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薛绍

想必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

一定是《大明宫词》中

他与年少的太平公主初遇的一幕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1)

“一见薛绍误终身。”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朦胧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我目瞪口呆,仿佛面对的是整个幽深的男人世界。他就是薛绍,我的第一任丈夫。”


在剧中,为了让心爱的女儿得偿所愿

武则天残忍地处死了薛绍的原配

将太平公主许配给了他

这不仅导致了薛绍日后在爱与恨中自杀殉情

也让太平公主从天真烂漫的少女

蜕变成为一个冷静的“政治家”

其实,剧中武则天处死原配的情节

发生在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身上

在薛绍卷入谋反事件被处死后

武则天把太平嫁给了自己的堂侄武攸暨

同时也处死了侄媳



“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久之,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

帝及后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主曰:“以赐驸马可乎?”帝识其意,择薛绍尙之。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婚。后杀武攸曁妻,以配主。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而主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

——《新唐书·太平公主传》



真实的太平公主与薛绍

大婚时场面隆重宏大

照明的火把烤焦了沿途的树木

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

甚至不得不拆除了万年县馆的围墙

二人婚后生活幸福

育有两子两女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在那个政治斗争极其激烈的年代

哪怕是公主驸马

也无法从“谋逆”的罪名下逃脱

“杖一百,饿死于狱。”

薛绍的一生,萧瑟的画上了句号

留下的,只是史书上的只言片语




2019年12月17日

时隔一千多年后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岩村

发掘了一座带有四个天井

前后砖券墓室的大型唐代墓葬

墓中还出土了一块完整的墓志

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

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薛绍

透过他的墓葬

是否能窥见那场千年前的爱恋?



01故事开始的地方

出土墓志证实,薛绍下葬于神龙二年(706年)正月,享年29岁。他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城阳公主的儿子,出身皇室贵族。而薛氏家族在中古时期就是名门望族,和皇室有悠久的通婚历史。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2)

▲薛绍墓志“薛府君”

墓址所在地西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7千米。在唐朝时,这里叫“洪渎原”,是北周皇家陵园和隋唐高官贵族墓地。考古工作者曾在洪渎原发掘了一大批北周、隋、唐高等级墓葬,重要的有唐代贺若氏、太平公主与薛绍之女万泉县主薛氏、武则天心腹唐昭容上官婉儿等等。

发掘过程中,天井和前墓室填土中出土石人头、望柱顶摩尼珠残件,说明墓葬地表原应有神道和石刻,而且此墓被二次扰动过,而破坏墓葬的人显然不是以盗墓为目的,而是出于某种泄愤或者报复的目的,将墓葬中的多处地方都进行了破坏。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3)

▲薛绍墓发掘现场

唐史学者、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表示,这显然是官方毁墓而不是盗墓,“盗墓贼冲的是金银财宝,不会这么无聊,毁坏这些东西。”“虽然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确认,但是有较大把握认为应该就是李隆基所为。他爱干这种事,有‘前科’。” 2013年发现的上官婉儿墓也有官方毁墓迹象,据分析为唐玄宗李隆基所为。于赓哲说,薛绍墓极有可能遭遇了同样的待遇。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4)

▲薛绍墓鸟瞰图

薛绍墓坐北朝南,南北水平全长34.68米,深11.11米,由封土、斜坡墓道、4个天井、4个过洞、6个壁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等部分组成。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5)

▲薛绍墓后墓室

墓道北壁绘门楼图,仅可见红色直楞窗痕迹。四个天井形制相同,第二天井保存最为完整。过洞形制均为拱顶土洞,在第二、三、四过洞底部东西两壁各开一壁龛,龛内共出土各类陶俑、陶动物一百余件。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6)

▲东一龛清理后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7)

▲壁龛出土陶风帽俑

前甬道南口砌筑砖封门,破坏严重,仅存底部三层砌砖。前甬道内建石门,已被破坏,构件散置于甬道和前室内。门框线刻花草图案,门扉刻门吏。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8)

▲墓葬全景



02特殊的双室砖券墓

薛绍的超规格墓葬到底意味着什么


按照薛绍墓发掘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明的说法,这座墓的规格非常高——薛绍一个三品官员,却享受了后武则天时代首座双室砖券墓的待遇,这是明显的僭越。

要知道它到底代表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唐代的墓葬制度。

魏晋以来,北方地区放弃了东汉流行的多室墓,开始使用简化的长方形单室墓葬,北朝后,这类型墓葬逐渐成为主流,且出现了一些如天井、小龛等新的结构。


唐代墓葬继承了北朝、隋代的风格,在经过一番整合后,形成了新的墓葬模式。最先形成的墓葬模式,无论皇亲贵戚或一般官吏及平民百姓,都使用平面看上去比较整齐划一的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墓葬,基本结构是墓道、过洞、天井、小龛、墓门、甬道、墓室。各类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规模尺寸的大小以及天井、小龛的数量和有无方面,双室墓很少,是其中极为特殊的一列。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9)

▲部分双室砖墓统计表

上表中所列举的十座墓葬,都不是按照品级规定所建。

懿德太子、永泰公主、章怀太子三人,他们的身份本就在一般王爵之上,且三者都是改葬墓,都是武则天时期被陷害致死的,唐中宗复位以后昭雪。其中懿德太子、永泰公主两墓还有“号墓为陵”的明确记录。


尉迟敬德、郑仁泰都是开国功臣、太宗心腹;苏定方立大功于西域,高宗闻其卒,特诏褒赠;成王李仁,中宗、睿总堂兄,对中宗复位有功,后谋讨武三思遇害,睿总即位,平反优葬;韦洵、韦泂都是韦后的弟弟,他们迁葬京邑时,正值韦后党组政;万泉县主薛氏,太平公主第二女,死时(睿宗初年),太平公主当政,权震天下。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10)

▲部分双室墓平剖面图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11)

▲部分单室墓平面图

由此可见,这种双室砖墓是一般品官以上的墓制。这一点和汉代大不相同,东汉太守、刺史级即可用前堂后室的双室砖墓;也和唐以后如宋代无官品的人也可用双室砖墓者有别。在唐代,一般品官,即使是正一品,只要没有当权者的殊宠,也是不能兴建使用双室砖墓的。

因此,薛绍墓的超高规格,一定是得到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的默许。这也许可以看出太平公主对薛绍的用情至深,但真的是因为儿女情长吗?




