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版高清年画天天上传,赏析解读文章日日更新。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宣传画等作品,原汁原味的奉献给朋友们。

凡我所发,必是高清

回娘家年画(媳妇光荣娘有份)(1)

1.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媳妇光荣娘有份》,由画家王信创作,50年代出版。

这是一处洒满阳光的农家小院,藤条编织的围墙和栅栏门,墙角种着几畦青菜,一棵有年头儿的果树尽管树干上疤痕斑驳,看起来有些苍老,但依然枝干丰茂、绿叶稠密,浅褐色的石条凳旁边,一盆菊花开得正艳,阳光里黄得有些晃人眼;

几只纯黄的、黑黄混杂的小鸡仔圆绒球一般,在沙土地上欢快滚动着,两只小爪倒腾得飞快,几乎看不到线条轮廓,有的在刨土觅食,有的在啄食掉下来的树叶,还有两只在用小而尖锐的嘴争抢一只小虫,歪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幅互不相让、抗争到底的样子。

身穿青色大襟袄、腰间系着围裙,两鬓斑白、面容慈祥的婆婆端坐在树荫下,一边纳鞋底做着针线活儿,一边照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孙子。泼辣能干、端庄贤惠的儿媳妇风一般急冲冲走进了小院,胸前戴着大红花,手里提着一兜奖品,她被评选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刚一结束,就脚不沾地回来给婆婆报喜。她打开奖品拿出一条花手巾,亲亲热热蒙在了婆婆的头上,无限深情地对婆婆说:“媳妇的光荣也有您的一份。”是啊,媳妇一向是生产队里的劳动积极分子,日日夜夜在一线忙劳动、忙工作,婆婆在后方操持家务、照看孙子,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媳妇能够安心工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这幅年画表现了婆媳之间的和睦关系和幸福美满家庭。

回娘家年画(媳妇光荣娘有份)(2)

2.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大队医疗站》,由画家李成轩、刘志德创作,1974年出版。

这幅年画作品色彩艳丽、元素丰富、构图丰满、层次分明,具有浓郁的艺术装饰风格和乡村田园气息。

画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的果园里,株株果树挂满了一簇簇红色的果子,仿佛绿夜里点亮的一盏盏红灯笼;在社员们的精心打理栽培下,一畦畦农田里的蔬菜长势茂盛,青翠欲滴,远处山坡上的树木一株挨着一株连成了片,宛如小村庄后面挂起的巨大绿色幕布;

从村中间穿过的小河水面如镜、清澈湛蓝,一半水域铺满了翠绿肥硕的荷叶,荷叶之间挺立起一支支娇艳盛开的荷花,夹杂着含苞待放的浅粉色花骨朵,一群群鹅鸭在水里游弋嬉戏着,在平静的水面上滑过一缕缕波纹。

建在山坡上的几排青砖红瓦房子是大队的医疗站,赤脚医生阿姨正在给孩子们注射疫苗,孩子们个个撸起袖子、露出胳膊,叽叽喳喳议论着、聒噪着,互相抱着团儿、鼓着劲儿、壮着胆儿;通往村中的路上,三三两两走着怀抱孩子、刚打完疫苗的妇女们;挽着裤腿、肩上搭着毛巾的中年汉子,大概是刚从地里赶来,正领着身背药箱的赤脚医生姑娘急匆匆往家里赶,边走边向姑娘诉说着情况。

这幅年画作品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喜人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履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乡亲们身体健康热忱服务的职业情操。

回娘家年画(媳妇光荣娘有份)(3)

3.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我的家乡多么好》(一),由画家沈嘉、乐小英 创作,1959年出版。

这是选自一本那个年代图画书里的一幅绘画作品,具有简笔漫画艺术风格和浓郁年代气息。

蓝天白云下,柳条旖旎吐绿,湖面碧波荡漾,鹅鸭乘兴戏水,小舟悠然驶过,山坡草木丰茂,健壮牛羊成群。

近处是一大片平展展的开阔地,绿草如茵,微风吹拂,木栅栏围起来一圈鸡舍,一大群公鸡、母鸡和鸡雏们在自己的乐园里尽情奔跑追逐,悠闲刨土觅食。

一侧是用粗壮竹竿围起来的猪圈,猪爸爸和猪妈妈带领着一大群小猪娃们每天生活在这里,一大家子仿佛一个模具刻出来,每一头都是那么胖乎乎、圆滚滚的,连竖起来的小耳朵、眯起来的小眼睛也都很像,什么时候都是一幅憨态可掬、一脸纯真的模样,让人看着禁不住都要笑个不停。猪场饲养员小姐姐抱起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猪娃,怎么也不舍得放下,小弟弟挥舞着小手,蹦着跳着不住声喊着:“快让我抱一抱,快让我抱一抱!”

正如画中诗云:村里养鸡又养鸭,漫山遍野放牛马;猪儿肥得走不动,养猪姑娘功劳大。

回娘家年画(媳妇光荣娘有份)(4)

4.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我的家乡多么好》(二),由画家沈嘉、乐小英 创作,1959年出版。

这幅充满天真童趣和田园气息的绘画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农村生产队副业社集体养蚕的情景,从刚出生的小虫子一般不停蠕动的蚕宝宝,一直到蚕宝宝爬上麦秸编成的草山,幻化成一只只洁白如玉的蚕茧,这段日子里全村的孩子们都溜到蚕房里看,任饲养员大姑娘、小媳妇们怎么赶、怎么哄都驱不走,哪怕是趴在窗棂上的缝隙里远远瞅着,也舍不得离开半步。

那蚕宝宝吃食发出的沙沙声,那鲜桑叶的浓郁青涩味道,夹杂着呛鼻子的石灰消毒水味道, 弥漫在蚕房的周围,甚至几百米开外都能闻到,至今仍记忆尤深、清晰如昨,特别是脑海中 对那种味道的记忆,是不差分毫的,尽管已经几十年了再也没有闻过那种味道。

某一天恰逢母亲或邻居姐姐到蚕房值班劳动,那准会央求着带回家几只蚕宝宝,小心翼翼放进小纸盒里,放学后跑到村前的桑田里,精选枝干尖上刚吐出来的最嫩最嫩叶子,摘回家喂食自己的小宝贝。

面前摆着为蚕宝宝们精心设计的“家”,不眨眼地盯着,趴下耳朵听着,经常忘记或延误了打猪草、做作业,甚至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也会时时走神、过电影,想着家里蚕宝宝们的可爱样子,记着它们的冷暖温饱,那种欣喜、那种兴奋,以及那种牵挂、那种期盼,是现在生活在城里孩子们很难体会到的……

看更多修复版高清年画、宣传画:

五六十年代美术名家创作的几幅老年画,充满浓郁年代感和乡土气息

欣赏4幅描绘五六十年代农村生产劳动情景的年画,都是名家的精品

赶集归来走在油菜花开的田野上,盛夏时节满怀喜悦沐浴绵羊的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