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自清影响较深的老师(七个老师丁向红)(1)

友情提示:此平台由华语教学出版社旗下一堂作文课创办,每天推送名师专栏、考试政策、学习资料、高分技巧、家长经验,成功关注,即可订阅。

对朱自清影响较深的老师(七个老师丁向红)(2)

对朱自清影响较深的老师(七个老师丁向红)(3)

丁向红: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

尽管我不喜欢朱自清作为男性作家写阴柔的文字,但我还是钦佩《绿》这篇文章穷形尽相的写作技巧。绿,作为色彩,梅雨潭的特点,如何表现呢?

绿,是景点的绿,因此就放在游览的过程中寻访观赏。文章的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交代了我的游踪、情感以及写作对象,直接点题,与之呼应。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添加了个“不禁”,再次感叹并肯定重申自己的“惊诧”情绪,反复中加强语气。

文章主体部分,就是转换寻芳觅胜的地点,远在山边,中在亭边,近在水边,观察的对象是梅雨瀑,梅雨潭。第二节主要写瀑,虽写到“绿”,只是岩面和草丛“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这是梅雨潭的环境,那绿应该找到来源了吧?除此而外,还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描写山、云、亭、石这些地理环境,也交代那天薄阴的天气。瀑布写得最多,远看,近看;很美又很响;水花似梅花之形色,水雾又似杨花之飘散。可谓变化着距离角度观察,视听结合,然后具体直接描绘梅雨瀑。

对朱自清影响较深的老师(七个老师丁向红)(4)

为什么一定要写梅雨瀑,而不直接写梅雨潭呢?因为“梅雨潭是瀑布潭”,更重要的是用梅雨瀑的美衬托梅雨潭,何以见得?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受着梅雨潭的绿色魅惑,追捉神光;揪草、攀石、探身、鞠躬,寻访绿色既艰难又迫切;很美更近的瀑布也不敌潭水,在心中已经没有位置了;心被潭水闪闪绿色占据,并随之摇荡。至此,通过对瀑和潭的情感抑扬对比和弃瀑奔潭的直接行为完成了第一波的侧面渲染烘托。

下面要直接描写了。首先看,“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观察的感觉是似近还远,用动词描其形态“平展”“厚积”但是着实的“可爱”,然后联想了一系列的美丽物象比拟潭水不同方面的“绿”:用“少妇拖着的裙幅”模拟潭水的松松皱皱的静态,用“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比喻潭水的轻跳的动态;从质地触感用“明油”强调潭水滑滑明亮,用“鸡蛋清、皮肤”强调软嫩;用“碧玉”写其纯净、温润、清纯、厚重多方面的质感,而这又与前面的特征互相补充丰富来直接描摹绿色的潭水。

对朱自清影响较深的老师(七个老师丁向红)(5)

接着,回忆见过的“绿”与之比较侧面烘托潭水的绿是恰到好处:“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是具体城市景点的绿树绿墙,但浓度不及;“西湖的波”“秦淮河”,同是著名的水,但明度不及。在与具体对象的白描画面比较中,潭水色彩的浓度和明度逐渐也具体起来。在又一波的烘托下,潭水的形象也清晰起来。

然后,探究潭水绿得奇异与鲜润的原因,“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潭水与蓝天在探究中相因相关。

然后,假想赠送的结果,以此表现潭水绿得轻盈清澈。“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以上的描写,通过观察、联想、回忆、探究、假想,多个侧面表现潭水,极尽直接间接相结合之能事,可谓穷形尽相地描摹,非常细腻而具体。

作者对于潭水的绿情感也是细腻而丰富的。

首先是惊诧,接着是陶醉,那醉人的绿呀重复了两次,迷恋之情难以掩抑。“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四组问句或反问或婉商,串起上文的描写,用强烈的语气直接抒发怜惜疼爱之情。由心动到行动,接着用 “拍”“抚摸”“掬”“吻”等一系列亲昵的动词表现对潭水的喜爱。甚至赠送名字,也是用小心呵护的婉商口气。

对朱自清影响较深的老师(七个老师丁向红)(6)

本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对潭水的比喻由“碧玉”到“女儿绿”的变化,由只是求真而美,到既美又爱,变化是合理的,因为作者始终抓住“女儿”意义比喻,如“少妇”“处女”“舞女”“盲妹”“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都是最美最可爱的女子,甚至避开现有的“祖母绿”,仿出个作者想象来的“女儿绿”来,这无疑又使本文增添了柔美气韵。

梅雨潭的绿,是本文写作对象,在一波波的烘托下,一组组的模拟下,具体而生动起来;作者对梅雨潭的情感在直接间接的抒发中细腻而丰富起来。而这些意蕴借助多组美丽的幻象在游览过程中有序表达出来。

如果要找穷形尽相的范例,非《绿》莫属。

关于一堂作文课:

“一堂作文课”微信公众号专注于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以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提供专业、系统、及时的服务为宗旨,助力每一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常设栏目:名师课堂、名师专栏、名师点评、七个老师、美文赏读、教育传真等。

有料、有趣、有效的内容每天准时为你分享,伴你一起成长。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ytzwk@pingdianedu.com

长按↓↓一秒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