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西运城垣曲县正在对一处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随后,这里被命名为“垣曲北白鹅墓地”。
因为是墓葬群,考古队共清理出墓葬9座,灰坑17座,令人惊喜的是,居然出现了“穿越”文物,5件“黄金猫爪”,价值竟然超过了800万。
“垣曲北白鹅墓葬群”位于山西运城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东,2020年4月起,山西考古研究院就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大中型墓葬9座,出土文物500多件。
9座墓葬中的M1、M5、M6号墓为大型,剩余6座为规模较小的中型墓,年代应为周代至春秋。
周代至春秋的代表文物为“青铜器”,尤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更是极为珍贵,“垣曲北白鹅墓葬群”也出现了类似的文物。
比如M3号墓出土一件“青铜甗”,里面铸有3行11字铭文,内容为:虢季为匽姬媵甗;永宝用享。
翻译过来的大意是:这件青铜器是“虢国”女子嫁到匽(燕)国,作为嫁妆铸造的一件青铜器。
说白了,这件“甗”就是个青铜盒子,虽然体积不大,但做工极其精巧,盒身铸有鸟纹,盒底铸有虎纹,盒盖还能左右分(打)开。
这样的设计,今天看似乎称不上“精巧”,但在2700多年前,“青铜”本身就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同时器物多“大”。
这么小小的,盖子又能“左右分开”的青铜器,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小巧精致的器物了;更令人惊喜的是,考古专家还在“铜甗”内发现了一种红褐色的东西,这是啥宝贝?
毕竟是2700多年前的东西,就连专家也难以用肉眼判断这种红褐色的物质,只好在山西考古研究院利用先进仪器进行检测。
本以为这种红褐色物质会是古代的“长生不老药”或是墓主人的“升仙”之物,但检测后,连专家都笑了,确定这是一件2700多年前的“化妆盒”。
原因很简单,通过现代化验,竟然检测出了“植物精油遗存”;说白了,这种红褐色的物质是2700多年前,具有美白作用的“化妆品”,那件青铜甗自然就是“化妆盒”了。
从女性墓中出土的“化妆品”,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奇怪的。但这可是2700多年前的产物,女性爱美甚至还停留在“梳发髻”的阶段,那就更别说具有“美白”作用的化妆品了。
这种“化妆品”的发现,其意义可不仅仅是证明“周代女性爱美”那么简单,说这种红褐色物质是“古法美白”也不为过。
前面说了,这座古墓群中发现了“穿越”文物,指的可不是2700多年前的“化妆品”,而是M1男性墓中发现的5件“黄金猫爪”。
当时最先出现的是一具男性遗骸,2700多年后,遗骸早已腐蚀殆尽,仅能依稀看出人形;在其腰部位置,考古队发现了5件金灿灿的“猫爪”饰品,这究竟是啥?
都说是“金猫爪”了,怎么还问这是什么东西?
这么问其实没毛病,从样式看,这种金饰仅有指甲盖大小,形状就像今天的可爱型“猫爪”,应为墓主人腰间饰品,但包括专家在内的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是“猫爪”。
成书与春秋中期的《诗经》第一次记载了猫,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熊、罴、虎都是猛兽,“猫”能和老虎放在一起,可见2000多年前的“猫”也是一种猛兽;换言之,春秋中期的“猫”还没有被驯化,“猫爪”更不可能用可爱来形容。
提醒一下,关于猫的记载出现于春秋中期,而如今出现的“金猫爪”可是年代更早的周代、春秋早期。
据史料记载,人类驯化“猫”的目的其实很单纯,就是为了抓老鼠。
鼠患是数千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放在生产力低下的春秋时代,老鼠偷吃粮食,甚至可以称之为人类的“头号敌人”,《礼记》有载“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后至战国及两汉,各种古籍中记录了不少有关猫的文字,同样多将它们与老鼠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千年前的猫并未被完全驯化。
直到战国末期,才有“使鸡司晨,令狸执鼠,皆用其能”的记载,说明此时的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但那时不叫“猫”,叫“狸”。
“狸”和“猫”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许地山解释道“里居的兽,所以狸字从里;鼠善害苗,而猫能捕之,去苗之害,故字从苗”
直白点解释,“狸”在古代是一种野兽,多指毛色和行为与狸科动物相似。
人类养猫的历史,最早起源于三国末期、晋这段时间,当时人们不仅养猫抓老鼠,没事还能当宠物玩,这就形成了一种奢侈项目“给猫舍,配仆人”。
古代的猫“讲究”得很,名字更是优雅。
比如以毛色划分“纯白、纯黄、纯黑为上,人多美其名曰叱披、紫英、青葱、白凤、云图、锦带”。
还有“花猫”,古人也有划分“身白尾黄或黑者,名雪里拖枪、肚白背黑者,名黑云盖雪;四足花,尾花,狸色或虎斑者,谓之缠得过。”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鼠将”、“白老”、“雪姑”、“衔蝉奴”、“昆仑妲已”等雅称,今天的爱猫人听到这些估计要懵了。
再回到如今发现的“金猫爪”,是2700年前的产物,理论上人类还没有驯化猫,那就更不可能当成宠物养,或制成饰品了,更何况墓主人还是位男性。
因此,包括专家在内的很多人认为,这次出土的并非“猫爪”,难道是小“熊掌”?
总之,这5件黄金饰品虽然暂时找不到“原型”,但也正因为它们的“穿越”和“可爱”,其价值甚至超过了800万,对此您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