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1)

传承千年“莆仙戏”,如今民间剧团却举步维艰

文:闻道 图:木痴

一场戏下来,有人凑热闹,有人看场面,有人听曲调,还有人把戏曲当做人生来理解。曾经全村人围坐在戏台下的喧闹,如今变成只有迟暮的老人在欣赏。莆仙戏有1000多年历史,比京剧还年长800岁。难道熬过千年风雨的莆仙戏也如台下老人一般步入黄昏吗?

民间剧团众多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2)

(莆仙戏“弄八仙”)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台上的莆仙戏女演员穿着华服、舞动着水袖、轻轻迈着步子、用莆仙话演唱着,即使不懂戏的人,看着也是一种享受。以前不富裕,一年下来看不到几场莆仙戏演出,只有在村里社祭活动祈祷才会请戏酬神。现在碰到村民要祝寿、还愿或者家里孩子考上大学等喜庆事,为了热闹也会请戏。虽然请戏的人多了,莆仙戏民间剧团仍面临很多困境。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3)

莆仙戏一团、莆仙戏二团、仙游县鲤声剧团是属于官方专业剧团,有政府的扶持补贴。据了解,目前莆田还存在120多个自负盈亏的业余民间职业剧团。这些剧团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但艺术之路格外的步履维艰。

都在苦苦支撑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4)

一般来说,一个民间职业剧团有20人左右的规模,平日的戏金通常在8000元上下,扣除七七八八的开支,所剩不多。民间职业剧团力量薄弱,并不是每天都有收入,都够下乡演出。剧团没有固定的收入,很难留住优秀的演员。好的演员“跳槽”折木而栖,演员之间好不容易磨合、排练的的戏因为一个人忽然离开,可能就演不了了。现在的老百姓想听到、看到纯正的莆仙戏很难。一个剧团不能稳定下来怎么谈继承、发展、创新?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5)

还没改革开放之前,莆仙戏演员很受地方百姓尊重。村民会拿着自己家里煮的最好饭菜到宫里招待辛苦一天的莆仙戏演员。如今,有些剧团的演员不仅要会唱戏,还要当厨师负责全团人的伙食。村里请了1天戏的话,当天晚上9点、10点多演员们唱罢就摸黑赶路回家。村里要是请了2天戏的,演员们一般就打地铺,席地而睡,直接在宫庙里过夜。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6)

由于艰苦的技艺培训,毕业后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莆田人通常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学唱戏。优秀的演员一渐渐老去,新生代的演员又寥寥无几。青黄不接的现状,莆仙戏的前途黯淡,不禁令人担忧。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7)

站在戏台下,放眼观众区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身影几乎看不见。 对于年轻人而言,莆仙戏冗长而乏味,枯燥而苍白。有些莆田的年轻人都听不懂莆仙话,更何谈听莆仙戏?戏迷越来越老,不仅年轻的莆仙戏演员少,观众群体的新生力量也严重不足。写自此,默默叹了口气,千年的莆仙戏难道只会渐渐弱化?

余音绕梁去何处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8)

莆田人一直很骄傲地说莆仙戏是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它曾经确实获得很多成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几年的歌仔戏、闽剧、高甲戏的风头已悄悄地盖过莆仙戏。

莆仙戏二团演员喻文福的全部戏(传承千年莆仙戏)(9)

山长水阔知何处,莆仙戏喧闹的背后尽是酸楚。花开花落,曲终人散。身为千年剧种莆仙戏能摆脱困恼几十年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