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时造句、写作文,所有倒霉蛋和“反面人物”的名字通常都是“小明”,什么“小明淋成落汤鸡”、“小明摔了个狗吃屎”、“小明偷拿同桌橡皮被老师批评了”等等,总之小明在我的笔下十分不堪。
为何如此?其一,“小明”普通大众,如张三、李四般,可以代指任何人,君不见,各类教材、故事、段子中,皆有其踪;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我班有个叫“某明”的同学,仗着膀大腰粗,身体结实,经常欺负小朋友。而我作为一个极具正义感的好少年,自然要为大家报仇——打不过你就恶心死你!
所以,我但凡遇到叫“小明”的人,往往五味杂陈,比如《军港之夜》的苏小明,歌动听人也长得美,偏偏名字叫我纠结不已,比如黄晓明……嗯,这个倒是人如其名,恰如其分。
还有便是徐小明了,叫“小明”的,也配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就像阿Q,也配姓赵?不过呐,随着以后我对他的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个名字随意者,竟是位绝代高手!
自此,他在我心中一改形象。
(一)
其实,徐小明本名徐耀明,人家父母再怎么说也是粤剧演员,艺术从业者,不会在名字上敷衍人的——至少没直接叫他“徐四牛”,他的三个哥哥,可是一直从“大牛”排到“三牛”的。当然,事出有因,老大一生下来,便体弱多病,根据“贱名好养活”的东方传统神秘思想,孩子的姥姥在“狗蛋”“树根”“六斤”间,选了个“大牛”,后面以此类推。不错,七八十年代香港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武术指导及演员徐二牛,正是徐小明的二哥。
徐小明的姥姥是新加坡华人,能够将优良传统继承的这么好,值得表扬。但问题来了,徐家祖籍广东花都,徐父是怎么找了个新加坡姑娘做婆姨的?
原来,徐父14岁时就离家学习粤剧,后到东南亚发展,有“星洲薛觉先”之称,而徐母也是粤剧世家出身,为当地有名的花旦,两人门当户对,便在新加坡结婚了。
二战时期,徐父和徐母避难至香港,定居下来。1953年,徐小明在港诞生。
在香港,徐父、徐母仍从事粤剧行当,然“星洲薛觉先”的大名,于名角遍地的港岛不好使,夫妻两只能跟着戏班跑跑龙套,生活清贫。
自小在戏班厮混,生活于粤剧环境中,徐小明耳闻目睹的,皆是唱念做打,生旦净末,很自然地从模仿到学习,再到登台表演,彼时,他仅有五六岁。
童年徐小明
有次,徐小明在一场演出中,受到名伶凤凰女(郭瑞贞)垂青,呦,这个小孩挺可爱,便把他叫到布帐间,问他愿不愿意跟她学艺?小明不明白状况,回答要问问妈妈。凤凰女又请徐母过来,说,你的儿子很有天分,介不介意我收他为徒?徐母一听,好事啊,肯定不介意,让徐小明赶紧跪下,磕头拜师。
凤凰女收下徐小明,希望将其培养为“再世薛觉先”,请来名家黄滔教唱腔,同时请了京戏武生王明楼教功架,徐小明唱得好不好不清楚,可毯子功、翻筋斗,倍儿溜。
凤凰女不仅在粤剧界鼎鼎大名,在电影圈也是风生水起,演过200多部电影,在她的推荐下,徐小明也不时于影片中露脸,成了童星。
目前可以查到的,徐小明最早拍电影的时间是1961年,他8岁,而且一连三部,分别是《一命救全家》《儿女作冰人》《慈母手中线》。以后还有什么《女间谍第一号》《女杀手虎穴救孤儿》《铁胆》等等。那时,他演出的角色,不是谭炳文的童年,就是被罗兰虐待的可怜儿。大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明”,得,他后来干脆就把“徐小明”当做艺名了。
凤凰女待徐小明不薄,反映出对其寄予了厚望,但是,徐小明却让她失望了,他最终没有投身粤剧。直到新世纪,为了报答双亲和恩师,徐小明参与了多部粤剧的排演,并自编、自导了新派粤剧《乱世未了情》,也算不负儿时的经历吧。
那么,是什么打断了徐小明的粤剧之路?答案是:武术。
