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重庆市歌乐山上有一座臭名昭著的监狱——渣滓洞。

在这群山环绕、树木荫蔽之下,埋藏着无数革命先烈挣扎与坚守的回忆。

1949年,渣滓洞里迎来了一位新的女囚犯。

和其他人一样,她也经常面临敌人的严刑拷问,晕倒在血泊中。

但与众不同的是,生活在这暗无天日的“活棺材”里却总有人带着大包小包的衣食来探望她。

狱警对这名女囚更是礼让三分,尽全力满足其提出的要求。

不止如此,女人为在狱里开新年晚会,甚至敢与监狱长面对面谈条件。

而这位囚犯的待遇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背后的家族靠山。

原来,她是军阀杨森的亲侄女——杨汉秀。

可也就是这个身份,让其最后惨死在伯父手下。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

杨汉秀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初她为何会被国民党特务抓捕?

又为何还是受到酷刑?

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汉秀的传奇一生。

大家闺秀,迥然有异

杨汉秀,1913年出生于川东城内著名的杨氏家族。

她的父亲是杨森的二弟杨懋修。

凭借弟弟的势力,他成为了仅次于杨森的川东富豪。

作为杨懋修唯一的女儿,杨汉秀从小便受尽宠爱。

在她小时候,父亲就将家中的田产划分一大半到其名下。

只要杨汉秀有喜欢的东西,杨懋修都会千方百计托人买回来。

不过他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个女儿, 主要是因为杨汉秀并没有像两个哥哥一般只知享乐。

她自小便热衷读书,善于思考,有时还会在父亲与伯父对话期间发表自己的见解。

也正是这样,杨汉秀一直深得两人的欢心。

由于出身军阀家庭,她的生活中常有不同的革命人物出现,也经常听到父亲与人谈论国家大事。

因此,杨汉秀从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2)

杨汉秀

1926年,她见到了自己的“红色启蒙老师”——朱德。

那个时候,朱德受党组织和国民政府的委派,对还依附于吴佩孚的四川军阀杨森进行统战工作。

自然,对于贸然到访的朱德,杨森表面上显露出欢迎之态,多次邀请他到家中吃饭,期间杨懋修也做过几次东。

朱德常跟杨懋修讨论有关维护国家利益的话题。

每每这个时候,杨汉秀就偷偷躲在一旁。

看着朱伯伯有时抿茶倾听,有时拍桌而起激情演讲的背影,她不禁张大嘴巴、捏紧拳头看得出神。

尽管此时,杨汉秀并不了解朱德口中那些词语的具体含义,但一颗为民族利益奋争的种子已埋入她的心中。

巧合的是,那段时间杨森也常到家中与父亲唠家常。

杨汉秀经常听到伯父向父亲抱怨他的大儿子杨汉忻所做出的“反动”行为。

“懋修,你都不知道,我家那个儿子天天在外面给我惹麻烦。这一次,他竟然和学生混在一起去搞什么运动,被军阀的人给逮了起来,害得我只能放下脸面去求人。”

“哎呦,杨汉忻怎么会搞出这些事情来,太吓人咯,我得看紧了我家这几个孩子,尤其是汉秀,她脑子最活络。”

杨汉秀躲在一旁听着父亲和伯父的对话,对他们口中那位堂兄“闯下的大祸”产生了好奇。

趁没人注意的空当,她偷偷溜出了家门,找到刚被保释回家的堂兄。

杨汉忻见杨汉秀对自己的革命经历这么感兴趣,内心十分欣喜,连忙拉着她坐下。

后来,他向其讲述了各种学生运动,以及日本兵在北京城内对普通老百姓造成的伤害......