03何日见薛郎

为政治而生,为政治而死

古人墓发现薛绍墓(薛绍墓规格僭越的背后)(12)

▲“尚太平公主”字样的薛绍墓志

“武则天死后,包括太平公主、韦皇后等宗室的女性都有模仿武则天去掌握权力的欲望,她们通过建立墓葬来展示李唐统治的正统性,在李唐恢复国号一年左右,为薛绍这种正三品的身份修建之前开国元勋才用的双室砖券墓,也有拨乱反正的意图。在政治斗争这么激烈的唐代,个人感情根本算不得什么,一切行动,一切的动机都要以政治因素去出发。

神龙政变将武则天送进了历史的尘埃,但女主当政的遗韵仍未散尽。大唐中兴,宗室女性跃跃欲试,暗怀成为武则天第二的野心。在这个魔咒之下,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争先恐后地走上历史舞台。

神龙初,确切的说是武则天不豫之后,唐中宗大着胆子开始为武则天当政期间被杀的李唐宗室平反。之后的一系列措施除了寻找后人、恢复官爵之外,具有显著仪式性的程序就是为这些人建墓礼葬。通过拔高墓葬等级和豪华的葬礼仪式这种表现形式,来宣扬李唐皇室统治的正统性。


薛绍墓发掘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明称这种具有特殊政治意义而超越规制的贵族墓葬为“神龙模式”。“神龙模式”的特征是:下帝陵一等的砖券前后双墓室,延续时间是唐中宗朝和睿宗朝及玄宗朝初期,起到的作用是确立政治正确。而开启“神龙模式”时代最早的墓葬正是神龙二年正月下葬的薛绍墓。

在薛绍下葬后不久,中宗李显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号墓为陵”般高规格的安葬了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这获得了李唐皇室的大力支持。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也纷纷效仿,采用这种方式来树立权威和试探政敌。景龙二年(708),韦皇后为他的父母和兄弟、妹妹修建了双室砖墓;景云元年(710),太平公主同样为她的幼女万泉县主修建了双室砖墓。万泉县主薛氏墓和昭容上官氏墓同一年下葬且身份都是正二品,但后者只使用了单室砖券墓。

在对薛绍墓考古发掘领队李明的专访中,他谈及,薛绍墓的陪葬一切如制,并未见有任何个人情感色彩,即便墓的形制逾越了制度,也是太平公主的政治考量。

“薛绍墓里面的陪葬物品等也没有任何能体现出夫妻间感情色彩的地方,完全是按皇帝的制令去操作的,因为这种级别的墓都是“政府”去出资建造的,“政府”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就是皇亲国戚建墓地、配置随葬器物、筹备葬礼的,当时有一套制度是什么样的身份用什么样的随葬器物。这里面没有个人特色,是由制度和他的身份决定的,和他本人以及亲属并不发生直接关系,比如一个人是音乐家,我们会怀疑他的陪葬品里是不是有把古琴,但其实没有,更多的是体现是制度、是共性。


“薛绍的墓志在前室发现,有600多字,主要记载薛绍的世袭、生平、为官的经历、谁主持的葬礼等等,但薛绍墓志有崔融的署名。崔融是当时的一个大文学家,朝廷的很多大制作都交给他去撰写,崔融在两唐书中是有传的,薛绍反而没有,崔融的名气更大,让崔融为薛绍撰写墓志,用薛绍的身份做文章,还是太平公主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去考虑的。

神龙二年(706)正月廿二日丁酉,在其长子薛崇胤和次子薛崇简的主持下,薛绍“归葬于雍州咸阳县河东府君旧茔”,《薛绍墓志》说:“逶迟挽绋,背洛城而西转;哀咽笳箫,指秦陵而北迈。”可知是由洛阳起柩归葬长安,此时距离他的亡故已经十七年之久了。这个下葬时间的选择非常微妙。

头年(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崩于东都上阳宫,第二年正月廿二日,薛绍就已经下葬于咸阳县,期间相隔仅仅54天,这段时间对于建造如此规模的墓葬和筹备葬礼来说显然是不够的。那就说明,薛绍的葬礼是在武则天“不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只等她升天就可以从洛阳起柩返回长安举行下葬仪式。

从时间细节上来看,《旧唐书·中宗本纪》载:“(神龙)二年春正月丙申(廿一日),护则天灵驾还京。”武则天灵驾从洛阳出发返回长安的日子是在薛绍下葬的前一天,理论上太平公主应该在护驾队伍中刚刚从洛阳出发,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不会参加薛绍的葬礼

在初春的寒风中,也许太平公主会再次回忆起初婚那盛大的场面和薛郎英俊的面庞,恍惚间他仍在她的身边。但即便再见薛郎,太平公主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姑娘了,她的目标是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更能左右别人命运,一如她的母亲。


综合:文博圈、陕视新闻、澎湃新闻、中新网、第一新闻等

参考资料:

《何日见薛郎》/李明

《隋唐考古》/齐东方

《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宿白

图片及视频版权归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