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其实不光是互联网行业,任何一个行业和圈子都会有自己的黑话,但是为什么互联网行业黑话上了热搜,并且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了呢?本文作者站在舆论传播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互联网黑话泛滥现象。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1)

在字节跳动9周年庆上,张一鸣发表演讲《平常心做非常事》,就对这种现象表达了看法:

“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公司,都应该关注当下,不过分忧虑未来,不纠结过去。脱离平常心的表现,例如随便就All-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也是一种贪走捷径,比如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

演讲中,张一鸣特地念了一段用公司双月会材料里摘出来的词,拼凑出来的一段话: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2)

这种好好的话不能正常说,非要弄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词汇来表达意思,就是当前被热议的互联网黑话现象的真实写照。在互联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段子产生,例如:

  • “我们接下来将在几号几点在XX发布什么内容,会用到XX社交媒体账号……”
  • “我觉得你没有想清楚这个策划。”
  • “我们先开篇预热,拉高期待值……然后借势发酵,引起围观,为营销赋能……”
  • “对呀,你看这就清晰多了。”
01 “互联网黑话”话题传播分析

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不少网民都是“互联网人”,对于互联网黑话现象也有许多不吐不快的话。

“人物”杂志在发文的同时发起了讨论话题“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话题之下讨论有七千多条,阅读近3300万次。而且这篇引发讨论的博文转发也达到了5千多次,其中“谷大白话”、“无边桃炎”等大V的转发还形成了数个子传播圈。

2日,还有“凤凰网科技”、“新浪科技”等媒体账号及“大神说”、“今天WB倒闭了吗”等大V也对此话题进行了传播和讨论,这也导致当天“互联网黑话”的舆情热度空前高涨。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3)

对于互联网黑话,大家的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企业文化和互联网精神的一种体现,让职场小白快速成长为老手,甚至互联网人也在不断创造和强化黑话。

网友2migrant表示,“语言一直是权力的体现,不管是互联网黑话还是其他,加入一个语言体系就和像进入某种体系的投名状,语言背后的逻辑再潜移默化个体的思维,化成乌央央一片。”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故作深沉、“不说人话”,实际上毫无意义,徒增沟通成本。而且互联网黑话还引发了模因传播,部分网友根据黑话创作了一些令人捧腹的内容来嘲讽黑话泛滥的现象,称之为“新八股文”,吐槽“和小学生用字母缩写有何区别”。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4)

从识微商情舆情监测系统显示数据来看,互联网黑话成为热议话题之后,负面情绪占比出现了较大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互联网黑话的泛滥颇有微词。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5)

02 互联网黑话使用数据

仅从“互联网黑话”这个话题来看,整体情绪上大家并不是很认同黑话,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选择了“互联网黑话”话题中经常提到的一些词组(流量、布局、赋能、风口、抓手、闭环、顶层设计、打法、新零售、组合拳、推手、链路、矩阵式)做一个数据研究。

从下图可以看到近三个月来,这些词提及量在十万级到千万级不等,说明使用次数不少。其中“流量”、“布局”的提及量相对其他词高出一个量级,也侧面说明这两个词是比较出圈的。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6)

从媒体类型来看,新闻媒体显然更喜欢使用黑话。除了“流量”这样多圈层都在用的词,社交媒体使用占比能到26%相对较高,其他黑话新闻媒体的使用占比都超过了50%。

虽然互联网黑话起源和流行于大厂内部,但是由于新闻媒体的特殊性,其对社会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媒体介质有更大的影响力,如培养大众的欣赏趣味、引导舆论及推动社会迈向文明等。新闻媒体大量使用“黑话”在无形中培养和教育了大众语言表达方式,成为黑话普及的推手之一。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7)

03 黑话的流行

除了互联网,其他行业或者圈层都存在一些“黑话”,比如饭圈黑话、00后黑话、二次元黑话。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8)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9)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10)

黑话在一些方面有点像网络流行梗。譬如黑话如同多数流行梗一样是被创造出来的,又被人们二次创作、传播开来。不一样的事,黑话更偏向于专业性,有些甚至成为了“行业术语”。

次元有璧、隔行更是如同隔山,黑话像是一张圈层的通行证和身份证,比如某个网站的网友线下见面的暗号“天王盖地虎”对“宝塔镇河妖”,可以让人快速辨别对方是不是“自己人”。黑话也会衍变,比如“天王盖地虎”后面对应的暗号又变成了“小鸡炖蘑菇”。

在外人看来,这些黑话有些莫名奇妙看不懂,但是同类却可以从中解读,可以抵御了非同类侵入圈层,在群体之间完成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尤其对于小众圈层而言,这种抵御尤为重要,因为既然小众,必然或多或少有些东西不是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一旦被入侵可能导致圈层崩塌。但这种抵御同时也拉高了入圈门槛,对于互联网这样讲究开放性的行业来说,并不具有积极意义。

早期的互联网黑话是BAT这些大厂所塑造出来的,作为业内的领军者,其各方面都会被小公司们所效仿,前有狼性文化后有996、黑话等。通过使用者的不断强化,黑话其背后所代表的行业门槛和对从业者的支配性也在不断增强。

互联网黑话这种近乎加密的语言开始进入大众工作生活中,而且其更迭速度极快,从最早的“生态化反”到现在需要出一本互联网黑话指南,才能让人勉强跟上节奏,无形中拉大了认知差距和沟通成本。

而作为从业者在企业内多数没有话语权,只能依从规则。所以互联网黑话使用率高却引发各方吐槽,也是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一种嘲讽和反抗。

尤其是网络上不少大V本身就是互联网工作者,对此更是感触颇深,也在“互联网黑话”话题中不停发声,引发网友们的共鸣。通过二次创作来反讽来黑话泛滥的现象。还有人做了一套《互联网黑话测试》,称“为自己赋能”。这互联网味简直不要太冲了。

舆论的传播途径(从舆论传播角度看)(11)

语言具有反向塑造作用,人们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这类的语言便会反过来塑造人们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

互联网黑话确实能通过语言的统一化来构建企业文化和精神,但也被诟病在抹杀员工的个性表达,塑造出一个个千篇一律的螺丝钉,使人失去创造、创新能力,更是破坏企业内部良性竞争环境,让劣币驱逐良币。

无论是专业术语还是黑话,说到底语言是用来沟通的。

如果日常生活中想找爸妈要零花钱去网上买鞋,开口就是“爸,/妈,你能不能帮我赋能,咱们对齐一下需求,帮我强化感知,让我能够抓住流量风口,布局线上,打通底层逻辑,达到生态闭环?”我猜你爸妈不但不会给钱还会给你一个爆栗子。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更新迭代非常快且充满创造力的行业,人与人的沟通与其高深莫测让人不知所云,不如畅快直白更容易“对齐”让工作“落地”。

“语言自带门槛,不该自造门槛。”

本文由 @识微科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