就这样,还在上中学的杨汉秀痴痴地听着堂兄讲述这些她从未经历的事情。

即便从未身临其境,但也不自觉被代入其中,她仿佛看到百姓在水深火热环境中不断挣扎的痛苦之状。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3)

年轻时期的杨汉秀

就这样,在两位前辈的启发之下,杨汉秀也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她开始阅读进步报刊,通过堂兄结交了更多的革命志士。

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杨汉秀渐渐确定了未来的目标。

不仅如此,被进步思想洗礼之后,她开始对迂腐庸俗的家庭产生了抵触心理。

杨汉秀不愿再听父亲谈及那些陈词滥调,围坐在一起吃饭时也将头埋在饭碗里,恨不得“隐身”起来。

有一天,父亲叫住了刚下学回家的杨汉秀,对她说道:

“你年纪也不小了,我帮你看中了一门亲事,他们家庭条件跟咱们差不多,你嫁过去对咱家也有帮助。”

父亲宣布完这则通知,转头就离开了,只留杨汉秀愣在原地。

等其回过神来,对父亲厌恶的情绪也到达了顶点。

她决不允许自己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嫁给一位从未谋面的陌生男子。

因为彼时,杨汉秀爱慕的是同她一样拥有进取精神的青年教师赵政和。

她决意摆脱家庭的束缚,于是来到父亲面前,直言:

“你给我安排的婚事我不同意,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我要跟他结婚。”

听到杨汉秀的抗议后,杨懋修愤怒地连话都说不出来。

他想不通自己的宝贝女儿为何要坚持嫁给一个穷书生。

父女俩僵持不下,还是在妻子的劝解下,杨懋修才勉强答应了孩子的婚事。

虽然不看好这桩婚事,但毕竟是自己的宝贝闺女,他自然会让女儿风风光光地出嫁。

杨懋修准备的嫁妆之奢华,令邻里咋舌,不禁暗自感叹:

“仅靠这些陪嫁,他们夫妇也能安享半生了。”

然而,这些在外人羡艳的物质财富,在夫妻俩眼中一文不值。

婚后,杨汉秀和赵政和便悄悄离开了四川,将所有陪嫁留在房内,仅带了一些盘缠就去上海求学了。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4)

杨汉秀(中)

不久后,赵政和考进了上海政法学院。

而初中学历的杨汉秀则用积蓄在家请了一位老师,准备等丈夫取得毕业证后就一起去海外留学。

然而,就在杨汉秀对未来充满期待时,丈夫却突然染上重病。

祸不单行,此时日本军队也在卢沟桥发起了新一轮侵略,百姓被迫卷入逃亡的浪潮中。

如此种种,杨汉秀不得不放弃出国计划,陪着丈夫返乡治病。

而最令她感到绝望的是,赵政和最终没能战胜疾病,在染病半年后不幸离世。

看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丈夫,杨汉秀顿时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几日,她才醒清过来。

可是,痛失所爱的杨汉秀对未来充满了无助与迷茫,整日浑浑噩噩,不愿出门、也不愿与人交流。

家庭教师朱挹清及时注意到了杨汉秀消极的状态。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他每天都给杨汉秀讲述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与敌人抗争的故事。

在朱挹清的感召之下,杨汉秀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中,用自己的力量为底层群众搭建出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为此,她请朱挹清当自己的引荐人,带她革命的中心延安去参与斗争。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5)

彩云映延安

1939年,在杨汉秀与朱挹清制定了严密计划,最终成功摆脱家族势力,并顺利赶到宝鸡。

众人本以为就此可以抵达延安,但没想到,日军在道路上设置了严密的封锁线,他们乘坐的卡车根本无法通行。

无奈之下,杨汉秀只好返回秦岭,在当地开始了教书生涯。

尽管在学校教书这段时光也过得十分有意义,但每当听到从外界传来日军侵虐国土、犯下惨无人道罪行的消息时,杨汉秀就感到焦急万分。

接应她的消息迟迟未送达,杨汉秀恨不得能长出一对翅膀直接飞到延安。

参与革命的热情一刻也耽搁不下去了,杨汉秀决议孤身一人前往山西。

而后,朱挹清帮她联系到了一位特派员。

此人名叫干玉梅,在她的引领下杨汉秀躲过了来自国民党的搜捕。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6)

朱德

经历了长达九个月的征程,1940年1月,她终于在五台见到了朱德。

朱德见到这位风尘仆仆的富家小姐后内心十分感动,他那宽大粗糙的手掌紧紧地按住杨汉秀的肩头,诚挚地说道:

