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五年,唐朝太子李亨在扶风和玄宗皇帝分道扬镳之后,便北上逃往了灵武,企图伺机恢复李唐社稷,可是玄宗皇帝想不到的事情是,在太子李亨到达灵武仅仅三天之后,太子李亨就悍然称帝,这位在乱世大唐中的新任帝王遥尊远在成都避乱的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

而这一切,当李亨派遣使者告诉玄宗皇帝的时候,李隆基才渐渐意识到,自己这位曾经的大唐天子早已经失去了天下民心,自己再也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能力,作为帝王被强行带上太上皇的桂冠,玄宗皇帝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可是,他除了选择默认和接受,已经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挽救李唐社稷。

在河北战场中,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围攻驻守在博陵的史思明的同时,听到潼关失守,天子出逃的消息之后,为了能够合理保存实力,他们开始缓缓从井陉口缓缓撤兵,退回了河东之地,随即带领着五万兵马奔赴灵武,唐肃宗李亨有了郭子仪、李光弼的兵马支持,整个朝堂才稍有和安禄山的燕军相抗衡的实力。

可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带领着精锐退出了河北战场,剩下常山、饶阳、平原郡的三个驻地守军就倒霉了,史思明在得知郭子仪撤回河东之地后,开始对河北战区展开了疯狂的反扑,饶阳、平原郡、常山这三颗钉在河北战区的钉子,自然成为了史思明的头号大敌。

唐朝安禄山之乱长安人口锐减(安禄山意外死于谋杀)(1)

首先被史思明强行拿下的便是常山,随即便拿下了常山东面的饶阳,而驻守在平原郡的颜真卿看着来势汹汹的史思明,索性带领着全部军队撤退到了江淮之地,在随后不久和唐肃宗合兵一出,伺机对长安城进行反扑。

唐朝安禄山之乱长安人口锐减(安禄山意外死于谋杀)(2)

如此一来,史思明就完全将曾经被郭子仪收复的河北之地全部收回,安禄山的势力瞬间大增,成为了遥领两京之地的大燕皇帝。


可是唐肃宗李亨会轻而易举的投降吗?很显然不会!作为刚刚上台的帝王,肃宗李亨太需要巩固自己的势力了,而巩固势力的前提便是自己有能力收拾旧山河,为了能够反扑长安,肃宗李亨从灵武之地辗转来到了凤翔。

肃宗李亨之所以要驻守在凤翔,是因为在丢失长安之后,凤翔成为了重要的物资供应点,江淮之地的物资从襄阳之地流转。无论是供应灵武,还是供应成都,凤翔是最为合适的中转站,所以肃宗镇守在这里不至于被安禄山的燕军强行切断命脉,而且还可以伺机对长安城进行反扑。

唐朝安禄山之乱长安人口锐减(安禄山意外死于谋杀)(3)

而宰相房琯更是自告奋勇想要前去收复长安,肃宗皇帝看着斗志昂扬的房琯,给他调拨了六万的兵马,房琯得到这六万的兵马之后,火速进行了一番部署,并且分为三路大军准备拿下长安城:

唐朝安禄山之乱长安人口锐减(安禄山意外死于谋杀)(4)

房琯试图用这三路大军强行围攻长安城,妄想一口吃掉长安城。在宰相房琯的眼中,三路大军纷纷侵逼长安城,拿下长安城仅仅只是时间问题,可是他不知道打仗不仅仅是需要庞大的军队支撑,还需要有一个头脑睿智的行军统帅。

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宰相房琯显然不适合作为行军统帅。

当李光进和刘桂哲的军队提前到达之后,房琯还没有等第三路大军抵达,就带领着率先抵达的两路大军在长安城的西面展开了大战,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房琯找来了两千多头牛,这两千多头牛都拉着战车,在牛车之后便是步兵,再往后便是骑兵部队了。

这种打法在长安城守将安守忠看来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他下令让将士们点燃草料,就在那么一瞬间,草料的浓烟弥漫在了整个战场的上空,而此时还恰恰刮起了东风,浓烟在东风的吹拂下不断涌向了房琯带领的两路大军的方向,这两千头牛看着这浓浓的烟雾,一下子全部受惊,纷纷掉头冲向了自己的部队,房琯的两路大军瞬间被两千头牛冲垮,而长安城守将安守忠抓住这个机会,发起了反攻,房琯的两路大军仅仅剩下了几千人逃离了战场。

也许是心有不甘,当杨希文带领的第三路大军抵达的时候,房琯又发起了进攻,这场毫无战略意义的进攻再一次被安守忠击溃,肃宗皇帝调拨给宰相房琯的这六万唐军就在房琯的儿戏中化为了泡沫。


此事刚刚登上帝位的肃宗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是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安禄山死了!!!

