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是同一天,节日的氛围与往年相比,更浓厚。

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在阳台上看到圆月的儿子,冷不防问了一个问题:“妈妈,每个月都有月圆的一天,为什么八月十五这天就是中秋节?”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中秋节就是一个能在这天吃到月饼的日子,从来都没有想过,中秋节为什么是八月十五。

上高中住校后,学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中秋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团圆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不论古今。中秋节有时候就像是一个温馨的提醒,远离家乡的游子,该回家看看了。纵使我们“身不由己”,无法与家人团聚,我们也能抬头看看月亮,遥寄相思。

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喜欢刨根究底的人,中秋节有何渊源,从没想过。直到被儿子问到上面的那个问题,我才有了“一探究竟”的念头。

八月十五真的叫中秋节吗(每个月都有月圆的一天)(1)

图片来自网络

陪着孩子一起探寻中秋节的由来,用绘本最好不过。

于是,我很快就从书架里找到了《中秋节》这册绘本。它是“中国记忆·传统节日”系列中的一册,与同系列其他绘本类似,都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节》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小女孩月儿,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月儿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她时常想念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中秋节这天,思念更甚。

八月十五真的叫中秋节吗(每个月都有月圆的一天)(2)

绘本封面

月儿的提问,也是众多小读者的疑惑,在绘本里都获得了解答。

一、八月十五为什么叫中秋节?

传说古时候月亮上有个月娘娘,人们会在八月十五月亮最大最亮的这天夜里祭拜她,慢慢地,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节日,叫八月节,而又因为这一天在秋季的中间,所以又叫中秋节。中秋节的这天晚上,人们都会赏月、吃月饼。

二、月饼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也有一个传说:唐朝时的一位大将军李靖打败了匈奴,在八月十五这天得胜回归。他拜见唐高祖时,正好有位商人献给唐高祖一块胡饼。唐高祖觉得胡饼和月亮都是圆的,很像,于是把胡饼分开,与大臣们一起分享。从此,人们就把胡饼称为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由此流传下来。

美味的月饼,小朋友自然也喜欢吃。月儿听完外公的故事后,也对月饼充满了渴望,她跑进厨房,正好看到忙碌的外婆,正在做月饼。我们跟着月儿的视角,还可以学到自制月饼的方法。

三、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

月儿问外公,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外公耐心地告诉她月亮变化的原理,而当月儿继续追问,月亮上黑乎乎的地方是什么时,外公除了告诉她原因外,又向她讲了关于月亮的故事和传说,比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后羿射日。

八月十五真的叫中秋节吗(每个月都有月圆的一天)(3)

吴刚伐桂

读完《中秋节》这册绘本,虽遗憾自己不能像故事中月儿的外公一样,对各种传说熟稔于心,但好在,我可以借助绘本故事,为孩子答疑解惑,与孩子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