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王朝的官员们,终于意识到了西方列国那些舰船炮火的威力了。

为了富国强兵,解除内忧外患,以中央代表恭亲王“奕訢”和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采取了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被称之为“洋务运动”。

然而,在清王朝进行着洋务运动的时候,与我们一洋之隔的日本,也正迎回天皇,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1)

可是,为什么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失败了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01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864年6月,一个很著名的奏折《同治三年四月戊戍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提出了: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其中,在这份奏折的后面,还附了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一封信,信中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也就是说,要想强国,就得造武器,造武器就得办工业。

恭亲王与李鸿章等人,与20年前的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一致的。更有: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2)

李鸿章

这些精英阶层试图维护封建体制的思想,是中国实现近代化进步最大的阻碍。这些对传统文化的保守态度与西方文明的引入,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关系。

比如,著名的文化名流“辜鸿铭”就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矛盾综合体”。他早年曾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他精通英、法、德、拉丁文、西腊、马来西亚等多国语言。据说还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他的英文水平号称“晚清第一”。

可是,辜鸿铭却又是一个极端保守的旧学分子。他终身不肯剪掉辫子,提倡一夫多妻制。最著名的论据是:“男人是茶壶,女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杯。”

正因为辜鸿铭等人的儒家传统思想,使洋务运动的改革成为了一次留着“辫子”的改革。

相比较日本的改革家,他们也曾想用“西方的技术、日本的精神”作为改革的方式。然而,当这些日本改革家们,先后通过对西方的12个国家访问以后,他们认定:“国家富强之途,第一要启发国民多数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第二使国民破旧日之陋习,进而同心协力于国家公共事务,建设富强之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3)

辜鸿铭

两国的差异性,在刚刚统一了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先后接待了来自日本和清政府的使节后,便说:“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的是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以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清政府来的使者,问的只是某厂的船炮造得怎么样、价值如何。”

俾斯麦事后预言说:“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这一预言,在20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中,得到了应验。

02 电报事业与修建铁路上的不同态度

由于朝廷里保守势力的顽固和强大,以及洋务派在制度上的落后态度,使洋务运动遭到了很大的阻力。其最主要的表现可以从“架电线”和“修建铁路”上看出来。

早在1870年,英国大东公司和丹麦大北公司其实已经在中国铺设了电报电缆。大东公司得到了上海以南各通商口岸设置海底电缆的权利,并架通了印度新加坡中国南部沿海再到香港的线路。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4)

清朝时的铁路

而丹麦大北公司则架设了从海参崴上海、香港的海底电缆。到1871年6月,中国其实已被纳入世界电报网络之中,可以实现经商、谈判等都可以瞬间传递信息。

但是,中国却不允许架设电报线,仍然靠着马车驿道传信。而反对派最大的理由就是“破坏风水”。

1875年,山西按察使陈彝上一道奏折说:“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国之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上乎?”

因此,一旦搬出了“忠孝”二字,朝廷上下便无人敢驳了。而修建铁路更是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血泪史。

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

这条只有大约14公里的铁路,修成以后,却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各位大臣们争议着该不该修铁路,其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修铁路会不会惊扰祖先,二就是会不会破坏中国千年以来的农耕文化模式。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5)

清朝时期架电缆

最终清政府派官员直接与英国谈判,以28.5万元的价格买了过来予以拆毁。拆下来的铁轨,先是被洋务派“刘铭传”带到了台湾铺成了一条铁路。后来,刘铭传调回来以后,又把铁轨拆了,运回了旅顺口军港,修了一段专门运送炮弹的小铁路。1904年,小铁路被炸毁。

相比日本,却深知铁路的重要性。为了修筑铁路,日本政府不惜举债,在英国伦敦发行100万英镑公债。到1891年,日本境内的铁路已经完成了3300公里,其中私营企业修建的铁路就占2473公里。

当时的《纽约时报》中报道:“实施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最大的障碍只能是中国人民对所有外国人所抱有的敌意,以及他们自己的迷信思想。”

03 “官督商办”经济体制

1865年,中国第一艘实用蒸气船“黄鹄”号建造成功。同年。曾国藩和李鸿章正式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新式工厂,是晚清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后来被更名为“江南造船厂”。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6)

江南造船厂

不久,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桢”任总理船理大臣,造出了第一艘铁甲军舰,并组建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海军——福建南洋水师。

左宗棠与沈葆桢还一起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用来培养人才的新式学堂。

这些早期的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然而,因为“国库羞涩”,这些工厂,以盛宣怀为首的官商大臣,他们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制度使得清政府严重影响了私人企业的利益。

洋务派大力办企业,本来就是打着“强兵”和“富国”的旗号,如果企业民营化,那么,这些权势派就无法直接操控其中的利益了。所以,这在官僚们看来,把企业民营化是万万不可以的。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7)

盛宣怀

在这些官督商办的企业里,官股和商股完全没有任何公平可言。

比如,在创建的“开平矿务局”的招商章程中就明确规定:“即将每年所得利息,先提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还有些企业更是规定:“不管企业效益如何,都必须要发官利一分。”

同样,1884年,在盛宣怀夺权招商局实行“官督商办”的同一年,日本的明治政府却把当时最大的造船企业,几乎与招商局同期创办的“长崎造船所”,仅以“1日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就是后来的“三菱株式会社”。

自1884年至1892年,日本相继把许多国营企业以半买半送的方式转给了私营企业家。这种私营化运动使得日本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1889年,日本设立国会,颁布宪法,并确定了君主立宪的新体制。两国不同路径的选择,从盛宣怀进入招商局实行“官督商办”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8)

04 “金本位制”确立的影响

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一制度的发明者是英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个国家凭借着机械革命,成为了一个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

1816年,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

1873年,法国进入了金本位时代。

1873年,德国也迅速使用金本位制。

1879年,美国实行了金本位制。

1890年,东方的俄国也进入了金本位时期。

1895年4月17日,因甲午战争惨败,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赔偿了惊天巨款白银2.6亿两,再加上扫荡来的战利品和现银,共计3.4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财政收入的6.4倍。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9)

电报业的兴起

日本通过这笔巨款,大力发展铁路、航运、机械。其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日本利用这笔甲午赔款实行了“金本位制”。从此,清政府的国力与明治时代的日本,逐渐拉开了距离。

而身为全球最大的“白银帝国”的中国,直到1935年才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也正是因为欧美等国相继使用金本位制,使得银价不断下跌,导致使用银本位国家的货币贬值。这也许就是当时两大“白银帝国”——中国和印度,衰败的一个原因。

日本学者“寺岛一夫”在《日本货币制度论》中说:“金本位是日本资本主义的一环,与其他列强角逐世界市场的金融标志。”

虽然洋务派运动失败了,但是,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它引进了大量的机器生产,促进了中国企业近代化的发展。同时对外国经济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带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经济的兴起。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么(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10)

第一批中国赴美留学生合影

1872年,清政府曾经派出了30名儿童留学美国,为中国近代社会培养了一批人才。在这些学生当中,就有后来最著名的工程师、“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1877年,清政府从福州船政学堂选拔了第一批学生,留学英国和法国,他们后来,一直是近代中国海军的骨干力量。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一个转折时刻,举国上下,“一战而人皆醒矣!”

1896年11月,《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保守的中国正在觉醒!”


参考资料:吴晓波著《跌荡一百年》

张鸣著《洋务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