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大明风华》中最为观众喜爱的一对夫妻,不是男女主宣胖两口子,而是男主的父母亲——太子朱高炽和太子妃张妍。
在剧中,张妍被公婆疼爱,被太子丈夫宠爱,被太孙儿子敬爱,特别是他们夫妻互动的时候,非常的温情有爱,简直是剧中最幸福的女性。随着剧情的推动,张妍又成了溺爱孙子宠信弟弟的扶弟魔糊涂虫,令广大网友都愤愤说不要黑我大明女中尧舜。
那么,在历史上,明仁宗皇后张氏到底是什么形象呢?她真的是贤妻良母的模范榜样吗?真的和太子丈夫无比恩爱恍如民间夫妻吗?
明仁宗诚孝昭皇后张氏(1378?-1442),即《大明风华》中太子妃张妍的原型,张妍并不是诚孝皇后的名字,是电视剧虚构的,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张皇后的名字,姑且用张妍替代一下。
张妍出身平民,她的父亲张麒身上没有官职,《明史》张麒传记载说,在洪武二十年(1387)的时候,张麒的女儿张妍,被选为燕王朱棣十岁的长子朱高炽做妻子,因为这个原因,张麒被授兵马副指挥。
明朝虽然从平民中选妃,但是,这些候选人的家庭基本都是小康,能够给家中的女孩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张妍自然不例外,她精明能干又处事恭谨,情商还很高,是个合格的当家主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十八岁的朱高炽被封为燕王世子,大概和他同龄的张妍也成了燕王世子妃。婚后四年,在建文元年(1399)二月初九,张妍为朱高炽生下嫡长子朱瞻基。
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父燕王朱棣做梦,梦见自己的父亲太祖朱元璋把一个象征权利的大圭赐予他,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这个梦对野心勃勃的朱棣来讲,是个不可言说的吉兆,正当朱棣回味这个美梦时,得到孙子朱瞻基出生的消息,他就认为那个美梦和孙子有关系,因此对孙子是满心宠爱,对为他生下好圣孙的儿媳妇张妍也是另眼相看。
随后,朱棣发动靖难,挥师南下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建文四年(1402)六月登上皇位,这个时候,朱瞻基还不到四岁,可不会去勾搭靖难遗孤啊!
燕王成了皇帝,燕王世子就成了太子,世子妃张妍自然就成了太子妃,是继常氏、吕氏之后的第三位皇太子妃,也是大明第一位平民太子妃,吕氏家的门第也比张妍家高点。
肚皮争气的张妍又连续生育二子一女,一共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还是备受皇帝疼爱的好圣孙,虽然朱高炽还有妾室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李贤妃、生一个儿子的张顺妃、生一个女儿的赵惠妃,但仍然无人能够撼动张妍太子妃的地位。
众所周知,朱棣在三个儿子中比较偏爱二儿子汉王朱高煦,因为老二精通骑射,比较武勇,是几个儿子中最像朱棣的,还在靖难之战中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也像李渊一样许愿给老二:“努力干吧!”
对身为嫡长子好文不喜武的朱高炽,朱棣就有诸多不满,嫌弃儿子仁弱不够霸气,还有帝王对太子的天然猜忌,加上朱高炽俩弟弟的蓄意夺嫡多次在朱棣面前构陷他,朱棣一直都对太子很不满,有换太子的念头,但被徐皇后和臣子们的劝阻未行。
太子知道他爹不待见他,太子妃张妍心里也很清楚,如果太子被废,身为太子妃的她也落不到好,夫妻一体嘛!因此,聪明的张妍就走公婆路线,待人接物小心恭谨,不辞辛劳的侍奉公婆,她的孝顺博得了朱棣和徐皇后的欢心。
虽然张妍是小门小户出来的,但她又孝谨又贤惠,还一气儿给老朱家生了三个嫡子,特别是大孙子朱瞻基,那就是朱棣的心头肉,朱高煦遇到朱瞻基也得退一射之地,因此,在朱棣夫妻心里,对贤良淑德的大儿媳妇还是很满意的。