“你肯抛弃曾经富足的生活条件,投身于革命事业,实在是了不起,我会带你去延安,一同参与革命。”

随后,杨汉秀便顺理成章加入朱德率领的部队,开始向延安地区转移。

一直到同年4月,大部队到达延安。

而刚一抵达延安根据地,杨汉秀就正式更名为吴铭

这也意味着,她与杨氏家族正式断绝,一心为民族奋斗。

在延安,杨汉秀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她先后进入延安女大和鲁艺美术系学习,参与过爷台山战斗,也在当地做过教员。

然而,根据地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7)

杨汉秀

杨汉秀还是因为身份特殊,遭受了一系列磨难。

彼时,延安地区曾爆发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抢救失足者运动”。

那场运动中,杨汉秀因出身于军阀家庭的背景而被怀疑,甚至被当作重点审查对象而遭到关押。

关押期间,尽管她多次强调自己的清白,但审讯人员始终不信,反复逼问她参与革命的真实目的。

朱德得知杨汉秀的情况后,立马赶到中央社会部,找到了审讯杨汉秀的几位同志,当面斥责他们说道:

“她一个军阀小姐,愿意放弃富裕的生活,孤身一人不远万里赶到延安,这怎么不能说明问题!”

几位审讯员看着眼前神情激动的朱德司令,内心不觉感到震颤。

他们即刻终止对杨汉秀的审讯,并找到当初护送杨汉秀进入山西的干玉梅,取得证明材料,当众为杨汉秀正名。

时隔七日,杨汉秀终于能够再次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只见她颤颤巍巍地迈出囚牢,双眼早已饱含泪水,其颤抖着抚平衣衫的褶皱,然后望向远方。

或许她已整顿好心情,重新面对革命道路上等待着她的千百道沟壑。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8)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杨汉秀一直留在延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并于194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等到战争宣告胜利,杨汉秀的革命事业也还未结束,甚至可以称作才真正开始大放异彩......

深入虎口,无所畏惧

1946年初,杨汉秀被抽调为回川的党员工作者之一。

只是作为一名身份特殊的共产党员,她早就成为国民党重点跟踪对象之一。

果然,一下飞机,便有几名便衣特务牢牢地跟住杨汉秀。

只是参与革命工作多年的她也不是好欺负的。

杨汉秀马上就察觉到异样,但依然有条不紊地办理手续并叫了一辆车返回家中。

刚到家,杨懋修看到饱经风霜的女儿,心中充满怜惜,口中念叨着: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出去这么一趟,苦也受过了,以后就不要再干这些事了。”

说罢,还给了她一大笔钱。

而反观杨汉秀,她表面装作将父亲的教诲全部听了进去,一边笑着点头,一边手下父亲的“好意”。

但实际上,她拿到钱就赶快派人购置了六七十条枪支,秘密地将当地佃户集中在一起,进行武装训练。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9)

杨汉秀

原来,此番杨汉秀回家的重要目的,就是将家中的田产从两位哥哥手中抢来,再利用变卖所得的钱财为潜伏在传动地带的党组织添置武器装备。

如今,父亲的意外之举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两个月后,杨汉秀率领着一支神情盎然的队伍堵在杨家庄园门前。

把守的哨兵看到首领是杨大小姐时,赶紧命人通报。

这是,只见杨汉秀昂首坐在马上,大喊道:

“见到本小姐回来了,还不把吊桥放下来。”

哨兵面面相觑,一时间没了主意。

两位大哥听闻此事后,连忙赶到门前。

看着威风凛凛的妹妹,他们也慌了神。

见状,杨汉秀一手扛着枪支,一手拽着马绳,毫不犹豫地质问道:

“两位哥哥,我的那份家产还在你们手里,你们何时归还?”