(二)
练习戏剧功架,让徐小明喜欢上了刀枪、打、翻、摔等动作、套路,从而一门心思想学真功夫。八九岁时,小明便缠着父亲,让其找个师傅教他武术。徐父烦不胜烦,就从戏班里寻了一个会武功的老师,教他打“永春拳”。
“永春拳”非“咏春拳”,此乃北方拳种,可能讲究“一拳打得百花开”,故名“永春”吧。
学了“永春拳”,徐小明觉得不过瘾,又学了太极、洪拳、形意等,更在机缘巧合下,进入“螳螂门”,师承赵竹溪及邝群威,成了螳螂拳的第九代传人。
学武,徐小明可是下了狠功夫的,他每天一早便起床练功,放了学再练,晚上睡觉前还要练一会,全天刚练功就差不多七八个小时。而且,师傅十分严厉,经常打骂,他和师兄弟们的胳膊、腿上,都是血印。
螳螂拳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并非一种,徐小明将光板螳螂、潍坊螳螂、太极螳螂、摔手螳螂、朱家螳螂,挨着练了个遍,直追“闪电五连鞭”。
初学功夫,徐小明总要找个机会检验一番,因此打架在所难免,后来,他的武学层次不断提高,已不屑街头斗殴,而是到武馆踢馆,先下个拜帖,澄明自己的门派,讲几句“久仰大名,登门讨教”的客气话,大家很讲武德,切磋之际,点到为止,赢了不会到处宣扬,输了也交个朋友。
瞧小明哥这架势,果然厉害
武林嘛,要以和为贵,徐小明深谙此道。2009年,电影《叶问》上映不久,吴京在采访中说了句“叶问是何方神圣”,立即引起了咏春弟子的不满,向其发起挑战,声明按武林规矩打一场比赛,双方各押50万,赢了将钱捐给慈善机构,输了低头认错。吴京那时还未“战狼”附体,没有虽远必诛的勇气,不愿应战,更让咏春高手们气得哇哇乱叫,扬言见他一次就打他一次。徐小明得知此事后,便出面斡旋,摆下和头酒,调解双方矛盾,徐小明在香港武术界有一定地位,且投资拍过吴京参演的《双子神偷》,两边都给面子,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消除了误会,剑拔弩张归于风平浪静。
言归正传。你看,徐小明自从学武后,就成了“武痴”,还哪有时间、精力唱粤剧?凤凰女只能奉劝他一句“好自为之”了。
由于身手了得,初中时期,徐小明就开始客串武行,彼时,他的二哥徐二牛竖起一支旗子做武术指导,急需人手,徐小明就把练武和唱戏的师兄弟介绍给他,包括元家班最早的几位,同时,他也偶尔出场顶替一下,赚些学费。
待到高一,家里实在供不起徐小明念书了,他便辍学,正式踏入武行,做起龙虎武师。这一阶段,他在邵氏、嘉禾多个剧组待过,也见识了不少明星,印象最深的,当属李小龙。
话说,有回在片场,一个人冒充群众演员混了进来,要和李小龙比试比试,李小龙只一脚就将之击倒了,用时不到一秒。看得徐小明目瞪口呆,五体投地。还有一回,徐小明问李小龙,能否打赢当时一个很厉害的拳手,李小龙说,在擂台上用拳击规则,他赢不了,但擂台下,肯定赢,因为假设对方拳头的力量是600磅,而他的是200磅,只有挨打的份,社会实战环境下,他的腿则会发挥极大的优势,威力是拳头的6倍。
成龙对此一定深有体会,《精武门》中,他可是作为替身,被李小龙一脚踢的飞了出去。
成龙被李小龙痛揍
做武师,实在太苦了,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七十年代初,徐小明、成龙和元奎,合伙搭建了一个班子,当起了武术指导。
那时,电影圈出名的的武指,有刘家良的刘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梁少松(梁小龙叔叔)的梁家班,因而,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这三个毛头小子很快败下阵来,只指导了一部《四王一后》,便散了伙。随后,成龙跑到澳洲去和父亲学炒菜了,元奎继续当武师,而徐小明,彻底告别电影,找了家工厂上班,白天熨衣服,当接焊员,晚上在夜总会耍狮子、翻跟头。
(三)
“学好功夫等运行”,徐小明一直记得父母和师傅教导的这句话,相信目前虎落平阳、龙游浅水只是暂时的,以后一定出人头地。果然,不久就有个机会找到了他。
