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讲到附子有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主要作用,而附子的这种特性和功用与它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那么附子的生长环境到底如何呢?我们将继续向大家介绍。

附子的生长环境十分独特,喜好在天寒地冻的阴寒之地生长。即使有些地方积雪地冻,其他所有的生物都不能生存,而附子也竟然还翠绿挺拔!由此不难想象,自身必须有足够的温热之性,才能傲雪挺立。行家都知道,四川江油的附子是非常有名的,而作为四川出产的道地药材,附子通常分布在海拔830~2150米的草坡、灌木丛中。正是因为这种较为严寒的生长环境,才赋予了附子的大热之性;也正是因为附子的大热之性,才有了补火助阳散寒之能。真可谓是“至阴之地生至阳之物”!

附子的温热之性造就了附子的温阳散寒之能,也决定了附子的应用方向与范围—— 一切与阳虚有关的病证。择其要点简述如下:

1

亡阳证

顾名思义,亡意即消亡,亡阳即阳气即将消亡。显然,亡阳证是危急重症,全身的气即将散去,生命也将随之终结,表现出四肢冰冷、蜷卧欲寐、汗出如珠、脉微欲绝等。在此紧急之时,唯有用起效迅速,作用强大全面的药物才有可能挽救衰微的阳气进而抢救生命。附子大辛大热,上通心阳,中建脾阳,下补肾阳,作用全而而强大,故称其具有“回阳救逆”之功,古人喻其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以它为主,配伍干姜、甘草而组成的“四逆汤”为千古名方。

2

肾阳虚

肾阳被称之为“真阳”“元阳”。因此,肾阳不足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全身性的,出现体质虚弱、性功能下降甚至阳痿、多尿遗尿、遗精滑精、腰膝酸软等。附子归于肾经,既温补肾阳,同时又能激发出肾中的阳气,此即所谓的“补火助阳”,是治疗肾阳虚证的不二之选,治疗肾阳虚的名方“肾气丸”中就有附子。

3

脾阳虚

脾阳不足、脾胃虚寒势必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活质量,常表现同食欲不振、脘腹隐痛、形体消瘦、大便稀溏、四肢倦怠等。此时,只有温补脾阳,温中散寒才有可能恢复脾胃的功能。好比要温化鼎中的食物,最好的办法除了往鼎中加热水外,在鼎下生火更是事半功倍!附子就具此能,应用时多配伍人参、干姜等,著名的附子理中丸就是为此而设。

此外,附子的温阳散寒之功还常用于心阳不足和多种寒性痛证,如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等。

附子桂枝苍术当归(至阴之地生附子)(1)

毫无疑问,附子是一味十分重要而有特色的药物,备受历代医家重视。用之得当,则起效迅速,甚至能挽救生命于顷刻之间,是中医史上火神派的代表性药物之一。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附子切不可随意使用,其适应证、用量用法、配伍等都有严格的禁忌,违背这些禁忌,用之不当,则副作用立显,更何况附子本身就是一味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因此,附子被称为中药中的“虎狼之品”,有“最有用最难用”的称号。这一切全因为附子的温热性能。

天之大寒造就了附子的大辛大热,这是中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是一种平衡的体现。对于人而言,当体内出现“寒象”时,药物的偏性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所谓以药物之偏来调节人体的阴阳之偏,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平衡?

选自《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主编:杨柏灿

附子桂枝苍术当归(至阴之地生附子)(2)

(艾蒿 艾草 蛤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