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

关中平原的暮秋,田野麦苗青绿,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村庄与道路的杨树已开始七零八落的掉叶,屋舍上升腾起袅袅炊烟,迎接着冬日的到来。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2)

这天长安阴霾,去年同游黄柏塬的友人约了去郑国渠赏红叶。已去过的明推荐那里有山有水,还附了文图。临行变卦说脱不开身,不如余这般闲云野鹤之流自由洒脱,但旅途便缺了不少乐趣。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3)

亦去过的继军熟门熟路驾车引路,早九点从北郊走G65,转福银高速至三原口下,再转S107与S108和关中环线,大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郑国渠景区游客中心。因是淡季游人不多,门票半价。看介绍可选择步行或乘车两种方式游览,单程为13.53公里,于是选摆渡车直入景区。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4)

郑国渠对稍知中国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是一位名叫郑国的韩国人为秦国兴修的水利工程,与著名的都江堰齐名,2016年11月8日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这个被泽万世的伟大工程,却源之于一个疲秦的计谋。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5)

公元前247年十三岁的嬴政继位,虽然此时距离他成为华夏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大秦帝国的始皇帝,扫灭六国还有二十六年,但秦扩张的凶猛势头,已让六国喘不过气来。而弱小的韩国首当其冲,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韩桓王想出个“疲秦”的计策,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于泾水和洛水间穿凿条灌溉渠道,以期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迟泄嬴族东进的步伐。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6)

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花了十年左右时间,眼看就要竣工,郑国卧底的身份暴露,秦王大怒打算杀掉郑国。郑国辩解:“我初衷确实是来做间谍的,但这条渠道的开凿,对秦国大为有利。虽然使得以韩国延长了数年,但更为秦国建立了万世之功啊。”秦王觉得有道理,就让郑国继续主持完成了工程。疲秦之计竟成了强秦之策,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将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7)

大约十点半等游客坐满发车,三五分钟便开始行进于起伏盘旋的山路。不久进入幽暗的山洞,那里面蓝橙交错变幻的灯光,感觉仿佛正在穿梭时光隧道。用了两分钟钻出这个“郑国渠隧道”,天近地远,悬崖峭壁,映入眼帘的是由贾平凹先生题写的“泾河大峡谷”门楼,立即感到这儿怎么会有如此险峻的山峰与跌宕的深谷呢?但摆渡车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又穿过一短一长两个山洞,将一车人放在孔雀湾接待中心。在这里稍作停留,照了照龙须、龙涎两级几乎叠加在一起的瀑布,俯瞰了下面蜿蜒曲折的河道,又直径上车奔最后一程郑国湖去了。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8)

接下来的车程,留心数了数有骆驼岭、龙女峰、仲山、九曲十八弯、黑沟等大小六个,加上前面的共九个隧道。那隧道全部从坚硬的白云岩中开凿,如果不借助现代工具,其艰巨程度恐绝不亚于当年300里郑国渠的开拓。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9)

郑国湖实乃2009年下闸蓄水的文泾水电站,截断泾河所形成的水面,位于泾惠渠渠首的龙盘山下。湖长4.6公里,最宽处200米,库容998万立方米。它与上游正在建设的东庄水库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前两年去看过30公里外的坝址,建成后的大坝将高达230米,库容为29.87亿立方米,是陕西库容最大、坝体最高的水库,界时将锁住这泾河的龙王,会使郑国渠发挥更大的作用。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0)

这时铅云低垂,空中漂落下几点雨星,峡谷吹来丝丝寒风。几人都没带雨具,商议一下就不乘船游湖,尽可能等雨大之前,沿临崖步道观看大坝、浮云台等,步行至黑沟换乘点下山。这一段路大至一公里,植被多为杂草灌木,主要有连翘、麻叶绣球、紫丁香、六道木、枸杞子、酸枣等植物。奇特的是那一簇簇的黄刺玫,竟在这深秋寒风中绽放出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蕊,格外喜庆和惹人怜爱。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1)