当时,丽的电视筹拍一部电视剧,其中一个角色要求演员有点叛逆,面貌观众不太熟悉,还要懂得演戏。经人介绍,徐小明获得了该角色,并演得极为出色,丽的便将他揽至麾下,徐小明自此进入电视圈,时为1973年3月。
接下来两三年时间,徐小明先后出演了《小檈梦春》《家春秋》《鬼马神偷》《梁天来》《穷巷》等剧,常饰演一些脾气暴躁的或比较忠烈的人物。据说,徐小明和刘松仁、罗石清是那个年代的丽的三大小生,但我觉得吧,以小明哥的尊容、演技以及剧集的经典程度,应该刘志荣把他顶下才对。
作为练家子,徐小明一定少不了武打、动作戏。1975年,在拍摄《十大奇案之亡命小鸳鸯》,他就从七楼跳下而摔断了腿。有传,他是被“片场暴君”麦当雄推下楼的,毕竟麦当雄劣迹斑斑,为了追求效果,拍戏没有人性,诸如将小孩扔到游泳池(《十大奇案》),将沈威绑在车里焚烧(《省港旗兵》),什么事都都干得出来。不过,徐小明解释,这事和麦当雄没有关系,是自己从7楼往5楼跳时,对面有人突然开了窗户,自己躲闪不及而掉下去的。小明哥落地之际,不忘使出一招“鸳鸯脚”,才保住性命,致使左腿骨折,休养了半年。
年轻的小明哥
养伤的时间了,徐小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从幕前转向幕后发展,这主要是受了丽的总经理黄锡照的建议。黄锡照对他说,小明,我知道你电影方面有很多经验,你绝对是可以当导演的。徐小明铭记领导教诲,自此减少演出,专攻幕后,但当导演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先从基层做起,比如最擅长的武术指导,一边做一边学。据徐小明自己讲,他可是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武术指导。
1975年,徐小明不仅在电视事业上迎来重大转折,他还成了一名歌手。
该年,好市唱片给徐小明灌录了首张专辑《为你而写》,小明哥一展歌喉,竟取得不错效果,勇夺最有前途歌星“银星奖”。这也难怪,徐小明学过粤剧,唱歌不是问题,而好市与他合作,正看准了其电视明星的身份。
有了好开头,徐小明便在歌坛站稳脚了,其后至八十年代中,他又推出了《草原英雄》《渔歌》《新变色龙》《明仔来的电话·青春豆》《剑胆琴心》等多张大碟,两度获封香港十大歌星称号,四度摘得金唱片奖,并多次举办演唱会。由他演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号是中华》《好小子》《再向虎山行》《木棉袈裟》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徐小明不仅会唱,还会作词、作曲,他有感于当时歌坛西洋风和东洋风盛行,唯独中国风势弱,就亲自操刀,写了一批歌曲振兴国风,计有《草原英雄》《伤怀》《黎明》等,还有那首《青春豆》:“死啦青春豆,死啦青春豆,粒粒都鬼死鬼死咁丑……”虽然不知道和中国风有什么关系,妙在直抒胸臆,浅显易懂。
2008年,汶川地震,徐小明创作了一首《四川不哭》,邀请香港100多位明星演唱,用于赈灾,尽显爱心。
对了,徐小明是正儿八经的文学硕士,皆是多年编剧、作词的积累。
2016年,徐小明获颁“华语金曲30年殿堂歌手大奖”,以表彰其在华语乐坛的卓越成就。唱歌,他可不是闹着玩的。
首张专辑《为你而写》
(四)
转入幕后,徐小明逐渐发展为多面手,监制、编剧、导演、武术指导,样样精通且做得出色,几年后又进入管理层,由总监助理坐到副总监。
1976年的《牛精良》,是其执导的首部电视剧,然后又导演了《怒剑鸣》等片。1979年,受袁和平之邀,他参与拍摄了袁和平“和平”电影公司的创业之作《佛掌罗汉拳》,担任执行导演及第二男主角。此片乃外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袁和平老式功夫片,徐小明功不可没。
导演的首部电影《佛掌罗汉拳》
《佛掌罗汉拳》中的徐小明
