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四起的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仍是小说家眼里的风流情种,文学家笔下的绝代词人。

六百多年后,大清朝的康熙盛世里,走来另一位文采飞扬、年轻俊逸的天才词人纳兰容若。凭借《饮水词》和《侧帽集》,他深得世人喜爱。

清末民国思想家梁启超赞他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纳兰容若是满族的八旗子弟,偏将汉人的文化尽收囊中,成为清初第一才子。

身为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容若十岁能填词,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二十二岁被表哥康熙封为三等御前侍卫。他气质清贵,名士风流,世间男人的优点,都被他点缀在自己身上。

如此完美的纳兰公子,在他最好的年华里却写下“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词句,令世人费解。三十一岁那年,纳兰容若不幸病逝。

回望纳兰容若短暂的一生,原来,看似繁华锦绣的他,其实过得一点也不快乐。

纳兰容若最苦的一首诗(出身富贵的天才词人纳兰容若)(1)

1

官场失意,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容若的出身不是一般的显赫,他的外祖父阿济格与康熙的祖父皇太极都是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儿子。

康熙的曾祖母孟古,是纳兰容若曾祖父叶赫首领金台石的妹妹。

纳兰容若是康熙的表弟,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是权倾朝野的大臣,很受康熙的重用。显赫的家世背景,令康熙对这个满腹才华、文武兼修的表弟格外看重。

纳兰容若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二十二岁被康熙封为三等御前侍卫。这个职位相当于五品官职,薪水比翰林院的编修还要高。

深得康熙喜爱的纳兰容若,很快升为一等侍卫,令人艳羡不已。可是,他的内心却是另外一番感受。

纳兰容若对康熙的治国才能非常钦佩,看着年少的皇上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哪个热血男儿能不胸怀抱负,也想独立地干一番事业?

平定三藩时,纳兰容若屡屡上书,想去前线征战沙场,康熙出于周全的考虑始终没有同意,这令纳兰容若的心无比失落。

康熙是个喜欢四处巡视的皇帝,江南塞北,纳兰容若都得随行护驾。皇上得到了一个满意的御前侍卫兼秘书,而纳兰容若恪尽职守地四处奔波,却异常疲惫与苦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很排斥汉武帝时代的弄臣东方朔,他认为东方朔只会取悦皇帝,是缺乏独立人格的臣子。他更羡慕唐朝的“四明狂客”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晚年回乡时,唐玄宗赐御酒挽留,皇太子率百官践行。

侍卫生涯中唯一令纳兰容若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康熙派他出使西域的索伦,宣抚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

彼时,纳兰容若带领数千名士兵穿越高山和沙漠,最后不负圣望圆满归来。他出色的政治及军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为边疆的安宁做出了贡献。

如果康熙能懂纳兰容若的心,此后允许他这样独立地做一番事业,他又怎么会那样失意?世人眼中的繁华锦绣,成了纳兰容若官场上最大的束缚。

康熙对纳兰容若是关爱有加的,只是作为帝王与表哥他无法明白,甲之蜜糖竟然是乙之砒霜。

无法施展抱负,只能陪王伴驾、维持家族荣耀的纳兰容若感叹自己: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2

父子失和,纯臣生在权臣家

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因精通满汉文化,又团结汉人学者,在康熙羽翼未丰时坚定地支持他,深得康熙的倚重。

他的职务从侍卫、内务府总管一路升迁至六部尚书,又担任武英殿大学士,最后官至太子太傅,可谓富贵逼人。

吴三桂等三藩称霸南方时,纳兰明珠力主撤藩。他协助康熙运筹帷幄,取得了平藩的最后胜利。他也因此功不可没,威望达到了巅峰。后期在治理黄河、收复台湾的问题上,纳兰明珠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纳兰容若的眼中,父亲顶天立地,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更是他引以为傲的英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纳兰容若发现父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表面上为人谦和,暗中却利用皇上的信任结党营私、贪污受贿。

康熙十六年,在疏浚下河工程中,纳兰明珠独揽朝纲,不执行康熙“便民、不害百姓”的政策,致使工程历时两年仍无法完工。

朝堂上,纳兰明珠与同为重臣的索额图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索额图拥戴太子,纳兰明珠就把朝中太子党的人全部排挤掉。

