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无论男女,过于纵欲都会伤身,对于男性更是有着“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似乎射精就等于放血,听起来有点恐怖是吧。那么从生理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呢?

一滴精十滴血这句话正确吗(一滴精十滴血真的可能)(1)

一、“一滴精十滴血”,精子真的比血珍贵?

“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自古就有,古中医认为“精”是人体的造血之源,如果过度损耗,人体就会失去血气的滋养,从而出现肾虚、失眠、注意力涣散等症状。

而现代医学则认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从精液的成分来看,水的含量超过了90%,其他的就是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每次射出来的精液的营养价值还比不上一个鸡蛋。并且,“精满自溢”是精子固有的规律,就算男性没有刻意去将精子排出来,也可能在某一天不知不觉地“梦遗”而出。

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精尽人亡”,“精尽”和“人亡”其实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因果关系,说它们是并列关系或许会更准确些。“精尽”是有可能出现的,“人亡”则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男性的睾丸虽然会不停地产生精子,但一个成熟的精子需要大约3个月的时间才能发育完成,如果频繁射精,那么精子的数量就可能会减少,直至没有精子,只是射出了一些腺体的分泌液,这也是男性的自我保护机制。

而“人亡”虽然也确实会在性爱过程中出现,但跟“精尽”没有关系,更多的是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比如有的男性在性爱中由于过于兴奋或服用了壮阳药而出现心梗、猝死。

可见,男性的射精行为虽然没有俗语描述得那么夸张,但如果超过限度,还是会对身体造成损耗的,引发肾虚、前列腺炎、射精疼痛,甚至是阳痿、早泄,还可能会影响夫妻感情。

一滴精十滴血这句话正确吗(一滴精十滴血真的可能)(2)

说完纵欲,我们再来看看禁欲的问题。正常人都会有生理欲望,堵不如疏,绝对的禁欲,危害不比纵欲小。

二、禁欲危害不比纵欲小

1.导致性欲低下和性功能障碍

性欲是人的本能,当男性受到外界的刺激出现性欲的时候,大脑就会给“小兄弟”发出指令,使其勃起,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完成性欲的宣泄。如果长期的把性欲压下,外界对其的刺激力度就会减弱,并且性器官也会因为缺少锻炼而出现性功能减退或萎缩,从导致心理问题和性功能障碍的出现。

2.引发前列腺疾病

男性射精的同时,前列腺液也会随之排出体外,但如果长期禁欲,前列腺液就难以排出,使得前列腺经常处于过度充血的状态,引发前列腺和精囊等方面的疾病。

3.精子质量下降

精囊中的精子不会越养越强壮,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它们就会依照新陈代谢的规律被自体吸收,如果长期维持这种情况下,精子的质量就会下降。

一滴精十滴血这句话正确吗(一滴精十滴血真的可能)(3)

既然纵欲伤身,禁欲也伤身,那么就要在这之间找到平衡点,把握住发泄欲望的适当频率了。

三、男性“发泄欲望”的适当频率是多少?

英国的研究人员对1000名男性的性生活频率以及健康状况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他们发现,每个星期的性生活次数≥2次的人,明显比一个月≤1次的更长寿,而且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更低。

性生活本是一项可以愉悦身心的活动,可以调整内分泌水平,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保持年轻的活力。但如果在性生活之后,即便做了休息,仍是感到疲惫不堪,那很可能就是发泄过度了。

对于男性而言,精子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精子质量,除了适当的发泄,还要改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一滴精十滴血这句话正确吗(一滴精十滴血真的可能)(4)

四、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做好3件事不伤精

人类精子库主任姜辉教授指出,全球男性的平均精子数量在逐年下降,世卫组织将2010年的正常男性精液浓度定为1500万/毫升,而在80年代,这个数值是6000千万/毫升,足足降低了4倍。

男性精子质量下降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要想提高精子质量,就要从自身的行为开始做起,比如:

戒烟禁酒:男性长期吸烟会导致精子的存活率降低并出现畸形;长期饮酒会使酒精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产生麻醉作用,降低精子的活性。

减少久坐:长时间久坐不动,精子的活动能力也会变差。建议男性至多每坐半小时就要起来活动一下。

保持体重:男性如果过度肥胖,腹股沟处的温度就会比较高,不利于精子的成长;如果太瘦弱,则表明难以为精子的生成提供必要的营养。建议肥胖的男性朋友减减肥,偏瘦的要增强营养的摄入,使自己的BMI保持在正常水平。

一滴精十滴血这句话正确吗(一滴精十滴血真的可能)(5)

性欲是人的本能,需要得到合理的引导和宣泄,这是保持身体健康和精子质量的必然要求。当然,如果你还没有对象,可以尝试自我宣泄,适度的自慰对于身体是没有害处的。#健康明星计划##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年轻人长期禁欲 伤身又伤心》人民网.2019.04.30

[2]《禁欲危害不比纵欲小》人民网.2018.12.04

[3]《30年下降4500万!男性平均精子数量逐年降低,35岁前做好这件事!》健康时报.2018.10.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