话说回来,这一阶段,徐小明的精力主要还是在电视上,因为丽的与TVB战况激烈,所有人必须全力以赴。
TVB自开台后,便显示出了王者霸气,将同城的丽的、以及短命的佳视牢牢踩在脚下,丽的自然心有不甘,于七十年代末吹响进攻号角,向TVB发起狙击。
此次攻势的掌舵人是总经理黄锡照,他任用了一批有才能、有冲劲的年轻人,包括麦当雄、李兆熊、屠用雄(合称“丽的三雄”)、 萧若元、施南生、徐小明、程小东等,又重新招来萧笙坐镇,让大家各司其职,放手去干。
这其中,麦当雄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前,由他主导的《十大奇案》《十大刺客》,便已对TVB构成威胁,78年,他被提拔为丽的电视总监制和第一台台长,更大展拳脚,打得TVB疲于招架。
一代枭雄麦当雄
当年,丽的的《鳄鱼泪》《变色龙》,成功震撼TVB的王牌节目《欢乐今宵》,使其颇感压力。
1979年,丽的《天蚕变》刚播出就狂揽超百万收视率,两周后腰斩同时段所有单元剧,据说经此一役,单元剧这一剧种,彻底退出了香港电视史。《天蚕变》作词卢国沾回忆,他当时是怀着一腔强烈的“战意”来写作歌词的,由此可知,整个《天蚕变》创作团队誓要与TVB争个鱼死网破。
《天蚕变》主要演员
《天蚕变》采取边拍边播的方式制作,拍到一半,主演徐少强突然闹出了“失踪”事件,剧组换上顾冠忠救场。有传此事幕后“黑手”是TVB,为了阻止拍摄,不惜用钱贿赂徐少强,让他躲藏一段时间。多年后,当事人徐少强作出解释,当初,《天蚕变》本计划拍30集,因收视火爆,丽的又追加了30集,可他和邵氏有片约在身(《名剑》),两头忙碌,麦当雄怕他耽误拍摄,不仅让弟弟麦当杰24小时贴身紧跟,甚至有次派几个大汉,闯入邵氏片场,欲将他强行带走。次日,徐少强给麦当雄拍了桌子,不久,施南生告诉他,《天蚕变》换人了,他含冤而去。
《天蚕变》中的徐少强
不管真相如何,《天蚕变》在戏里戏外造成的轰动效应,绝对是现象级的。
1980年9月,丽的展开 “千帆并举”计划,围剿TVB,祭出另一现象级制作《大地恩情》,一举将TVB的《轮流转》斩于马下——《轮流转》播到22集时和《大地恩情》基本打成平手(收视四十六点),碍于广告压力,被迫停播。
《大地恩情》剧照
《大地恩情》剧照
以上这些战役,徐小明都是参与者,像《天蚕变》,他是七位编导之一(徐小明、黎大炜、唐基明、范秀明、李恵民、赖水清、黄泰来),像《大地恩情》,他同时身兼监制和编导工作。
正是在麦当雄、徐小明等人的齐心努力下,丽的创造出了辉煌。
徐小明作为监制,在《大地恩情之古都惊雷》片场
(五)
与TVB几番恶战,令丽的信心十足,欲“以狂风扫落叶的姿态,将对手连根拔起”,可惜,由于积弱多年,很快丽的资金出现问题,最终功亏一篑。
1981年3月,丽的电视卖盘澳洲财团,黄锡照遭排挤辞职,麦当雄当即率领一批好手离去,进军电影业,萧若元和程小东则让TVB挖走,一时有种树倒猢狲散的感觉。
徐小明呢,暂时留了下来,一来他要给手下有个交待,不能一走了之,二来,精英去了大半,他被委以重任,无法脱身。
徐小明对高层表态,既然让我负责电视剧这块,那么题材、风格就由我做决定。澳洲人答应的挺好,一片“理所当然”“用人不疑”“百分百支持”,可徐小明提出他接下来准备拍的一部电视剧时,澳洲人却连呼“NO”“NO”。
徐小明打算拍的,便是《大侠霍元甲》,高层之所以反对,在于霍元甲这个人物,早前嘉氏影业就曾出品过一部叫《霍元甲迷踪大侠》(1980年)的片子,口碑和票房极低,害怕重蹈覆辙。
嘉氏影业1980年拍摄的《霍元甲迷踪大侠》
徐小明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因为霍元甲是他最佩服的一个武林前辈。他对高层讲,以前那些人拍霍元甲失败,原因是没有把霍元甲的精神拍出来,我拍的话,一定会拍出故事的内涵,把民族精神贯穿在里头,相信我,绝对行!高层还能说什么?手中就这么一张王牌了,万一把他惹恼也走了,还怎么玩?哎,拍吧。
徐小明立即组建团队,亲任监制、编剧、导演、武术指导,开始拍摄。