这个消息对于刚刚战败的肃宗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安禄山去世,他的反攻机会必然就会来临。

安禄山在横扫了整个李唐王朝的半壁江山之后,在洛阳城称帝的他却得了一场大病,随后他的眼睛就瞎了,而且身上涨了不少的恶疮。这样的结果对于已经荣登帝位的安禄山来说无疑是痛不欲生的,所以安禄山的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动手打人,打死的、打残的,几乎是不计其数。

而这一切都被安禄山的二儿子安庆绪看在了眼里,作为安禄山的二儿子,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可是当他的大哥被杀了之后,安庆绪理应成为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安禄山宠爱的是他自己的小儿子,未来的帝王之位很可能和安庆绪无缘。

唐朝安禄山之乱长安人口锐减(安禄山意外死于谋杀)(5)

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就要魂归九天,安庆绪便开始准备阴谋夺取帝位,他拉拢了安禄山身边的谋臣严庄、宦官李猪儿入伙,一场在洛阳城上演的谋杀案展开了序幕。

作为藩镇大将,作为大燕皇帝,已经瘫睡在洛阳城中的安禄山不会想到,自己自己竟然会死在自己儿子制造的一场谋杀中。

公元757年年初,这天夜里宦官李猪儿悄悄的进入了安禄山的寝宫,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了安禄山的腹部,体重已经高达300多斤的安禄山捂着腹部惨叫不已,随后死去。而安庆绪、严庄、李猪儿就地挖了一个大坑掩埋了安禄山的尸体。

随后,安庆绪成为了大燕国的新任帝王。


洛阳城有如此剧变,对于肃宗皇帝来说,此时是收复李唐江山的最好机会,可是他不会想到远在江淮之地的永王李璘在江淮之地燃气了战火,企图和肃宗李亨平分大唐王朝,可是李亨会答应吗?

听到永王李璘拥兵自立的消息之后,肃宗李亨赶紧派遣江淮之地的守军伺机扑灭永王李璘。

李璘开始带领军队从荆州出发占领吴郡、当涂、丹阳,这三个地方正好连成三角关系,永王李璘的目标很明确,他就是想要夺取江南重地金陵,凭借长江天堑坐地称王。

唐朝安禄山之乱长安人口锐减(安禄山意外死于谋杀)(6)

面对这种李唐皇族内部斗争的局面,广陵太守李成式展示了超高的军事天赋,他带领士兵占据广陵和瓜州,在位于长江北岸的这两块地方布置了大量的锦旗、疑兵,并且每天夜晚的时候都点燃大量的火把。永王看着这种情况,以为长江北岸已经屯集了大量的唐军,在深夜从丹阳逃跑,最终被江西采访使在驿站斩杀。

唐朝安禄山之乱长安人口锐减(安禄山意外死于谋杀)(7)

在风雨飘摇之际,唐王朝内部的这场“永王之乱”被顺利平定。

可是长安城仍然没有收复,大唐疆土仍然被大燕军占领着,肃宗李亨是否能够重振乾坤、恢复祖宗社稷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这位因为乱世而御极的帝王,他需要用自己的睿智、果敢来拯救这个王朝。这个被安禄山强行用燕北军团撕裂的盛世王朝,太需要一个救世帝王来拯救了。当然了,这位救世帝王的背后,他所能依靠的也仍然是那些忠肝义胆、忠君爱国的文臣武将,肃宗皇帝太需要这些人来支撑起他横扫燕北军团的梦想,他也太需要这些臣子们为他重新打造一个安定和祥的大唐王朝。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