最重要的是朱瞻基,被朱棣带在身边教养的大孙子,和祖父一样喜好骑射,重视武事,很具有开拓精神,还有心眼、善谋略,老二朱高煦和文武双全的大侄子一比,就显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如果换太子,最喜爱的孙子就不能继位了,朱棣又舍不得,纠结良久,朱棣最终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所以说,朱高炽能够得保太子,的确因为张妍母子的缘故,如果没有张妍毕恭毕敬、小心侍奉两宫,没有朱瞻基的文武双全、聪明能干,很难说朱棣会不会换掉朱高炽,这一点,朱高炽真的要感谢结发妻子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朱棣驾崩,八月十五,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是为明仁宗,终于扬眉吐气。十月初八,朱高炽册封发妻张妍为皇后,十月十一,册立嫡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同时,封六个儿子为王。
已经四十七岁的朱高炽在位很短暂,到次年、洪熙元年(1425)五月十二就驾崩,六月十二,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才做了七个月皇后的张妍就荣升为皇太后。
长期身处政治旋涡中心的张妍,通过观察学习已经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因此,宣德帝经常和老娘一起讨论国事,张妍也经常提醒教导儿子要做明君贤君,去体验了解民间的生活。
在张妍以为会在儿子的奉养下终老时,不幸再次降临,她要面对老年丧子的凄凉境地,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三十七岁的宣德帝朱瞻基驾崩,留下遗命,由老娘张妍和老婆孙若微辅佐九岁的儿子朱祁镇继位。
伤心儿子早亡的张妍在丧子的痛苦之余,还得打起精神安抚团结大臣,在儿子死后七天,把孙子扶上皇位,是为明英宗,皇太后张妍又成了太皇太后,成为大明朝第一位正式参政执政的皇后。
正统初年的政局就是在张妍和三杨以及张辅、胡濙五大臣的辅弼下运转的,和朱祁镇他老娘太后孙若微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虽然宣德留下遗诏表明孙氏有权过问朝政,但在婆婆的光环下,孙氏并没有干政记录,就连朱祁镇选皇后都是张妍主导做主。
正统六年(1441)正月,朱祁镇虚岁十五,抱曾孙心切的张妍就下令为孙子选妻子,礼部榜谕北京、直隶、南京、凤阳、淮安、徐州、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各地,选拔年龄在十三到十五之间“容貌端洁、性资纯美、言动恭和、咸中礼度者”进京,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相看。
在大半个中国进行了一年多的挑选,张妍终于拍板选择中军都督府钱贵之女为皇后,正统七年(1442)五月十九,朱祁镇举行大婚,也是紫禁城首次举行皇帝大婚典礼。
皇帝大婚后就是亲政,或许看到孙子成婚亲政,年逾花甲的张妍放下心了,就在当年的十月初二,生了一场重病,病情日益严重,到十月十八就撒手人寰,临终弥留之际,还挂念着国家大事。
由于大明王朝都在张妍的子孙后代中传承,当然,也因为权欲心不强烈的她在执政时没有什么恶政,因此,张妍的名声非常好,人称大明朝的“女中尧舜,”还被有的人评为明清最幸福的皇后。
何为明清最幸福的皇后呢?是说张妍儿女双全,和丈夫恩爱,受儿孙敬重,被后世赞扬,所以说她是最幸福的。
她真的和丈夫恩爱如《大明风华》的太子夫妇吗?并没有!历史上的张妍和朱高炽夫妻并没有后人以为的那么恩爱,在朱高炽眼中,张妍更像是一个生育机器,而不是他的结发妻,何况,他们夫妻之间还横着一个郭贵妃呢!