霍元甲一角,徐小明相中黄元申出演,主要是其扮相儒雅正气,又有功夫底子,和剧中人物十分贴切。没想到,黄元申予以拒绝,霍元甲是清末人士,需要剃头,而他前不久刚拍了《少年黄飞鸿》,头发才长出来,不能再剃了。徐小明劝他,你不拍此剧会遗憾终生的,黄元申仍不为所动。眼看僵持不下,徐小明一拍桌子,好,把辫子剪掉,时代和造型不影响霍大侠的民族精神!如此,黄元申顶着一头当年香港最流行的发型,演了霍元甲。
黄元申饰演的霍元甲
女主角赵倩男由当红明星米雪饰演,米雪和徐小明私下是好朋友,一句话的事。
米雪和黄元申
另一角色陈真,开始由其他演员出演,有天梁小龙来剧组探班,发现这个剧挺有意思,便毛遂自荐,徐小明万分高兴,有这位功夫高手加盟,正是求之不得,陈真从而易主。
徐小明自己也过了下戏瘾,客串了独臂老人程天啸。
徐小明饰演的独臂老人程天啸
因为经费紧张又赶时间,20集的《大侠霍元甲》,只用了一个月就拍完了,演员们有时一天工作23个小时,累得够呛,迫使梁小龙想出个鬼点子,拍打戏时故意让对手伤到自己的脸,想借养伤名义能多休息一会。剧组一瞧,咋,伤了?好,那拍侧面。啥,嗓子也哑了?没关系,可以对口型。反正不让你停下。没办法,梁小龙只能忍着,但有件事,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就是和魏秋桦的吻戏,为此,开拍前,他狂吃大蒜,差点把魏秋桦熏死,不得已,只好错位拍摄。
徐小明在《大侠霍元甲》片场
徐小明在《大侠霍元甲》片场
《大侠霍元甲》在拍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故事:有场霍元甲落水戏,黄元申准备不充分,意外溺水,幸亏有人懂得人工呼吸,才救了他一命;剧组武师不够用,准备第二天让梁小龙去武馆挑人,不成想工作人员联系的是一家日本空手道馆,而临时请来的翻译是个二把刀,居然把一个中国武打明星要来武馆挑人拍电视,翻译成了要来武馆比武,赢了就可以拍电视,隔天梁小龙出现在空手道馆,被十几个人恶狠狠地包围,现实中演了一出“陈真单挑虹口道场”的戏码。
所有辛苦,换来了《大侠霍元甲》的成功,此剧在香港、东南亚,均造成影响,1983年引入内地后(引入时去了“大侠”二字,被指有“旧社会色彩”),更是盛况空前,有说收视率高达86.5%,简直万人空巷,风靡神州。
《大侠霍元甲》主创人员
(六)
《大侠霍元甲》引起了强烈的社会效应,香港中文大学两次邀请徐小明分享创作过程及讨论武侠剧的核心价值,内地不少年轻人拜师习武,以及参军保家卫国。徐小明呢,则收到若干“认爸爸”的信。有一封言之凿凿,认定按年龄推算,他就是失散多年的父亲,徐小明一看随信附寄的照片,一口水喷了出来,好家伙,照片上那位已经有70多岁了,他一定以为徐小明本人和“程天啸”一样,有90多岁。实际,徐小明那年,只有28岁。
动人的剧情、出色的表演、精彩的武打,是《大侠霍元甲》令观众痴迷的原因,当然,还有那首振奋人心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这首歌,黎小田作曲,卢国沾填词。填词前,徐小明先把剧情给卢国沾讲述了一遍,卢国沾虽然不清楚霍元甲的事迹,但认为,硬桥硬马的剧情,要有唤醒中国人爱国、抵拒外侮的感情,歌词难免口号式,于是提笔写下力沉千钧的首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思绪的闸门由此打开,卢国沾又忆起了妻子家的往事:1941年至1945年,日本侵入香港,岳母亲眼见着四个日本兵,枪杀了她的儿子和女儿,儿子只有十来岁,女儿只有三岁。她也被送到了难民营……“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卢国沾一气呵成,挥笔写就。
《万里长城永不倒》找来叶振棠演唱,徐小明听后,感觉少了点什么,可已录制完成,便未修改。等到要在内地播出,他自己上阵重唱了一遍,放在片头。徐小明不是第一回干这事,《新变色龙》,他就和叶振棠各有一个版本。