大约走十分钟,耳际传来隆隆轰鸣,一湖碧波陡然跃入深渊,形成一道宽60米、高42米白色飞瀑。那瀑布上宽下窄,似万马奔腾、拍崖冲岸,荡起千朵浪花、万堆白雪,在坚硬的峭壁中凿留下许多半圆型的洞穴,千奇百怪、巍巍壮观。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2)

泾水自古水势汹涌、含泥沙量大,有“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之说。杜甫曾写到“旅泊穷清渭,长吟忘浊泾”,可见古时泾渭的孰浊孰清。正是泾河浊水的肥力滋养了郑国渠两岸的百万亩良田,遂使秦国强大。《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3)

再往前便是新建于妙儿岭前的浮云台,其台高距谷底足有百米,从危岩悬空伸向峡谷之中。站在由透明钢化琉璃构筑的浮云台上,心底还是有点发慌。不知谁家的小男孩,胆大顽皮的在上面玩起了滑冰游戏。据后来立志效法郑国、白公,修筑泾惠、洛惠、渭惠、梅惠等渠的李仪祉先生,在泾谷报告书中记载:这里“两岸壁立,高至二三百公尺。中为河床,宽仅四五尺。再上为洪门,土名鬼门关。”其惊险可见一斑。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4)

从浮云台往下走为如意崖、钓儿嘴、牧羊古道和泾岸险道,虽然不足一公里,但相对艰辛,是离水面最近与景色最美的地段。这里的路径全部为人工依山傍水开凿的石阶与石洞连接,或直上直下、或崎岖坎坷;泾水曲折回转,流速放缓,混浊的水面漂浮着一层枯叶;两岸怪石嶙峋,水蚀壶穴深潭,天成龙鳞、凤尾、龟仙等石形千奇百态;密林遮天蔽日,枝桠横生,由黄栌、乌桕、青榆、漆树等红叶树种,红黄紫绿相间,五彩缤纷,确为赏红叶的好去处。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5)

走至黑沟,已是气喘吁吁、汗出涔涔。这儿地形狭窄、洞穴密布,上为一线天、下则清泉水,浅池深潭中有锦鳞浮动。《西游记》中有载李世民欲救犯错的泾河龙王,不巧被魏征在梦中斩了。事因术士袁守诚能掐会算引起,袁心怀愧疚在此为泾河龙王立庙塑像。现建有龙王庙及洞天福地,供人游览凭吊。沟中崖壁上刻有:“颇有几分钱,你也要,他也要,给谁是好?不做一点事,早来拜,晚来拜,叫我为难。”耐人寻味。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6)

出了洞天福地,风停雨止。再次穿过“时光隧道”,路旁边找到“郑国渠首遗址”——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望着沽沽西去的渠水,不免又感叹这座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其西起今陕西泾阳西北王桥乡船头村西北,在此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道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流经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干渠总长近300华里,沿途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变得富庶甲天下,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7)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军直指韩国,此时的关中平原已经变成了秦国粮仓。疲秦之计成了强秦之策, 渠成15年,秦灭六国,实现了统一。秦以后历代继续不断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开凿有汉代的白公渠、唐的三白渠、宋的丰利渠、元的王御史渠、明的广惠和通济渠、清的龙洞渠,尤其是近代李仪祉先生重修的泾惠渠道。新中国成立后,陕西人民又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疏浚扩灌,使这条千年之渠继续延续它的丰收生命和大国复兴梦想的使命。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8)

(2019.11.19于文园,2673字)

郑国渠的简介(郝小奇郑国之渠)(19)

作者简介:郝小奇,笔名、 祁 河 ,曾任工厂党总支书记兼副厂长、市委副秘书长、西安日报社长。经济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编辑职称。现任黄土画派会员,黄土画派艺术报执行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