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虚情假意(交友要诚恳对待)(1)

《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是指心怀鬼胎,有目的有意图故意表现出某些能够吸引人、迷惑人的假象,这是自以为聪明的奸诈之举。这种做法,乍看起来,机动灵活,善于应变,很容易抓住人心,很有好处。实际上,这种做法只是适合于一次性的人际交往。也就是打过一次交道后就各奔东西了,今后便互不相遇了。这种情况下,施巧诈也许能够欺瞒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利。但是你要是交朋友施巧诈之术,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弄巧成拙。我们要知道朋友之间相处时间长,如果你带有欺骗,哄骗的目的相处,往往会因为时间一长就会露出破绽,让人识破。而你的鬼把戏被人拆穿后,朋友们就会对你失去信任,朋友们就会离你而去。最终非但获利不多,还会损失更多。

人际交往虚情假意(交友要诚恳对待)(2)

拙诚,就是说心中不存恶念,诚心诚意去做事,或许你的行为举止略显笨拙,但从不欺瞒别人。这种做法虽然不能立刻抓住人心,不适宜用于一次性交际活动,但却适宜交朋友。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要知道朋友之间毕竟要长久相处,拙诚的人貌似愚拙,可是却会因为诚实而赢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交友本就应该以诚为本。

人际交往虚情假意(交友要诚恳对待)(3)

魏晋时期思想家傅玄在《傅子》一书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想要讨伐蜀国,朝廷内外大臣都不赞成。只有大臣刘晔在 魏明帝面前悄悄地说可以讨伐蜀国,然而在群臣面前,他却说的是另外一套,附和大家说不可以讨伐蜀国。中领军杨暨素来敬重刘晔,他坚定地认为不能讨伐蜀国。有一天,杨暨面见明帝议伐蜀一事,杨暨激烈劝谏。明帝对他说:“爱卿一介书生,怎么知道行军打仗的事!”

人际交往虚情假意(交友要诚恳对待)(4)

杨暨谦逊谢罪回答:“我对某件事有看法,不敢不竭忠尽智,因此说出全部观点。我的意见也许不值得您重视,但先帝的谋臣、侍中刘晔,他都常常对我说蜀国不能攻打。”明帝这时感到吃惊,他说:“什么?刘晔明明跟我说的是蜀国可以攻打啊。”因此,杨暨就找来刘晔对质。刘晔来到后,面对明帝询问,始终一言不发。有人就对明帝说:“刘晔为人不忠,善于窥探上意而献媚迎合。请试探一下他,和他说话时,全用相反的意思问他,如果他的回答都与所问的意思相反,说明刘晔常与陛下的主张一致。如果他的回答都与所问意思相同,刘晔的逢迎之情必然暴露无遗。”

人际交往虚情假意(交友要诚恳对待)(5)

明帝如此这般,果然得到验证,从此以后就疏远了刘晔。据史籍记载,刘晔少年成名,时人称其才华卓著,又历仕曹魏三朝,谋略出众,屡献妙计,不可不谓聪明过人。但由于自作聪明,人前人后玩弄一些心计,结果失去了信任,最后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因此,为人要诚恳踏实,虽然看似愚直拙笨,但却让人信任放心。切莫自作聪明,取巧耍诈,当面说一套、背后行一套,毕竟时间长了,总会穿帮。

人际交往虚情假意(交友要诚恳对待)(6)

其实,诚信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本,需要人们去精心维护,慢慢积累。而如果你不讲诚信,慢慢就会把你精心积累的信誉挥霍一空。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我们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失信就是失败,诚实守信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支持,诚实守信,不去欺骗、一诺千金。它与狡诈、欺骗、虚伪是天生的冤家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