所以,内地熟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一个是徐小明版,一个是吕念祖版——1984年,吕念祖发行了翻唱专辑《大地恩情》,收录此歌,传唱甚广。
至于叶振棠和徐小明谁唱的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要说《大侠霍元甲》,有什么叫人遗憾的地方,便是黄元申日后的出家了。1989年(一说90年),黄元申在香港宝林寺削发为僧,法号衍申,传言此举,和赵雅芝有关,他暗恋赵美人,写了不少情书,却被其丈夫(不知黄汉伟还是黄锦燊)刊登在媒体上,羞愧之下遁入空门。
传言真伪,无从考证,但我更信另一种说法,即黄元申在1984年拍摄《边城龙虎斗》时,认识了皈依佛门的林国雄,在其度化下,开始笃信佛教,出家顺理成章。
人生如戏,黄元申不过是换了个角色而已。
出家为僧的黄元申
《大侠霍元甲》后,徐小明趁热打铁,拍摄了续作《陈真》,依然火爆。
《陈真》打得更为激烈。按徐小明的说法,他设计的武打动作,不同于程小东飞来飞去、洪金宝的硬朗霸气、成龙的注重节奏,而是着重实战技巧,所有招数现实中都能用,讲究一个“真”。
梁小龙饰演陈真
《陈真》剧照
可是,对于李连杰,他又是另一套说辞了。1987年,李连杰自导自演《中华英雄》,惜能力有限,有烂尾之嫌,出品公司银都紧急找来徐小明救火,挂动作导演一职,勉力完成拍摄。此片,李连杰讲究真打,结果鼻子被打断,徐小明看不下去,建议道,小杰,不是这样的,有一些动作可以真打,有一些容易造成小伤的动作则可以避免,做到70%,再靠镜头,就能达到100%的效果。李连杰受教,获益匪浅。假如梁小龙听到,肯定会骂了,我拍的时候,你说要“真”,李连杰拍的时候,你又说“不要太真”,到底闹哪样?
徐小明和李连杰
《陈真》主题曲《大号是中华》,同样是黎小田作曲,卢国沾填词。有了《大侠霍元甲》的经验,卢国沾写来得心易手,《陈真》讲述的是陈真抚育霍东觉的故事,他便用了教导的内容,歌词开头就写道“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隐藏意思为,这个“家”,是中国,你是中国人。
这回,身为监制、编导的徐小明,利用权利,首录了《大号是中华》——再让你们说俺不是原唱!
《陈真》剧照,和梁小龙对打的就是徐小明的二哥徐二牛
(七)
拍完《大侠霍元甲》和《陈真》,徐小明觉得有了交待,一封辞呈递到丽的,毫不留恋地走了。
别以为徐小明就此失业了,他的工作有的是。离开丽的,他给邵氏和影艺分别执导了《帮规》与《风生水起》。但这两部片子口碑和票房均一般,别看徐小明在电视界呼风唤雨,在电影界,还嫩点。
此时,有个人联系他,请他再回丽的——现在已成了“亚洲电视”,ATV。
1982年7月,“远东集团”老板邱德根出资1亿收购丽的50%股权,顶替澳洲人接掌丽的,于同年9月,改名亚视。
亚视经营了一年,收视率和广告都没达到预期,邱德根决定找些离巢的老员工回来救驾,他理想的人选,一个是李兆熊,一个是徐小明,李兆熊二话不说,同意回归,并帮着邱德根游说徐小明。当时,徐小明在日本给电影做后期,邱德根亲自抵日,足足寻了一个星期,才见到徐小明,徐小明为邱德根的诚心所感动,也信任半师半友的李兆熊,遂重返故地。
回到亚视,徐小明拾起拿手的民初功夫片,一连制作了《再向虎山行》和《霍东阁》。
“南沧海北铁山,一岳擎天绝世间”,相信看过《再向虎山行》的朋友们,一定对其精彩内容记忆犹新,即使当年年纪太小,剧情已模糊,但徐小明演唱的同名主题曲和插曲《留步,喂!留步》,也必然留有印象。拿我来说,不懂粤语,小时候听《留步,喂!留步》,总觉得是唱“老包,喂,老包”,和吴京一样,不明白这个“老包”是何方神圣。有的同学,则听出了不同意境,一张口“老婆,喂,老婆”,免不得被父母揍一顿。
《再向虎山行》
《再向虎山行》剧照:伍卫国和米雪
《霍东阁》,是《大侠霍元甲》和《陈真》的延续,有一点我至今没搞明白,在《陈真》里,霍元甲的儿子明明叫“霍东觉”,为何突然变了名字?
