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面试官的交锋,准确地说,从投简历的时候就开始了。作为公司代言人,当面试官有一些情况时,能反向推断一个公司的靠谱程度。俗话也说,人在职场江湖飘,难免碰上个不靠谱的,以下的行为和言语,或许也曾在面试中经历过一二。

面试通过给面试者发offer邀请(因为面试官表现太差)(1)

图片来自头条号「正版图库」

“下午打电话,让今晚去面试。”

邀约,顾名思义,先邀请再约,通常来说,面试邀约都会给人一定的准备时间。没有预先的邀请,要么就是本身没有时间观念,着急招人,却不考虑面试者的情况。要么呢,就是真的“非常缺人来加班”。

“通知面试、通知录取都使用私人短信或电话,而没有正式的邮件通知。”

一般来说,小型企业在流程上可能会不怎么在意。但稍微有规模的公司,或有比较专业HR 的企业,即使先进行线上沟通,也会再使用企业邮箱来发放面试邀请、告知公司地址以及后续的 offer 发放等。

这不仅表明这是一家流程完备的企业,正式而书面的沟通形式,也利于保障企业与求职者双方的权利。

“面试官迟到 1 小时以上,没有解释。”

到了约定时间,面试官有事迟到一会,其实能理解,长时间迟到,可能是因为面试官对这次面试不够重视所导致。但不光得看迟到时间,也要看迟到后,面试官给出的反应。姗姗来迟的面试官是否会对这个行为进行合理解释?需要等待多时的情况下,有没有安排 HR 或其他同事先进行沟通安抚?

到了公司,没人接待、没人理会,带到办公室里,又让一直等着。这家公司,可能存在同事关系冷淡,或不够重视求职者的问题。

“面试流程混乱,问不出实际问题。”

一个专业的面试官,会有一套自己的面试流程,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提问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通常来说,面试官不让自我介绍,就是天马行空的闲聊,问一些不着边际、没有逻辑的问题,对专业的问题与重要的过往工作避而不谈。也许这位面试官有一套从细节处探究本质的技术,但更大可能,是这个面试官毫无面试经验、不知道该问些什么、或者是对求职者不感兴趣,甚至只是被临时拉过来凑数。

不管是哪种情况,对求职者来说,都不算好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让低级别的员工来面试高级别的岗位。

比如,明明是面试经理的职位,面试官应该是总监,甚至是 CEO。但对方会很“礼貌”地告诉你,不好意思,总监或者总经理临时出差了,我们先聊聊。如果是核心面试官出差,另约时间就好了。

明明存在上级面试官的情况下,还让下级来面试,要么是面试流程混乱。更一个可能是对方企业没有太多诚意或对候选人不太满意,这次的面试并不太稳。

“面试官含糊其辞,答非所问。”

业务面试官不能准确告知岗位的发展方向,当你询问为什么要招聘这个岗位、这个职位要来解决什么问题,他也讲不清楚,有可能这是一个哪里有坑往哪填的岗位。或者是说,连面试官也只是隐约觉得,需要招个人来干活,但没想好具体怎么安排。

如果你再问两句,都不能获得正面的回答,甚至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时,最好就要想清楚,要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因为它可能无法让你在其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面对 HR 时,如果他对公司架构不清楚、工资结构含糊其辞也要小心。一个是入职后的岗位方向、待遇水平可能和你想象的有较大差异。第二个是,这个 HR 可能本身也不怎么专业,公司在行政人事方面的制度和管理可能会有不少坑。

“面试岗位与沟通时不一致。”

大家都知道,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让人十分不忿,但更让人生气的行为,可能是打着招管理的幌子,却让人从基础岗做起的行为。比如有些面试官可能会说“你的条件总体还不错,但是跟你应聘的主管职位还有些差距。但我们还有一个组长的岗位,你可以从这个开始,等三个月后我们再考察考察,如果可以,再当主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不管 3 个月后能不能当上主管,但工资是别想拿到那份管理的工资了,试用期还要再打个 8 折。其实他们最开始要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组长而已。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名为“储备干部”的陷阱,跟画大饼的形式有些像。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商务、营销岗,一般暗示你的能力还欠缺一点,忽悠先从“储备干部”做起。实际上,本准来翻译一下:“就是招普通的销售和业务员”。

“聊工资待遇时,陷阱多多。”

工作可能是真的,但聊工资时,一些话术多少能看出这个企业,不太“厚道”。

比如我们常见的,就是基础薪酬给的很低,但是提成、奖金设置的比例非常高,甚至有些公司会说给员工按利润、按营收情况提成。

有时候,谈好薪资、跟上家办完离职,等签合同的时候才会告诉你,原本说 15k 工资,可能每个月只发一半,剩余 50% 被拆挪到年底考核时再发。

更不易让人察觉的,是在社保公积金上做文章。像很多人入职后,甚至是去查了才知道,自己的社保公积金是按最低基数缴纳。甚至有些企业会告诉你,等转正后才有这些东西,如果面试官主动告知,还有些诚意。但最怕的是,自己没想着问,问了面试官也不正面回答,拖到入职甚至是下个月发工资后,木已成舟,再走的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面试官对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刨根问底。”

HR 可能会问你家庭情况,父母做什么的,有什么让你骄傲的亲戚啊。主要是为了打探你的资源背景,看能否为公司带来资源。

更有甚者,会问你更多关于自身的隐私。

比如问你的酒量如何?能为拓宽市场牺牲什么等等,这种情况切记小心,说明这家企业,或许面临很多应酬。若是销售岗,或许情有可原。但其他岗位,这基本上就是窥探隐私,可以直接绕道了。

“不像是要招人,只是想要一个方案。”

面试时间很长,细节问得很多,大部分人可能以为面试稳了,但也有可能是“被骗”的开始。

通常表现为,对具体的项目细节,如何操作,产生什么效果都问的事无巨细,但从面试官这得不到任何确切的回复,然后话术陷阱就来了:“我看你跟这个岗位挺合适的,但还得多考虑一下。这样,你回去再写上两套方案,然后给我讲讲。”紧接着,他会热情地加你微信、留电话,有什么细节随时可以沟通,甚至对很多实际问题,都会跟你讨论如何应对。

等到方案交上了,问题也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往“好”的方面想,这类面试官对所有的候选人都是这样,不是只针对自己,他们不需要人,他只是需要方案和观点。往坏的方面想,说白了,就是咱们的方案和想法又被“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