在纳兰明珠的经营与谋划下,纳兰府田产丰盈,日进斗金,到处是奇珍异宝,称得上富可敌国,纳兰明珠也成为不折不扣的一代权臣。

纳兰容若一向至情至性、洁身自好,他常年跟随康熙,深知皇上最痛恨大臣结党营私、玩弄权术。

眼看着父亲一步步走上不归路,自己又无法劝阻,纳兰容若的内心非常痛苦。父子俩表面上父慈子孝,实质上政见分歧很大。

曾经的英雄,变成权臣;曾经的少年,做了纯臣。

官场的失意本就令纳兰容若苦闷,父亲的行为更让他郁郁寡欢。

他的好友曹寅曾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

康熙二十七年,因为劣迹斑斑,纳兰明珠被御史参劾,遭到撤职和抄家的处分。此后不久虽官复原职,再没受到皇上的重用。

那时,纳兰容若已经病逝,没有看到家族没落的晚景。

3

情路失爱,多病多愁思无涯

在世人的眼中,纳兰容若是大清的宠儿,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爱情?

纳兰容若的初恋,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考证,说她是他的表妹,是府里的丫鬟,或者身边亲近之人的,都有。能确定的是,这段感情最后以失败告终,纳兰容若眼睁睁看着恋人离去,伤心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初恋的旧伤还未痊愈,转眼又添新愁。纳兰容若十九岁那年中了贡士,因为生病错过殿试。他自小患有寒疾,每次发作都要好些日子。

康熙十三年,就在纳兰容若身心受挫,情绪低谷的时候,家里为他迎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

卢氏是大家闺秀,从小随父去广州做官,后来回到北京。她温柔貌美、才华横溢,心胸颇为宽广,不是那种足不出户、毫无见识的女子。

卢氏接纳了丈夫纳兰容若的一切,对他悉心照料并多加抚慰。在包办的婚姻中,两个人却意外成了“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恩爱夫妻,完全不输给宋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

谁料幸福总是短暂,美好的婚姻生活不过三年,卢氏就在难产中不幸离世。纳兰容若失去爱侣万念俱灰,悼亡之音破空而起,他长久地沉浸在追忆卢氏的痛苦中。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卢氏去世后,纳兰容若续娶的官氏刁蛮任性,两人性格不合。几年后,他偶遇江南才女沈婉,被她清丽的容貌和出众的才情吸引,力排众议娶回家中。

当时满汉不通婚,沈婉是汉女进不了纳兰府,他只能将她安置在外,做一个毫无名分的外室。由于侍卫工作繁忙,纳兰容若与沈婉聚少离多。不到一年,迫于世俗的压力,沈婉无奈提出分手。

美好的恋情又转眼成空,纳兰容若难过地写下:

而今才道当时错,

心绪凄迷,红泪偷垂,

满眼春风百事非。

自小多病多愁,一生情路波折的纳兰容若,在爱情上总是得而复失。初恋、爱妻、沈婉相继离去,只留他一个人无限感伤

三十一岁那年,纳兰容若不幸病逝。巧的是,他去世的那天,正是亡妻卢氏的祭日。

愿这“一生一代一双人”,再不必“两处销魂”,从此在另一个世界,依旧赌书泼茶,你侬我侬。

4

每个人的成长,都脱离不了时代与环境的局限。

虽身处富贵,纳兰容若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生,他的内心世界更是少有人知,了解他的唯有那些真情的词句。

纳兰容若对待朋友不看门第与功名,只要志同道合便真心相待,他结交的多是“皆一时俊异”的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陈维崧、朱彝尊等等。

一等侍卫的尊荣,不是纳兰容若的志向。对他而言,曾经引以为傲的父亲,结党营私;唯一的知音人卢氏,不幸早亡;凡生命里重要的事,多不得志。

正是这样独特的阅历,使纳兰容若成为一个天才的词人,闪耀在清初的文坛。

清末民国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人说纳兰容若太过痴情,也有人说他身在福中不知福,更有人觉得他处事轻狂怪异。

无论怎样,纳兰容若就是纳兰容若,哪怕他是“人间惆怅客”,也依然风华绝代、独一无二。

纳兰容若最苦的一首诗(出身富贵的天才词人纳兰容若)(2)

作者简介:

锦瑟:读人间冷暖,写浮世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