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患癌的经历让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早一点做肠镜检查!”在202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现场,几位中晚期肠癌的患者分享自己的患癌和抗癌经历,大家最后悔的都是没有及早做筛查,对早期症状不在意。与会专家表示,直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广东肠癌发病率更是高于全国水平,建议大家要早筛早诊,对于防治肠癌意义重大。

便后出血千万不要以为全是痔疮发作

“初期没有症状,一点都没有。”“有点消瘦,有点疲惫,一直也忙,就没有管。”“有时候便后有点血,但就以为是痔疮。”在大会现场,几位中晚期肠癌的患者坦言当真正意识到不对劲时,已经是中晚期了。

初期症状不明显,不重视看似无伤大雅的小毛病,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接受治疗的重要原因。结直肠癌这一疾病看似悄然无声地到来,但它在潜伏的过程中,还是会暴露出不少的蛛丝马迹。CSCO理事长、CSCO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提醒,出现这些征兆要警觉:第一,腹部的不适、腹胀;第二,大便习惯的改变也要重点关注,如果大便带血需要高度警觉;第三,时不时有便秘、腹泻等问题。徐瑞华教授强调,特别是年龄到50岁以上,或者家族中有肠癌患者,更是要引起重视,及早就诊。早期发现肠道息肉,通过切除可以打断癌变的进程。

那么如果发现便血,如何区别是痔疮还是结直肠癌呢?关于这个问题,徐瑞华教授表示,痔疮出血和肠癌是不完全一样的,痔疮出血通常是鲜血,肠癌的大便通常是褐色,并有黏液。“出现便血,其实应该第一时间要去找医生,千万不要自己做判断。”

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晚期(大便习惯改变要小心)(1)

CSCO理事长、CSCO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

爱吃大鱼大肉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危险因素

“我爸90多岁才去世,我爷爷100岁,我的大哥现在93岁,咱家都没有这种基因。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得肠癌”。“我一直身体都很好,家里父母也很高寿,自己平时几乎没有感冒,肠胃有点不舒服也就没在意。”对于自己的家族健康基因,患者黄先生和刘先生都是十分自信的,但结直肠癌最终还是“找上门来”。

徐瑞华教授对此表示,家族遗传虽然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但是遗传基因导致的肠癌占比是很小的,主要的还是散发性的普通肠癌。“不要以为家族的老人长寿自己健康就没有问题,高蛋白,高脂肪主导饮食,喝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肠癌的危险因素。”徐瑞华教授强调。患者刘先生回忆:“我喜欢吃肉,长期吃肉,也不吃水果,青菜那些东西也吃得比较少,再加上我的工作原因,长时间坐着,活动比较少。长期这个大便没有及时排出去可能也是个问题。” 对此,徐瑞华教授指出,无直肠癌家族史的也要做好预防,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病魔“无机可乘“。

肛门指检和肠镜利于早期发现

2022年5月29日,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权威科普指出,83%的结直肠癌患者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而结直肠癌却是最“笨”的癌,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通常肠镜微创手术就可以治愈,阻断癌症的发生。那么,具体要通过什么检查才能准确地预防和控制结直肠癌呢?除了大便潜血检查,肛门指检和肠镜,是徐瑞华教授在本次分享中提到的两个十分关键的检查项目,“有数据显示占50%的人可以通过指检确定是否存在问题,还有50%可能做个肠镜即可发现。做一次肠镜,肠癌的死亡风险就会明显降低。” 据徐瑞华教授介绍,从西方的流行病学数据可以发现,过去20年里西方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公认主要功劳来源于早期筛查,而美国适龄人群的肠镜筛查率已经接近70%。

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晚期(大便习惯改变要小心)(2)

医生建议每隔3到5年进行一次肠癌筛查

肠镜检查这么重要,多久检查一次会比较合适呢?对此,徐瑞华教授表示,人一辈子一定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其次,如果做了一次肠镜没有发现问题,一般认为五年之内是不需要再做肠镜了,当然有的人也许会存在差异,但不用担心,医生会根据具体的个体作出适宜的推荐。

晚期肠癌中位生存期达到40多个月

如果真的不幸患上了结直肠癌,该如何战胜病魔呢?患者谢先生和黄先生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要点: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医学和专业的医生。坚持锻炼,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带瘤生存8年的黄先生表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掉,我的认知告诉我,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胆怯了、屈服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王峰教授表示,以前中晚期直肠癌的生存率比较低,目前仍有不少患者对于肠癌的认识是陈旧的,认为一旦诊断晚期肠癌就“没救了”,甚至放弃治疗。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治疗已经从单药走向联合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武器”,同时随着多科学诊疗模式和病人全程管理等理念在临床的落地,晚期肠癌的生存率已经大为改观。目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过往10年的患者统计数据显示,晚期肠癌经过多学科治疗和全程管理的照护,患者中位生存期可以达到40多个月,其中一位患者存活最长达到了28年,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一流肿瘤中心水平。

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晚期(大便习惯改变要小心)(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王峰教授

近日,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一款免疫治疗药物实现了直肠癌患者100%的缓解,让患者免于放化疗和手术。对于这个研究结果,不少媒体给出了“100%治愈”“史无前例”“奇迹疗法”的形容,令饱受肠癌煎熬的患者也大为振奋。对此,徐瑞华教授表示,单从这个研究看,说100%治愈肠癌为时尚早,但是免疫治疗的确为结直肠癌患者们带来了新的曙光。他表示,只有一部分对免疫治疗特别敏感的群体,可以不需经过手术切除,通过免疫治疗直接治愈。但至于未来是否可以完全不做手术治愈结直肠癌,还有待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探索。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郑李昂 马鑫宇

通讯员:陈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