两位大哥都不敢抬头看向坐在马背上的妹妹。

最终迫于压力,只好将属于杨汉秀的家产全部归还给她。

杨汉秀拿到家产后,马不停蹄地将其悉数变卖。

其中大部分钱财都转到了四川地下省委,用以购买药品、枪支。

在杨汉秀的支持下,地下党物资日渐充盈。

然而,好景不长,1949年4月,国民党在华莹山抓获了一名交通员。

在严刑拷问之下,交通员交代出游击队目前的物资都是一位外界人士援助的。

国民党沿着这条线索很快便查到了杨汉秀。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0)

杨森

只是,考虑到杨汉秀的特殊身份性,且拥有一定的武装势力,国民党军方决定先调集了一批士兵趁夜色围在杨汉秀所居宅院,伺机而动。

那个时候,正在房内的杨汉秀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

等到侍从前去应门时,乌泱泱的一群士兵如蝗虫般涌到院子内。

听见动静,杨汉秀揣起一把手枪就走到院子内。

还没等她说话,为首的军官面带笑颜地说道:

“杨小姐,您恐怕要跟我们走一趟了。”

“我可以跟你们走,给我十分钟,让我去收拾一下,我总要拿件衣服的。”

杨汉秀早已在心里做好准备,说完,她便头也不回地转身回到房间。

然而等她前脚刚走,狡猾的军官就对旁边两个士兵使了个眼神,让他们默默地跟着杨汉秀走进屋里。

而这时,杨汉秀则在屋内装着找东西的样子,将一张藏于衣袖的纸条塞进了在旁边帮她收拾行李的小厮手中。

小厮没有声张,只是握紧了手中的纸条。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1)

杨汉秀(右)

任务完成后,杨汉秀头淡定地走出房门,对着等待在旁的军官说道:

“走吧,您带路吧。”

就这样,她坐上了开往监狱的轿车。

而那张写着“立刻转移”的纸条当晚便由小厮送到了组织内,及时遏制了一场更大的风暴。

锒铛入狱,险象环生

杨汉秀起先被关押在重庆老街监狱内。

因为上级批示还未下达,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待。

不仅没受刑,还住在单人牢房,平日甚至可以在院内随意走动。

那段时间,监狱内的其他被捕同志总能看到一位身穿囚服的女人四处闲逛,逢人就笑眯眯地打招呼。

只是受时局影响,没过多久她便被转移到渣滓洞监狱。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2)

而在当时,杨汉秀的身份早已不是秘密。

狱友们在她进入监狱的第一天,便知晓了她军阀侄女的身份。

情理之中,所有人对她的动机都产生了怀疑,刻意与她保持着距离。

然而,事实是,杨汉秀进入渣滓洞后,杨森便默许了特务们的变态行为。

言外之意,其所有特殊待遇都被取消,每日迎接她的是老虎凳、辣椒水等酷刑。

也正因此,看到同样也在接受严刑拷打的杨汉秀,狱友们内心也开始疑惑:

“难道她真的和杨森毫无瓜葛?”

最终,她们将心中的疑虑抛给了杨汉秀,问道:

“你不是杨森的侄女吗,为什么…”

她们一边说,一边将眼神转移到杨汉秀身上的伤口处。

“我和杨森早就断绝了关系,现在我只是共产党员。”

杨汉秀大方地坦白了自己的身世并将曾经参与革命的经历与此次被委派到重庆参与的任务内容悉数讲述给同伴们听。

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法让狱友们紧张的神经稍微有所松动。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3)

(今)渣滓洞

而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彻底改变了她们的想法。

当时,尽管杨森同意特务可以对杨汉秀施刑,但这条命令也只有内部人员知晓。

外界人士还将她视为杨森的侄女,不少人特意赶到渣滓洞内探望杨汉秀,希望通过说服杨汉秀脱党,来巴结杨森。

正当杨汉秀窝在牢房里的时候,两位特务来到牢房前,严肃地说道:

“杨汉秀,有人来看你了,快点出来。”

周围的狱友紧张地望向杨汉秀。

她们从未遇到过进了渣滓洞还能被探视的人,内心不禁缩成一团,害怕杨汉秀出去后将所有人的身份信息全盘托出。

等到她走后,牢房中的同志们紧张地聚在一起。

“如果她把我们供出来了怎么办?”

