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杜鹃花、绿色的竹叶草、紫色的大蒜皮,还有农村随处可见的香蕉叶、牵牛花叶子、稻草……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与构树皮的邂逅,竟然能变成一张张带着花草清香的纸。这些纸是由廉江市青平镇斑鸠林村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带领二十多名农村妇女,用传统古法制作出来,被加工成工艺品或生活用品后,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张面积不到一平方米的花草纸,曾售价70美元。

平罗非遗项目古法制香(廉江市青平镇古法造纸)(1)

五彩斑斓的花草与纸碰撞出的自然美,装点了我们的心情。

每张纸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位老人姓曹名毅,这家工厂则是日禾民间工艺社。

曹毅是青平镇斑鸠林村人,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已经成功申请草木画专利、蛙式造纸专利。传统古法造纸工艺,传承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在耳濡目染之下,从小他就掌握了利用树皮和花、草、叶等制作花草纸的技术。

平罗非遗项目古法制香(廉江市青平镇古法造纸)(2)

中国二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纸术并没有随日月年轮的转动而消失。

“谷田久废必生构”。构树是一种野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它的皮就是做花草纸的主要原材料。砍下构树枝,剥其皮,用刀刮掉外层表皮,置水中浸泡半个月,树皮变成了白色,这是第一步。接着,将树皮打成浆后,将浆倒入网框内,即可成纸。然后根据客户要求,将不同的花、草、叶贴上作装饰,夏天置于室外晒四个小时,冬天晒八个小时,就变成了一张纯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画。这种花草画不需要一笔一墨,也不需要高超的画技,珍贵就珍贵在其自然、质朴,甚至可以说,每张画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平罗非遗项目古法制香(廉江市青平镇古法造纸)(3)

造纸工人户外劳作十分辛苦。

日禾民间工艺社制作的花草纸,纸张密度大、不易透风、不易爆裂、耐折叠,同时具备防蛀、防腐的特点,放上几百年也没问题。曹毅说,以前老一辈造出花草纸后,用来制作灯笼、伞、扇子等,还有不少人用花草纸来糊窗花,到了20世纪80年代,用花草纸制作的伞、灯笼、扇子等逐渐被淘汰,也没有人再用花草纸来糊窗花,他意识到,必须要主动寻找出路。最初,曹毅的目标客户是灯罩厂,于是,他到中山古镇积极推销他的花草纸。但好事多磨,三个月后,才有一个灯罩厂负责人被他的诚意打动,让他做一个样板送过去。可是,样板送到灯罩厂后,一直没有下文。又过了三个月,灯罩厂突然联系他,原来,有一位丹麦客商看中了这个样板。这次,他终于卖出了3000张花草纸。

平罗非遗项目古法制香(廉江市青平镇古法造纸)(4)

用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图案传递出花草纸的美。

在北京、上海、天津成立手造纸文化公司

曹毅并不满足小打小闹。90年代初,他带着各种各样的花草纸到广州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好不容易才拿到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摊位展出产品。令他欣喜若狂的是,短短几天,他竟然接到了200万美元的订单。他没有想到,这些看起来充满古老文化气息的纸深受外国人欢迎:在美国一张花草纸售价50美元,在日本甚至高达70美元。原来,不少外国人喜欢用花草纸包装礼物,认为这样显得很特别,而且看起来很高档。后来,他带领工人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这些订单。接着,订单纷至沓来,最辉煌的时候,月销售额高达50万美元。从此,他的花草纸制作工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平罗非遗项目古法制香(廉江市青平镇古法造纸)(5)

古代人的智慧和审美给花草纸增添灵动,赋予生命感动的美。

日禾民间工艺社生产的花草纸,有的直接出口,有的被珠三角或长三角的厂家进行艺术加工,制作成书灯、相册、相框、名片、信封、服装吊牌、扇子、宫灯、包装盒等,然后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特别是用花草纸制作的宫灯,各种花草图案在暖黄灯光的映衬下,美奂美仑,韵味十足,艺术的原生态呼之欲出。令曹毅最引以为荣的是,丹麦皇宫、日本皇宫以及匈牙利的布达皇宫悬挂的宫灯,都是用日禾民间工艺社造的花草纸制作的。

平罗非遗项目古法制香(廉江市青平镇古法造纸)(6)

曹毅已经是第五代传统古法造纸工艺传承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考古发掘的文物可知,早期的纸由植物纤维制成。曹毅一直在思索,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这项古老的传统工艺,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近年来,他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成立手造纸文化传播公司,不少学生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上门体验手工造纸的奇妙与快乐。“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手造纸,特别是中小学生,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曹毅说。

平罗非遗项目古法制香(廉江市青平镇古法造纸)(7)

构树是一种野生植物,它的皮就是做花草纸的主要原材料。

【撰文】林达琳

【摄影】郭龙碧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