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作为年度合作平台倾力加盟的,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1月20日隆重举行的央华戏剧、北京保利共同发起「年货大集:央华保利 · 剧场戏剧节」,又一场戏剧盛宴的开始。

红楼梦王文娟唱黛玉(王文娟与陈晓旭)(1)

倾情为喜爱戏剧的观众连续呈现五部好戏——#雷雨#,#雷雨后#,#犹太城#,#情书#,#你和我剧场奇妙七步#。

这五部剧很遗憾不能亲临现场,却不禁令人关注戏剧与文学的紧密关联。

作为一个活跃于网络的“红评作者”,经常有人在评论区说“红楼梦养活了多少闲人”这种话,多少会有点意难平。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呈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红楼梦王文娟唱黛玉(王文娟与陈晓旭)(2)

既有像君笺雅侃红楼这样的文学评论者,也有如戏剧舞台、影视表演,文化艺术再创作等等方式,将文学作品以各种方式演绎和解读,是为百花齐放的大格局。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瑰宝,价值无限。也需要有各种方式的呈现,令他的生命力长青。或为舞台,或为戏剧,或为评论等等。

当然,既然是再创作,就不免呈现出不同的品质,以及第三者的主观解构,观众的再解构。

于是,像87央视版《红楼梦》,与李少红版《红楼梦》的争议对比不断。

而舞台上,更是有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作品。

比如话剧,戏剧,舞剧以及剧情呈现等等。

红楼梦王文娟唱黛玉(王文娟与陈晓旭)(3)

提到戏剧,就不能不提到越剧大师王文娟经典的林黛玉形象。

而想起那一版戏剧《红楼梦》的经典。便不免让人想起来近日某电视台演绎的“揣测改编”版《红楼梦》,可想而知遭至骂声一片的现实。

作为戏剧舞台呈现的文学名著,长盛不衰者如《红楼梦》,《哈姆雷特》,《雷雨》,《茶馆》,都是精益求精的艺术呈现。幕后是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创作。

创作者要秉持推陈出新,不忘初心的本心,去认真对待文学和舞台。将之结合后,再焕发出勃勃生机,乃至于创新成另一个经典。

1958年2月18日,王文娟与徐玉兰合作表演的越剧《红楼梦》首登舞台。

红楼梦王文娟唱黛玉(王文娟与陈晓旭)(4)

王文娟大师在剧中扮演“神仙”一般的林黛玉,堪称经典的越剧形象,也是经典的林黛玉形象。

该剧在当时连演54场,场场满座,观众达8万6千多人次,盛况空前。

1962年,岑范导演、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将这部舞台剧搬上了银幕,就是1962年版本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主演还是王文娟和徐玉兰。

最经典的片段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黛玉焚稿”等。

王文娟版的林黛玉,被奉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直到八七版《红楼梦》,陈晓旭版本的林黛玉横空出世。

红楼梦王文娟唱黛玉(王文娟与陈晓旭)(5)

严格来说,王文娟表演的林黛玉,无论是当初的戏剧舞台,还是电影版本,都属于戏剧版的林黛玉。与电视剧中陈晓旭表演的林黛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表演形式和形象。

戏剧版本有她固有的形式和表演方式。

电视剧却力求去掉表演,呈现自然生活。

所以,尽管至今仍有王文娟版林黛玉,与陈晓旭版林黛玉的对比和争论,只是各自拥趸的挚爱延续,而不是针尖对麦芒的分歧。

因为她们属于两个次元的“林黛玉”,比较是不公平的。但也侧面说明二者的林黛玉塑造之成功。

经典的表演让人难忘。经典的角色更长盛不衰。

红楼梦王文娟唱黛玉(王文娟与陈晓旭)(6)

戏剧舞台上,王文娟表演的林黛玉,是难以逾越的高峰,那一个版本的《红楼梦》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响,《红楼梦》已经被深刻在观众的脑海之中。

如今,#央华剧场戏剧节#推出的5部好戏——#雷雨#,#雷雨后#,#犹太城#,#情书#,#你和我剧场奇妙七步#,也必是一场经典的重新呈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君笺雅侃红楼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