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1)

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2)

观演指南

01

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流传于邯郸市武安市冶陶镇的固义村。历史久远,具有宋代宫廷大傩遗风,是集迎神、祭祀、傩仪、队戏、赛戏和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于一炉的民间传统文化复合体。

武安傩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祭祀对象和形式独特;二是规模宏大,场面壮观;三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四是面具角色,原始古朴;五是鬼魂归宿到蒿里山的观念 古老久远。它的保护和再现,体现了农业社会五谷丰登、社会安宁的良好愿望,并对 人们进行敬老爱幼的道德教化,对研究当地的民间信仰习俗和社会生活,研究中国仪式戏剧的发生、发展和类型,提供了活的例证,也打破了国内长久以来“黄河以北无傩戏”的论断。武安傩戏均由锣鼓伴奏,剧目主要是三国及汉代以前的内容,剧情较为简单质朴。

在《岑彭马武夺状元》、《吊黑虎》、《吊掠马》、《点鬼兵》和《打十棒鼓》等出戏中, 都出现了"掌竹"角色,说唱半吟半唱,声腔古朴浑厚,念词多为七字句,大都押韵, 处于由吟诵向唱腔发展的过渡阶段。

2006年5月20日,武安傩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3)

剧目:《吊黑虎》

单位:武安市文化馆

02

河北赛戏

河北赛戏别名赛、赛赛,赛的本意是报祭,即具仪仗、鼓乐、百戏的迎神祭祀活动。赛戏是在迎神赛社中形成的以娱神为主兼以娱人的戏剧形式。赛戏表演原始古朴,没 有严谨的戏曲程式,多武戏,武打简单。现流布于邯郸市经济开发区、涉县涉城镇上 清凉村和索堡镇弹音村。

赛戏音乐非常简朴,各村的赛戏唱腔也不尽相同。武安柏林、邯郸东填池的赛戏 有简单的一对上下句旋律,不论何种角色均可反复演唱,上下句之间有一个固定的锣 鼓过门。涉县清凉店等村的赛戏唱腔则近似吟诵体的念白,旋律性很弱,用大锣、大鼓、 大号、大钹、唢呐伴奏,无弦乐器。锣鼓点与花会的鼓点相似。邯郸东填池的赛戏形成于元代,元代后期至明代为其发展、成熟期,清代中后期 至民国时期为其昌盛期。东填池赛戏演出时全村人都参与,戏中的所有角色分别由村民扮演,且世袭所扮演的角色。角色以须生、红净为主,无旦角或偶有旦角也是男扮, 且无唱白,只有动作。

东填池的赛戏剧目都是军事题材的君臣戏。表演时念中有唱,唱也似吟,唱腔与 道白结合。伴奏乐器只有鼓和锣,节奏明快,类似古代的军乐(击鼓进军,鸣锣收兵), 与表演内容相协调。开场多用求雨时“神鼓”套路,演出时一般用双锤两击,武打时用“三 不落”鼓点。

2005年6月6日,邯郸东填池赛戏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邯郸东填池赛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4)

演出剧目:《空城计》

演出单位:邯郸开发区东填池文明古赛剧团

03

怀安软秧歌

怀安软秧歌又称怀安秧歌、大秧歌,清光绪年间形成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第 六屯乡第九屯村,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有一定影响。

怀安软秧歌由于唱腔优美和顺,故名为“软秧歌”,有其独特的十一腔:【扭子】【紧 扭子】【三性】【流水】【扇风腔】【咳咳腔】【过街大腔】【哈尔腔】【四眼腔】【山坡羊】【苦腔】 等。唱词多由民歌歌词组成,精练生动,爽快流利,富有乡土气息。原有唱腔的下句 结尾都有"哎嗨"二字,现已退化没有。伴奏曲牌都借鉴于晋剧,文武场乐器也与晋剧 相同,演员演唱时从一种唱腔转化为另一种唱腔时必须另起鼓点,相互之间不能直接 过渡转化。

怀安软秧歌传统剧目有四十多出,保留上演的剧目有二十六个,经常上演的剧目 如《字差》《四御带》《七人贤》《借冠子》《锁御史》《猪八戒成亲》《打一棒》等。2007年,怀安软秧歌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5)

演出剧目:《字差》

演出单位:怀安县第六屯乡跃进软秧歌剧团

04

北词两夹弦

北词两夹弦别名柳子腔、小四股弦、蛤蟆翁,是河北省曲周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戏 曲剧种。它在鲁西南“花鼓丁香”基础上发展形成,是流行于黄河以北的四股弦和两夹 弦的支流。1938年流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称为柳子腔。现仅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 县侯村镇堤上村有该剧种演出活动。

北词两夹弦属弦索腔系,板腔体与联曲体混合组成,以板腔体为主。基本板式有 慢板、流水、三板、窜板头、娃娃、哭迷子、南词慢板、南词二板等。伴奏曲牌分唢 呐牌子和弦子牌,唢呐牌子有【慢板笛】【二傍台】【四大锣】等;弦子牌有【大救驾】【工 字开门】【五字开门】等。唱词常见十字句和七字句,节奏明快,灵活顺口,除老生 有时用二本腔外,一般都以真声演唱,吐字清晰省力,有事半功倍之效。主要伴奏乐 器有四胡、二胡、笙、笛等,由于演员行腔比较自由,伴奏常随唱腔灵活变化,也就 是所说的“弦包音”。

剧种剧目多以生(小生、老生)、旦(花旦、青衣、老旦、彩旦)为主,辅以丑角作陪衬。剧目内容多表现日常生活,有《田二红开店》《丢印》《安儿送米》《高奎举跪楼》《断堂》《小 二堂》《打蛮船》《雷姐出气》《王林休妻》《天雷报》《送子》《挑女婿》《棒打姻缘》等。

2009年,北词两夹弦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6)

演出剧目:《田二红开店》

演出单位:曲周县堤上村柳子腔剧团

05

武安落子

武安落子别名落儿腔、落子、河西落子、河东落子。清咸丰年间流入武安境内,流 行于邯郸市漳河一带。现在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河南省安阳市、新乡市及山西省长 治市等地区均有该剧种演出。

武安落子唱念使用武安本土方言。声腔为秧歌落子腔系中的一个支脉,唱腔结构以 板腔体为主,兼用少量曲牌。常用板式有慢板(澄清板)、老二板、流水板(二板、二性板)、 扣板、娃子板(八板、高腔娃子)、数板、念板、砍头句、散板、哭迷子、悲腔、喊腔(高腔)等;主要曲牌有【山坡羊】【耍孩儿】【赞子语】等。

武安落子演出剧目大都反映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辣酸甜,农村妇女的家庭生 活,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等内容。唱词通俗易懂、语言淳朴、泼辣、生动、夸张,具 有口语化、生活化、民歌化的武安色彩和地方风格。传统剧目有200余出,如《鬻儿记》《卖布》《借髢髢》《寒窑记》《徐策跑城》《天仙配》《寇 准背靴》《杨八姐游春》《打金枝》《十五贯》《三上轿》《两狼山》《蝴蝶杯》等;现代戏有《高 山流水》《洞房让妻》《红嫂》《江姐》《刘胡兰》《洪湖赤卫队》《红灯记》《沙家浜》等。

2006年5月20日,武安落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7)

演出剧目:《卖布》

演出单位: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

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日程表

秦之声折子戏大全(百戏盛典直播预告)(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