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轻微外貌协会的参商。

前一阵子,我们已经知道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并不小,并且对它们的生存环境拥有了一定的认识,想必各位小朋友一定很好奇,它们究竟会长成什么样子。其实,外星生命并非我们印象中的那么神秘莫测。

描写大黑熊的200字(地外生命外貌大畅想玉米熊放学小报No.232)(1)

有发现称,外星人与人类可能有着一样的基因结构。氨基酸是组成生命的结构物质,是生命的基石。科学家结合多种情况模拟外星球上可能产生生命的环境。他们发现,由此形成的氨基酸和我们地球生命的“基石”并没有太大区别。而氨基酸的种类和结合方式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基因最终控制着生命的相貌。

说到这儿,也许小朋友们的脑子里会浮现出许多小说、电影或是动漫里的外星人角色。可是,大家多半还是有这样一个问题:它们的形态合理吗?真的会长成那个样子吗?要解答这两个问题,不如让我们来畅想一番,看看四种可能存在生命的环境:类地行星;深海;液氮以及气体环境。

首先,欢迎光临类地行星。类地行星,顾名思义,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即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一些素食动物正在坚实的地面蹒跚而行,它们拥有适应地面支撑和行动的腿脚,同时,厚实的皮肤保护层能帮助它们应对各种复杂的地形环境。它们圆柱状,庞大的嘴像个吸盘,塌在地面上,好像在搜寻着食物,又像是在辅助支撑它们笨重的身体。它们就这样自顾自地漫步。

描写大黑熊的200字(地外生命外貌大畅想玉米熊放学小报No.232)(2)

良好的采光让它们的感光器官得以发展,但因为处于被捕食者地位,它们的眼睛长在两侧,用来获得更大角度的观察范围。不过,在它们身旁的悬崖上,还是悄悄地停着几只能用翅膀飞行的小型肉食动物。这些捕食者们的眼睛位于头部前方,这样可以形成出色的立体视觉,便于准确估计猎物的距离。这一双双眼睛灵活地打量着一只地面上的庞然大物。突然,飞行者们纷纷从悬崖上俯冲,探向猎物。不一会儿,那只可怜的素食动物就倒在地上,它的生命就此结束。在我看来,这些类地行星上的场景和地球世界相差无几,所以很容易为你们所接受。接下来,让我们加倍地打开想象力,聊一聊其他三类。

描写大黑熊的200字(地外生命外貌大畅想玉米熊放学小报No.232)(3)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星球全部被海洋覆盖,那么,在幽暗无光的深海中会有什么?那里会有像章鱼一样的捕食者。它们是些柔软而半透明的大家伙,顺着水流控制着身体内外压力的平衡,缓缓移动,触手四散开来,探索着这片让人生畏的深渊。不过,这样的环境倒是令它们的感光器官变得极其灵敏。纯黑暗的环境毕竟存在种种不便,于是,它们皮下的光合物开始起作用,幽幽的光笼罩在它们周围,忽明忽灭,为它们保驾护航。而体型没那么大的生物们为了生存,常常成群结队的快速经过这些庞然大物。

描写大黑熊的200字(地外生命外貌大畅想玉米熊放学小报No.232)(4)

接着,让我们去往极寒之地。在极低温的液氮星球上,当然别有一番风景。漫天风雪把周围的世界染得白茫茫,一个通体长着雪白厚实毛发的生物趴在雪层之上,一阵大风带来一堆雪粒,砸在它的身上,它的身体微微撤后了些,随后又宛若静止一般。其实它会动,只是天太冷了,它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变得极低,这让它与地球生命相比,显得迟缓太多。

描写大黑熊的200字(地外生命外貌大畅想玉米熊放学小报No.232)(5)

最后让我们来到气态行星,也就是类似木星这样的地方。这种环境下的外星生命,体形像降落伞或者水母,啊,这里大概该叫“气母”吧,总之它们的身体给人薄而轻的感觉。它们以一种飘逸的状态在空气里游荡,上升,十分惬意。雷电虽能把地球生命轰成焦土,但在这里,电闪雷鸣却能为生命提供能量,帮助它们获得必须的元素。

瞧,经过科学家的合理推测,各种极端的外星环境似乎都能孕育出与之相适应的生命。这么看,外星生物很有可能充斥于宇宙间,数量将会远超我们的预期!外星生命可能是条蠕虫,抑或是微不可见的细菌……又或者,它们真的是人型生物也说不定!

这里是玉米实验室,每天一张放学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