要了,有的家长才开始对 “国学早启蒙,拿下大语文”的说法将信将疑。

如果孩子的学习永远只是为了分数;如果孩子学什么都要跟名校挂钩;如果家长只为了有用才舍得投资、用心培养孩子;那么,亲爱的孩子,我真的宁愿你别学那么多!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8)

当这个社会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当人人都只为了功利目的而学习时,那么我们的教育只能走向自取灭亡。

5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弋姐最喜欢的一句诗。蔡元培那个年代人才辈出,是因为那时惜才如金,英雄不问出处。

于是,那个年代有初中学历的北大教师梁漱溟,有无所事事的“不靠谱”青年文科学长(相当于现在的系主任)陈独秀,有数学零分、作文满分的清华校长罗家伦,有数学15分的大作家钱钟书,还有数学零分的历史学家吴晗……

爱才惜才,才会为了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如果我们的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做到以多种方式评价学生,以多种途径吸纳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不会因为功利化的唯一目的而失去了最质朴的本真。

还是老祖宗的教育方式比较靠谱(强烈推荐关于教育)(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