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学校不生气(该如何教学生呢)(1)

最近工作中总是遇到教不会的人,每当我教的捶胸顿足的时候,就想到了《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综合以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启发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帮他表述。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再往下进行了。

以前公司一位培训管理部的经理跟我说,员工培训分三种,一种是不需要培训的,一种是培训了可以改进的,一种是培训了也没用的。所以我认为她的工作经验心得和孔子的理念是一致的,有些人学一样东西自己就会先学习查资料努力思考,自己认真想想就明白了,这种不用教。有一种是学习了努力思考了还是没有融会贯通,就需要点一下,也就是孔子说的这种要启发他。最差那一种是你跟他讲概念他听不懂,就算你跟他用某个实例讲,他不懂得举一反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的问题还是不会,就没有用心过,这种就不用再教了。 学生是否学的好取决于双方,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不往心里去,有啥用呢?你有没有过类似经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