郭贵妃是何许人也?她是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孙女,郭氏一门两侯,郭英封武定侯,哥哥郭兴巩昌侯,姐姐是太祖郭宁妃,生育皇子鲁王朱檀。
郭英有十二个儿子九个女儿,第三女是太祖皇子辽王朱植正妃,第五女是郢王朱栋正妃,他的庶长子郭镇娶了太祖之女永嘉长公主,庶次子郭铭,即郭贵妃之父,娶了开国功臣徐达的堂叔徐成之女,也就是说,郭贵妃的妈妈徐氏是徐达的堂妹,成祖朱棣仁孝徐皇后的堂姑姑。
看看这家世,显赫不显赫,足以把身为正室却出身平民的张妍甩出十八条街去。大约在永乐五六年间(1407-1408)的时候,朱棣为了笼络老臣,就把郭英的孙女赐婚给太子朱高炽做次妃,由于郭贵妃的介入,朱高炽和张妍夫妻日渐相敬如宾。
勋贵之女郭贵妃不但气质好、素养高,而且文化修养好,遇到同样喜欢经史的朱高炽,郭贵妃立即得到朱高炽的宠爱,从永乐七年(1409)开始,到永乐十五年(1417)之间,连续生育三个儿子,疑似还生有一女。
郭贵妃一家最初是和伯父驸马郭镇住在一起,在永乐八年(1410) 的时候,东宫太子殿下,给小岳父郭铭赏赐新府邸,让郭贵妃一家搬去住。
郭铭的生母严氏是郭英的小妾,郭贵妃很尊敬孝顺亲祖母,朱高炽爱屋及乌,对郭贵妃的小妾祖母也很尊敬,在他登基后还封严氏为国夫人。
郭英死后,由于没有嫡子,两个儿子都是庶子,他的武定侯爵位迟迟没有被批准承袭,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十五才继位的朱高炽,在十一月初一追封岳父彭城伯张麒为彭城侯让小舅子张昶承袭彭城伯的同时,直接命郭贵妃的兄弟左军都督同知郭玹袭封武定侯。
皇后娘家得到追封、皇后兄弟承袭父爵是应该的,是合情合理的,但郭玹越过大伯一系承袭祖父的武定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实在违背情理,如果不是朱高炽偏心郭贵妃,怎么可能让郭玹越过公主伯母的儿子郭珍袭爵?
更令人无语的是,皇后的兄弟是伯爵,贵妃的哥哥却是侯爵,就问张妍憋屈不憋屈?如果说在张、郭二人之间朱高炽没有偏向郭贵妃,怎么说得过去?
郭玹才袭爵没几天,之前朱棣身边的大太监黄俨被处死,他可观的家产在十一月初四都被朱高炽赏赐给郭玹,到十一月十三,郭玹的嫡长子郭聪,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授散骑、食正千户俸禄。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给郭贵妃娘家这么多好处,如果他在位十几年,会如何呢?张妍恐怕会坐如针毡夜不能寐了,还好朱高炽死的早啊!
在朱高炽死后,共有五个妃子被殉葬,其中就有备受朱高炽宠爱的郭贵妃,五个殉葬者四个都没有子女,只有郭贵妃生育三子,按惯例有子女的不应该殉葬的,怎么偏偏郭贵妃殉葬了呢?
因为没有生育子女要被殉葬的张敬妃,都被以出身功臣世家的理由批准免于殉葬,同样出身功臣世家的郭贵妃却被殉葬了,这其中有没有张妍的手笔,谁也不知道了。
诚然,郭贵妃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不争不抢不骄纵,但她的存在对正妻就是一种冲击,和她那样温文的贵族女相比,小门小户的张妍文化素养的确高不到哪里去,对丈夫来说当然没有吸引力,哪怕黄脸婆对巩固丈夫的地位立下汗马功劳,在丈夫眼中,那也是黄脸婆应该做的,张、郭二人都是可怜人。
通过史书记载可以清楚的看出,历史上的张妍和丈夫朱高炽一点都不恩爱,电视剧上那样的有爱互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两口子只不过是一对相敬如宾的无爱夫妻。
身为太子妃的张妍陪同丈夫小心翼翼、忧谗畏讥,辛苦的讨好公爹,努力和小叔子们搞好关系,就怕丈夫丢了太子位,即便她付出那么多,但在丈夫朱高炽的心中,分量远远不如郭贵妃不说,甚至不如一个“胎儿”。
永乐末年,张妍生过一场怪病,停经十个月,所有的太医都认为太子妃是有孕了,张妍自己觉得不是怀孕,因为她的腹胀越来越厉害,但是,朱高炽非认为是她怀孕了,就让当怀孕调理。
还是朱棣不放心儿媳妇,让名医盛寅(盛启东)去给太子妃瞧病,盛寅问诊之后就说这是怪病,长时间病着,早上会有什么症状,晚上又是什么症状,说的非常符合张妍的病症,张妍就说:“朝廷有这样的御医,为什么不早点让他来给我诊治呢?”
