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1)


01 缘起

如果我们要评选出一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那不管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打分,《教父》都必然名列前三!这是一部跨越了圈层的电影,无论是阅片无数的资深影迷,还是被称为“沙发土豆”的普通观众,它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正如著名影评家肯尼斯·图兰所说,这部电影的魅力无可抗拒,“就跟吃薯条一样,你不可能只吃一根就停下了!


《教父》就是那种只要看到片头或是在电视换台时瞥见一眼,就会一鼓作气看到结尾的电影,它是那么架构精巧、引人入胜、无与伦比的杰出!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电影的诞生过程,也同样笼罩着一层传奇的色彩!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2)


1920年,一个名叫马里奥·普佐的意大利裔男孩出生在曼哈顿岛,他的家位于一个叫做“地狱厨房(Hell’s Kitchen)”的地区,那是曼哈顿岛上最著名的贫民窟,成千上万最底层的移民阶层聚居在这里,因此,这个地区素以肮脏的居住环境、严重的族群冲突,以及居高不下的犯罪率闻名。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普佐尝试过很多养家糊口的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走投无路的普佐决定试着写小说,看看能不能迎来一线转机——毕竟这是唯一可行的无本生意!

说干就干,1955年,35岁的普佐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黑暗竞技场》,1965年,普佐又写出了第二部小说《幸运的朝圣者》。这两部小说的口碑都很不错,但遗憾的是,销量却对不起口碑——两本书加起来只带给普佐6500美元的稿酬。

在《幸运的朝圣者》这本书中,普佐刻画了一个受到犯罪集团影响的人物,出版社的编辑对他说,如果能让这个人带有一些“黑手党”的色彩就更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普佐刚欠了2万美元的赌债,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听了编辑的话,普佐决定写出一本更加商业化、更符合读者口味的小说。为了尽快还上欠下的钱,他连夜写出10页的小说大纲,并给这部小说起名为《黑手党》。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3)


不幸的是,前后有8位出版商拒绝了他。经受不住打击的普佐差点撕毁自己的手稿。幸好,在与第9位出版商会面的时候,普佐的黑手党故事终于打动了冷血的编辑,而且出版商还答应可以预付给普佐5000美元的定金,以让这位好赌的作家稍缓燃眉之急。

1967年,濒临破产的派拉蒙影业公司用区区1.25万美元的价格,从普佐手里买下了这部小说的改编权。当时普佐已经身无分文,急需用钱,不得不签下这份可怜的合同——多年以后,派拉蒙影业公司的副总裁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普佐写书的时候,我们得不时给他点面包让他活着!”

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也异常坎坷,第一道难关就是选谁当导演——先后有12位导演拒绝了这份工作,其中包括了执导《警网铁金刚》的彼得·耶茨和执导《小巨人》的阿瑟·佩恩等大牌导演。

就在派拉蒙影业的高层对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叫巴特的创意总监推荐了一位有志于当导演的29岁青年——他以拍“黄片”的方式赚到了自己全部的大学学费——这个青年就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个初出茅庐、经验不多的意大利裔年轻导演。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4)

一个欠着赌债的编剧,一个濒临破产的影业公司,一个喜欢拍“黄片”的导演——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班底,是怎样破除重重魔咒,跨越圈层,最终领衔亿元票房俱乐部,成为无数世界重要人物至爱的呢?时移世易,何以在上映后近半个世纪令观众始终沉迷,影人频频致敬,甚至让现实中的黑帮争相模仿?

后浪公司新出版的这本《教父电影全剧本》,是由派拉蒙影业官方授权的插图评注版剧本,能让你“真正读懂”《教父》,是影迷不可错过的重量级珍藏。

展开此书,从缘起至落幕,200余幅正片与弃片画面,精心整理的终稿剧本与删减段落,十余位主创的独家访谈,影帝戏骨的选角风云,宛若纪录片般“双声轨”式呈现于眼前,以沉浸式体验重新拼贴史诗神作那令人难以想象的诞生之旅。

我们既可以顺着这套完整版的剧本,在脑海中复现画面,细细咀嚼每一句经典台词;也可以在观看电影,享受影片魅力的同时,将这本书当做花絮中的评论音轨,听导演和编剧为你讲解创作灵感,了解影片幕后那些精彩的故事;你还可以将这本书当做一个研究入口,对这部结构精妙、细节丰富的影片进行深入挖掘——即使你此前已经看过几十遍《教父》,也一定会有全新的发现!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5)


02 雕琢

为了拍好《教父》,导演科波拉掏出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他的《教父》笔记本。在这个笔记本的封面上,科波拉用最显眼的大字写下:“权力,权力,权力,权力,权力——永远别忘了,对于限制权力、操控权力的痴迷,是人们对这本书如此感兴趣的原因!