《霍东阁》的主题曲《好小子》,徐小明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地继续演唱,他另外“霸占”了插曲《柳叶船》,深情、温柔了一把。
《霍东阁》宣传报道
霍东阁由钱小豪饰演
有人肯定想了,徐小明和米雪合作多次,咋不公权私用,追求米雪呢?这个嘛,别说小明哥,就是成龙大哥,追了几年都没追到啊。何况,徐小明已有爱人了,不能干那事。
米雪风姿
徐小明的爱人叫李凤鸣,两人七十年代初相识。一次,小明哥和“梁端卿小学”的同学聚会,借李凤鸣家的公馆一用,这是首次见面,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相反,李凤鸣有个女同学,却对徐小明很有好感,主动约他喝茶,还把李凤鸣一起叫上,可能她怕小明哥有功夫,万一使一套“霸王硬上弓”,一个女孩子家招架不了。三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女同学吧啦吧啦说个没完,李凤鸣安安静静在旁倾听,徐小明则注视着李凤鸣——啥事都得有对比,起先无印象的李凤鸣,此时恰似一位静谧的女神,不聒噪、不烦人,看的舒心、顺眼……得,小明哥内心骤起波澜。
过了一段时间,三人行变成了二人转,徐小明和李凤鸣撇开女同学,自己耍子去耶。随着深入接触,他俩发现,有很多共同兴趣爱好,比如都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文化了、音乐了、舞蹈了、武术了等等,好嘛,一个打段螳螂,一个跳段舞蹈,殊途同归中实现了和谐。
某年圣诞,徐小明发挥作词功底,在圣诞卡上写了一首诗给李凤鸣寄去,此诗将李的名字串于其间,大意为我喜欢听天上的鸟叫,尤其是凤的叫声,你愿不愿意为我叫?李凤鸣一看,嚯,整得挺浪漫,回寄了一张卡片,写道,我想叫,你愿不愿意听?从此,两人便琴瑟合鸣(明)了。
徐小明和李凤鸣的结婚时间是1981年(一说1979年),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婚后,李凤鸣全力辅助徐小明的影视事业,是其贤内助。
徐小明和李凤鸣结婚照
徐小明一家子
徐小明、李凤鸣夫妻
(八)
回到主题。“霍元甲”三部曲和《再向虎山行》,让徐小明在内地着实出了名,1985年,他受邀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举办三场演唱会,为此,他特意带着奥金宝的菲律宾大乐队一齐赴京,舞台、灯光、音响也从香港运来。当一行50多人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北京,他们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
此情此景,徐小明感触颇深,“家国”的概念,有了真真切切的体会,并一直铭记于心,身体力行,近年,他多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不愧是拍出和唱过民族精神的徐大侠。
若论徐小明和内地的关系,除了那几部经典电视剧外,还有两部电影不能不提,一是《木棉袈裟》,一是《海市蜃楼》。
1982年,一部《少林寺》带火了少林题材,更指明了香港和内地合作拍片的路子。
1983年,徐小明创作了一个关于少林僧人和朝廷争斗的剧本,名为《木棉袈裟》,嘉民影业出资,委任他为导演,负责拍摄。
徐小明构思,该片一定要去内地取景,并请内地演员出演,至于和内地哪家电影制片厂合作,一时举棋不定,有人建议,应找北京或上海的制片厂,因为规模大,有经验。在北京考察时,徐小明遇到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项南盛情邀请他与福建电影制片厂联手,他表示同意。后来,项南还把他请到家里,吃了顿饺子,让他难忘。
《木棉袈裟》的主要演员,都是武术运动员,男主角徐向东,为全国武术冠军,擅长鹰爪,女主角林秋萍,为太极冠军,可反派却迟迟定不下来,有天北京出外景,制片带来一个人,是个京剧武生,问徐小明是否满意,此人叫于荣光,体形魁梧,功架十足,徐小明一眼就看中了。然而有个问题,于荣光来自舞台,不会武术,徐小明当即将他带到香港,予以突击训练。
可以说,徐小明是于荣光的武术师傅,徐小明的弟子里,较出名的还有曹荣、林迪安,以及李赛凤。
《木棉袈裟》剧照,图为徐向东
《木棉袈裟》中的于荣光
