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味蕾对美食的朝圣,如似信徒般虔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全州酸辣禾花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全州酸辣禾花鱼(桂林美食禾花鱼)

全州酸辣禾花鱼

这是一场味蕾对美食的朝圣,如似信徒般虔诚。

清晨微凉,启程到桂林全州县龙水镇万乡河一带寻找最时令的食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万树摇翠山未老、遍地稻菽千重浪的画面慢慢地出现在眼前,呼吸着山间田野的灵气,行车劳顿的感觉一扫而空。

在老友热情带领下,出发到他家的田间,去寻找稻田那隐藏在深处最鲜美的味道。田埂杂草丛生,行走之间,脚下发出的沙沙响声或许惊动了稻田里的小精灵,清晰地听到急速逃离的涌动声。我们很快地来到了面积约为一亩大、稻花遍野、花粉随风飘的稻田前,我透过禾叶惊喜地发现一条条小精灵在水撒着欢游动。老友也发现了这里的动静,他撸起裤角、拿着捕鱼网迅速地往下一捞起网,网中并带上一条鱼儿,为此,老友面带得意地看着我。刚来的时候,好友就吹嘘他是捕鱼高手,有多么的厉害。我见到网中的成果,由衷地给他竖大拇指,这身手不得不佩服。接过老友递过来的鱼儿,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此鱼体形约三根手指般大小,粗短肥美,鳞片细而透明。老友在来的路上就已经跟我介绍,今天的主角为乌肚鲤,为鲤鱼品中之一。但因它生长在稻田里,采食落水禾花,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村民在春秧插完之后,于水田中放养禾花鱼;待稻子成熟时,是禾花鱼最肥美的时候,它们的生命也随之结束。经过两个小时的劳累,我们捕捞到了三十多条,享受了一把捕鱼的乐趣,满载而归。

禾花鱼的常见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简易法,菜名为“鱼水之欢”,也就是水煮禾花鱼;另一种吃法比较讲究,菜名为“鱼水深情”,老友介绍道。水煮禾花鱼,是全州百姓的家常菜,煮鱼的同时,加些紫苏、姜、辣椒等,新鲜的鱼汤就做好了。而“鱼水深情”做法比较复杂:先将禾花鱼置鱼笼,入水中养两天,勿喂食,主要是排出鱼肚内的消化物。出笼时,从鱼鳃下部,小心挤出鱼胆即可。再置入冷水砂锅,加豆豉、生姜、酸豆角、酸海椒等调味料,施以猛火。至水开,加备用油煎的禾花鱼两条,以文火炖。开锅时,添入紫苏、生蒜。其中,加煎鱼的主要原因就是增加汤色,一锅“鱼水情深”做好了。

由于“鱼水深情”这道菜花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老友为我先准备“鱼水之欢”。在父辈的熏陶之下,老友对这道菜早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品质优良的鱼加上甘甜的山泉水才能把这道菜完美的味道呈现出来。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这道人间美味“鱼水之欢”终于完成了,其汤浓似奶,散发出独特的稻花香,令人食欲大动。我连忙夹了一块放入口中,清香慢慢地口中散出来,一片鱼凝聚了最鲜美的味道,吃与喝之间,味觉被精华和滋味拢住,无法自拔。它有鳜鱼之鲜嫩,却避其华贵;举草鱼之价廉,却避其草腥;呈鲫鱼之小巧,却避其多刺;比江、河鲤鱼更营养,却避其鳞粗刺多。清乾隆年间,皇帝微服私访至桂林,在全州品尝到了这道佳肴,颇有心旷神怡,通体舒畅之感,胃口大开。顿时拍案称奇,赞之为“鱼中珍品”,遂下旨,将全州禾花鱼钦定为皇室用品,逐年贡奉,自此禾花鱼盛行宫廷御膳房,享誉海内外。我庆幸自己能尝到这道似来自天上的美味,大赞!

田家邀客启荆扉,时有村翁扶醉归。秋入清湘饱盐豉,禾花落尽鲤鱼肥——清代名儒蒋琦龄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