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沙慈鲷为什么头往下(大头鱼抗浪鱼刷存在感)(1)

张四春及其研究团队

名片

星云白鱼、大头鱼

星云白鱼、大头鱼分布区域狭窄,适应性较差,这种高原狭生性鱼类是适应高原中小型湖泊的特殊类群,它们的生物学特点,反映湖泊变迁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抗浪鱼

抗浪鱼属鲤形目,鳊鲌亚科,白鱼属,形如短梭,成鱼长至15厘米左右,其肉细、刺软、味香。全世界所有江河湖海里,只有抚仙湖生长有野生的抗浪鱼。

玉溪·江川开渔节刚刚过去,那几天星云湖周边的大湾、海门、老河咀、新河咀、螺蛳铺沿路俨然成了临时的鱼市,让这个美丽乡村舒展着丰收、祥和的生活画卷。白花花、肥嘟嘟的鱼儿成为盘中餐,让不少慕名前来的市民大饱口福,加之推杯换盏,满足感爆棚,至今回味无穷。

也有细心的市民发现,大白鲢、鲢鱼等喜获丰收,曾经产量剧减的大头鱼也开始多了。而近些年,濒临灭绝的抗浪鱼通过人工放流抗浪鱼苗,和实现人工繁殖等举措,时不时回到百姓的视野,刷点存在感;而星云白鱼却难觅踪影,难道是绝迹了吗?本报记者带着疑问进行了走访。

剑沙慈鲷为什么头往下(大头鱼抗浪鱼刷存在感)(2)

大头鱼

“玩过山车式”的大头鱼

通过每年增殖放流现年产达五六十吨

每年一届的开渔节已成为江川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鲢鱼、鲫鱼、鲤鱼……每逢玉溪江川开渔节,渔民从星云湖打捞上岸的湖鲜总是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到此尝鲜。此时,热情的江川人会呼朋唤友到家中相聚,客人来了以鱼招待。酒店、餐馆家家爆满,家家户户买鱼、品鱼,餐桌上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开渔节的江川,就是一个吃鱼的天堂。这其中,最为名贵的当属大头鱼,此鱼因含脂量和蛋白质高、肉嫩味美等特点而闻名,是鱼中之上品。历史上,大头鱼曾有过高产时间,每年的捕捞量占星云湖总捕捞量的50%以上,因为生态环境的缘故产量剧减。

2000年,在星云湖东岸成立了占地20亩的江川大头鱼原种站,通过增殖放流,让大头鱼又重新回到了普通人视线。2009年至2018年,江川区水产技术推广站10年间共向星云湖投放大头鱼夏花鱼苗945.3万尾,0.1~0.4千克/尾的大规格大头鱼鱼种25.4吨。

2011年至2018年,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大头鲤大规格鱼种6728公斤,增加大头鲤在池坝塘、水库中的覆盖率,大头鱼养殖实现江川适宜水域全覆盖。

据介绍,2015年,江川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昆明水产研究所共同调查显示,通过每年向星云湖投放3吨大头鱼鱼苗和100万尾5㎝左右的大头鱼幼苗,每年大头鱼产量可达五六十吨。如今,在江川当地吃到大头鱼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

“身价不菲”的抗浪鱼

开展人工放流等举措种群得到初步恢复

与星云湖紧紧相连的抚仙湖,两湖相交,大头鱼和抗浪鱼不相往来的故事仍在流传。和“邻居”大头鱼、星云白鱼一样,抚仙湖的当家鱼——抗浪鱼曾经也走到了濒危的边缘。2001年,抚仙湖内抗浪鱼的数量一度下降到0.9吨,资源已濒临枯竭,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500~2000元每公斤。

记者从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了解到,2007年开始,玉溪市人民政府通过每年的“6月6日全国放流日”“8·26抚仙湖保护日”“冬季抚仙湖增殖放流活动”等,在抚仙湖开展土著鱼种增殖放流活动,通过人工放流抗浪鱼苗,推动抗浪鱼自然增殖并逐步恢复其种群资源。

数据显示:至2018年12月止,12年来共放流抚仙湖土著鱼种抗浪鱼10431949尾、云南倒刺鲃(青鱼)102627尾、抚仙四须鲃(海心马鱼)27339尾,抗浪鱼放流比例占放流比例的88.6%。

连续12年投放抗浪鱼等土著苗种,使抚仙湖中的抗浪鱼产量逐年增加,种群得到初步恢复。加之宜良等地已实现人工养殖抗浪鱼,抗浪鱼逐步返回百姓餐桌,但因产量较低,在市场上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近几年,湖区抗浪鱼的价格一般在500-700元/公斤之间。

“难觅踪影”的星云白鱼

星云白鱼去哪儿了?

星云白鱼仅产于星云湖,与抚仙湖抗浪鱼外形极为相似,历史上是星云湖主要经济鱼类,产量高时曾经占星云湖渔产量的20%。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湖泊周边环境的改变、外来物种的入侵、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鱼类产卵场、索饵场等栖息场所受到破坏,星云白鱼的数量锐减。

2005年,江川当地县委、政府在星云湖东岸大凹跳鱼沟建成了池塘3亩,渔业部门科技人员便在此开展池塘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的探索试验研究,建成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2005年,渔业部门科技人员捕捉、从渔民手中高价购买野生星云白鱼1400条,在池塘中进行人工模拟自然生态驯化养殖,最终成活960条。通过科技人员十多年的繁育,现在基地保存可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1吨。

2014年、2015年,江川水产技术推广站曾向星云湖放流了5.6万尾星云白鱼,但由于湖泊生态环境的改变,星云湖土著鱼类只有靠长期的增殖放流维持一定的存量。如今在星云湖已难觅其踪影,步入濒危鱼类的行列。

剑沙慈鲷为什么头往下(大头鱼抗浪鱼刷存在感)(3)

星云白鱼

增殖放流等技术已趋成熟

江川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张四春,一直致力于云南特有珍稀濒危鱼种的研究、开发与保护工作。20多年来,在他和同事的竭力研究和保护下,星云湖和抚仙湖中的大头鱼、星云白鱼、抗浪鱼、杞麓鲤、海星马鱼等珍稀土著鱼类改变了命运,走出了灭种的困境,有的则暂时留住了根苗。

张四春告诉记者,建基地、开展试验研究、人工保护,并为增殖放流、推广养殖提供苗种及技术支撑,在保护中开发利用,是土著鱼类保护的必由之路。星云白鱼仅产于星云湖,对维护湖泊的水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星云湖水生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目前,湖中已经难以见到星云白鱼。

经过多年的精心探索研究,张四春和他的同事总结出的有关星云白鱼的人工繁殖、成鱼养殖、病害防控、增殖放流等技术已趋成熟,为保护和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在池塘人为条件下保护了土著鱼类物种资源。就如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3亩的水塘里,不仅保存了近一吨的星云白鱼“根脉”,还混养了星云湖珍贵土著鱼种大头鱼,抚仙湖珍稀土著鱼种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花鲈鲤、抚仙金线鲃、抚仙金线鲤等6个鱼种。

“水生生物的保护任重道远,需要各级各部门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如今星云湖已难觅星云白鱼踪影,步入濒危鱼类的行列,若不进行人工保护,终将逃脱不了灭绝的厄运。”张四春说,“十三五”期间,星云白鱼已纳入国家增殖放流计划,2017年农业部首次下拨星云白鱼放流资金10万元。(记者 李春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