在这个笔记本中,科波拉将小说原著按照场次进行拆分、图解、批注,并不厌其烦地列出每场戏的要点和处理方式。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这本笔记是科波拉最重要的依据。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6)


有一些并没有出现在小说或剧本当中的情节,例如,在芦苇滩杀人这场重头戏当中出现的奶油馅煎饼卷,就来自于科波拉的个人经验。作为一个意大利裔移民,科波拉的父亲总会在下班后,带回用白盒子装着的奶油馅煎饼卷。而那句将血腥的杀戮与家庭生活戏剧化地并置在一起的经典台词“把枪留这儿,带上奶油馅煎饼卷”,则是由那位扮演克莱门扎的演员即兴发挥的。

科波拉最初的设想是用婚礼作为这部电影的开场,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主要人物交代清楚。但他的一位朋友建议他去看看《巴顿将军》的开场——巴顿在国旗前发布激励人心的演讲——那真的非常有趣!

科波拉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他重写了博纳塞拉这场重头戏,并将其作为影片的开场。在《教父》笔记本中,科波拉这样写道:这一段更为清晰地点明了教父的权力,以及彰显他是多么看重他所说的“友谊”,即对他宣誓效忠。

在小说原著中,普佐笔下的康妮为了安抚对夫婿的选择极为不满的父亲,最终同意举办一个“意大利佬”式的婚礼。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7)


在影片中,很多片段都是对意大利人婚礼习俗的真实还原,例如克莱门扎跳的塔兰泰拉舞、康妮装满钱的丝质口袋、安装在花边线路网上的彩色灯泡、将包好的肉三明治抛向空中——在科波拉的印象中,这些细节都是最原汁原味的意大利婚俗。

另外,这部影片还开创了一种虽然违反了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但却熠熠生辉的全新电影摄影手法。

在拍摄《教父》时,摄影师戈登·威利斯在某种意义上,还只是个新人。但他驾驭光线和影调的能力堪称大师级别!无论是整部影片当中低调光的拍摄手法,以及有选择性地利用化妆,让白兰度的眼睛隐于暗处,都让观众在看到柯里昂出场的镜头时,就会感到一股涌动在暗处的不详潜流。这种手法在当时极具争议性,但威利斯的意图是向观众隐藏维托·柯里昂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用黑暗将他的邪恶具象化。

​在幽暗的环境下摄影的技巧,为威利斯赢得了“暗黑王子”的称号,而威利斯也给这部经典影片注入了一层泛金琥珀色的光晕。这是对那个已然逝去年代的视觉上的隐喻。此后的无数年代片都复制了这一技艺。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8)


03 封神

1972年3月,纽约的五家电影院面向公众上映《教父》,是夜,该片就创下了5.7万美元的首映日票房记录,而它也成为电影史上第一步单日平均总票房超过100万美元的电影。到了今天,这部电影在美国国内的总票房已经达到1.35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则达到2.5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我们完全可以说,《教父》不仅缔造了电影制作的新历史,也创造了电影观影的新历史。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9)


为何这部影片直到今天仍如此引人入胜?除了《教父》所探究的独特的黑手党亚文化带给观众的兴奋感,以及电影中紧张的动作场面和戏剧性场景让观众回味无穷之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这部电影拥有相当考究的细节。每次重新观看《教父》,都会有些不一样却又不寻常的细节浮出水面:卡洛被杀后,迈克尔脚下碎石摩擦的声音;斯特林·海登大开大合的表演;尼诺·罗塔为片中盛大婚礼所做的曼妙音乐;以及西西里的绝美风光。

这些细节并非无意为之的巧合。导演科波拉竭力把自己作为意大利裔美国人的生活风俗和日常经验注入到电影当中。而且,他还集结了一批天才参与到影片的创作中:从摄影师到美术师,从化妆师到特效师,从服装指导到选角导演,从白兰度到帕西诺——直到今天我们才意识到,拍摄出这样一部绝世经典的团队,究竟是怎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梦幻团队啊!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10)


其次,这部电影在营造了恢宏的史诗感的同时,又讲述了一个私密的家族故事。无论是父子关系、兄弟情义,还是在家庭内部探求自身的身份,这些主题并非简单地彼此相关,而是具有被无限开掘的内涵。迈克尔从冷眼相对、反感拒斥他的家族,到下定决心、最终成为家族的一部分,这是一场经年累月的灵魂挣扎,每看一次都会令人唏嘘不已。

无怪乎美国甘比诺犯罪家族的二当家萨尔瓦托雷·格拉瓦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电影结束时我彻底呆住了,我是说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出影院的。它或许是虚构的,但是对我来说,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不只是结尾处的屠杀,也不单是片中那些暴徒、杀戮,还是别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而是还有开场婚礼,还有那些音乐、舞蹈,那就是我们,我们意大利人!

关于教父电影(教父电影全剧本)(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