《木棉袈裟》的拍摄,横跨福建、河南、湖北、内蒙古,甚至动用直升机,航拍万马奔腾的场面,把个徐小明彻底拍嗨了,你想啊,在香港,他只能在海边、郊外、山头取个景,早憋屈坏了。
徐小明拍摄《木棉袈裟》时的工作照
1984年,《木棉袈裟》上映,在内地劲收1.4亿票房,创下辉煌成绩。
徐小明和福建电影制片厂始终认为,《木棉袈裟》是内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合拍片,之前的《少林寺》由香港中原影业一家摄制,内地相关部门仅提供了支持。
多年后,《木棉袈裟》主创人员再聚首,由左至右:徐小明、于荣光、徐向东
反正,徐小明是名利双收,得意极了,他要甩开膀子,在电影界大干一场,为此,再次向亚视辞职,邱德根不能扼杀他的远大理想,签字放人。
中途,徐小明又在以前水火不容的“敌”台TVB呆了一段时间,制作了两部电视剧《杜心五》和《无名火》,反响平平。他似乎要将全部力量,投入到下一部电影里——《海市蜃楼》。
(九)
1986年,《海市蜃楼》开拍。该片仍然由嘉民影业与内地合作制作,徐小明任编、导、武指、特技指导,且饰演了男二号毛德威。男一号,据说徐小明想找徐向东继续搭档,可徐向东一心求学,予以拒绝,于荣光因此上位。
《海市蜃楼》剧照
《海市蜃楼》改编自倪匡的卫斯理系列《虚像》,全程在西部丝绸之路取景,集功夫、枪战、马术、飞车等元素一身,正如片名一样,端的是魔幻迷人,火爆异常,风格奇特,独树一帜,在当年,场面和构思绝对属于顶级。
所以,该片好评如此,票房骄人,入选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
这个提名名副其实,要知道,小明哥在片中可是拼了命了,尤其结尾大战,他全身火焰,冲向土匪军火库,相当震撼。李凤鸣首映时看到丈夫如此冒险,几乎吓到犯心脏病。
小明哥在《海市蜃楼》中饰演毛德威
让于荣光及所有男观众念念不忘,同时咬牙切齿的加沙洛娃,由舞蹈演员帕夏·乌买尔饰演,她拍了此片和《猎豹出击》《国际大营救》后,于九十年代初到香港开餐厅、教舞蹈,只留下美丽幻影。
帕夏·乌买尔
徐小明因《海市蜃楼》的再次成功,信心更加足了,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他和李凤鸣成立了“徐小明制作公司”、“影运制作公司”等,计划逐鹿影坛,然而,事与愿违,制作的几部片子,诸如《强盗贵族》《特异功能猩求人》《水玲珑》,均不理想,只有《卫斯理之霸王卸甲》勉强有些影响力。
《卫斯理之霸王卸甲》主创人员:元华、徐小明、元奎、胡慧中、钱嘉乐、曹荣
这一时期,由于徐小明和内地有着良好关系,他协调帮助了多部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前期工作、拍摄,有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任总策划)、关锦鹏的《阮玲玉》(任监制)、张婉婷的《宋家王朝》等。
1998年,徐小明三度回到亚视,策划引进了《康熙王朝》《还珠格格》与TVB抗衡,此举,虽表明了徐小明不拘一格,兵行奇招,但也说明亚视已无力制作好电视剧,呈衰败之势。
1999年,徐小明出任英皇电影集团行政总裁,留下了“三进三出”亚视的佳话,或无奈。
随后,就是些简历似的东西了:
2000年,创办阳光卫视;2001年,加盟有线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创办了“有线卫视新知台”;2003年,创立有线24小时中文娱乐新闻频道;同年,发起成立香港首个电视行业组织 “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任会长……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起,徐小明担任骄阳电影有限公司总裁,拍摄了《犀照》《墨攻》、《双子神偷》《跟踪》《荡寇》《夺标》《见龙卸甲》等电影,恕我直言,没一个好看的。
是徐小明老了?还是市场更改了?亦或观众厌倦了?
都是,也都不是。
所谓经典,是时代的产物,其在那个年代迸发出灿烂光辉,但时空转换,终究无法复制,无法延续,只能存留记忆,隔栏凭吊,徒增唏嘘。
英雄总有落寞的时候,高手也难敌岁月的变迁。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