盛寅开了药方,是破血之剂,朱高炽一见药方大怒:“你还是名医呢!太子妃马上就要生皇孙了,你居然开出这样的药方来,你想干什么?”他不允许让张妍用盛寅开出的药治病,非认为是孩子快要生了。
一直到张妍病情危急了再次召见盛寅,盛寅还是说让用之前他开的药方,还说如果再耽搁三天,那个药方也不能用了。张妍这才被批准使用那个下血的药方,果然流出很多血,病情就好转,被太子锁起来的盛寅才被放出来,朱棣还专门提醒他:“老盛啊!以后你看见东宫躲着点。”
盛寅因为太子不待见他还忧心忡忡,去问好友相士袁忠彻该怎么办,袁忠彻偷偷告诉他说太子不能长久,果然在朱棣死后不到一年,朱高炽就死了,张妍的儿子朱瞻基继位后,特意下诏,让老娘的救命恩人来北京,对他非常重用信任。
这件事不能说朱高炽有多大错,但是,很明显,在他心中,发妻的地位不如肚子里那一块肉,宁愿妻子垂危也不允许皇孙有失,对孩子来说,朱高炽是慈父,对妻子来说,这个丈夫有点让人心寒啊!细思极恐啊!
张妍是个优秀的封建女性,具备贤妻良母的特质,还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就是气场与丈夫有点不合,毕竟是嫁入皇室的灰姑娘,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处事的方式都不同,这才是他们夫妻相敬如宾的原因,还好,她熬过了丈夫。
前面说了,有人评出张妍是明清皇后中最幸福的,要猴格说,张妍一点都不幸福,多倒霉的一姑娘啊!当太子妃的时候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还要被丈夫和真爱扎心,好不容易做了皇后,又遇上中年丧夫,本想安享天年,又摊上老年丧子。人生几个不幸都让她碰上了,死了丈夫死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算幸福吗?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张妍和明清其他皇后相比结果还是好多了,太祖马皇后、太宗徐皇后、穆宗李皇后、光宗郭皇后、太宗钮钴禄氏元妃、圣祖赫舍里皇后、世宗乌拉纳喇皇后、高宗富察皇后、仁宗喜塔腊皇后、宣宗钮钴禄皇后、文宗萨克达皇后早死;宣宗胡善祥、代宗汪皇后、宪宗吴皇后、世宗陈皇后、世祖静妃被废;英宗钱皇后、武宗夏皇后、神宗王皇后、熹宗张皇后、穆宗阿鲁特皇后、德宗叶赫那拉皇后无子;孝宗张皇后有子无孙被侄子欺凌;思宗周皇后遭遇亡国之殇,和这些倒霉的原配皇后们相比,说张妍幸福也是成立的哈!
被赞誉为“女中尧舜”的张妍没有权欲之心,却被形势所迫,赶鸭子上架,和五个辅臣同心协力让大明集团正常健康的运转,其实她的政绩无非延续宣德旧政,要不就是对宣德时期有些政策进行纠偏补弊。
比如积极整顿吏治,兴廉惩贪,罢免被查出来的贪官污吏,刹住官员们的贪污之风;提拔重用廉洁奉公的官员,使得廉能奉公的官员呈现井喷状态,如周忱、况钟等。还关心民生,发展农业生产,做为农业大国,这些举措也可谓老生常谈了,无非奖励农垦,兴修水利,招抚流亡等等。另外,还对奢侈的皇室用度以及政府开支加以裁抑,抑制从永乐宣德稍微有点抬头的宦官势力,这些都是张妍和她的辅臣集团的德政。
虽然张妍被称为“女中尧舜”,在正统初期有不少德政,但是,要晓得,她手里的牌是什么?不是什么烂牌,而是大猫加四个二的好牌——仁宣之治。在这样的基础上,政治能力有限的张妍只能守成,没有能力没有雄心去开创,当然也不敢,孤儿寡母加几个大管家,搁谁家里都是收缩守成,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产生弊端的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中央的威信不高,贵族官员违法乱纪严重,土地兼并剧烈等等。皇帝是个九岁小儿,执政的是个老太太,大管家们想多说两句,还怕有伊霍的嫌疑,怕僭越,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到问题还不敢贸然处理,凡事小心翼翼免得授人以柄。
有这样畏手畏脚的执政首脑,底下的官员怎么可能认真做事,多半是上班打卡,完了回家,政事废弛是肯定的。贵族们尤其是武官世家子弟们,盘剥奴役士兵,干各种违法活动,在英宗实录中比比皆是。
当然,这不能说都是张妍的锅,是这个政府领导班子的局限性导致的,把正统初期的阴暗面全扣到张妍的头上肯定是不对的,对历史人物还是要客观看待。张妍性格坚韧,精明能干,并不是《大明风华》里只会牢骚、没有见识、不顾大局、溺爱孙子的扶弟魔,她在宣德初和正统初稳定国家局势方面,有不可抹灭的贡献。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明史等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无谓脑补解读过度。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