“我就说她肯定是国民党的特务!”

在焦灼的讨论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这时,牢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所有人抬头望过去。

只见杨汉秀笑眯眯地提着两大包裹东西又走进了牢房。

杨汉秀一坐下,便迅速解开包裹,琳琅满目的食品与衣服从包裹内涌现出来。

它们鲜艳的颜色瞬间点亮了这间阴暗的牢房。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4)

监狱内

杨汉秀招着手,激动地说道:

“大家快来吃东西了!”

众人围到跟前,顾不上吃东西忙问杨汉秀刚才见了什么人。

“是杨森家的两位姨太太,来劝我脱离共产党的,我不答应,我告诉他们迟早有一天共产党会胜利的。”

杨汉秀漫不经心的话语回荡在狭小的牢房内。

而一句“共产党会胜利”更是激荡在每个人心中。

这一刻,她们相信眼前这位与他们拥有共同信仰的女子一定是同志。

众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着新鲜的食物,杨汉秀喜洋洋地说道:

“我已叫她们下次多送些食物来,这样我们就不会饿肚子了。”

果然,隔三岔五便有人来探望杨汉秀。

就这样,被关押在渣滓洞的共产党员也偶尔可以过上填饱肚子的生活。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5)

杨汉秀(画)

除了食物,杨汉秀还将希望与快乐带给了生活在渣滓洞的同胞们。

1949年1月,眼见春节将至,又听到从外界递来我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同伴们都受到了鼓舞。

这次与众不同的春节也承载着他们的希望。

所有人热心地筹备着这次特殊的春节,杨汉秀提议:

“我们虽然不能出去过节,但在这里也要把节日过得热闹,不如去找黄茂才(监狱看守)商量一下,我们也搞个联欢会。”

众人听到杨汉秀的提议后纷纷叫好。

作为代表,她找到了看守黄茂才进行交涉:

“我们想举办一个联欢会,你们在旁边监视着就行,我们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的。”

黄茂才本身对于当下的局势就产生了动摇之心。

见有机会可以讨好共产党员,他自然不会放过,便假意严肃地说道:

“举办联欢会可以,但只给你们一个下午的时间,所有人都必须在广场内活动。”

就这样,在春节当天,所有人走出牢房聚集在看守所的空地上。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6)

渣滓洞

杨汉秀还特意把被面围在腰间带头扭起了秧歌,带动着同胞们唱起了红色革命歌曲。

尽管墙头上布满了黑压压的机枪,但所有人仍无所顾忌地放声歌唱、舞蹈。

这是他们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春节。

虽然众人身着囚服、脚戴镣铐、身体上还布满伤口,但在歌声与舞蹈中,这些充斥着痛苦的回忆已荡然无存。

他们看到的只有胜利的曙光。

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就在离重庆解放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一场惨烈的火灾灼伤了人们的希望,也再次点燃了杨汉秀心中的怒火。

黎明降至,英勇就义

1949年9月2日夜晚,面临国民党撤退在即,杨森不想将自己苦心经营八年之久的城市拱手让给共产党,于是指使特务在天朝门一带点燃了火种。

霎时间,火光四溢,百姓居所瞬间被点燃,人们尖叫着、哭喊着,街道变成了炼狱,群众死伤无数。

此时的杨汉秀已因伤病被杨森接出了渣滓洞,但仍被软禁在家中,时刻有人看管。

当她得知此事后,当即冲出房间,对着杨森家人的面义愤填膺地指明这场火灾就是某人有意为之。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7)

杨森

目的就是将这盆脏水泼在共产党身上,甚至不惜以牺牲百姓为代价。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杨汉秀话语的矛头直指杨森。

看着杨汉秀因愤怒而瞪圆了的双眼,所有人心虚地低下了头。

后来,杨汉秀的此番行为还是传到了伯父耳中,杨森心想:

“杨汉秀,留不得了。”

同年9月17日晚上,一批军警闯入杨汉秀房间内,将一副冰冷的镣铐戴在了杨汉秀的手上,她再次被捕入狱。

期间,杨森曾决心再给杨汉秀一次机会,便派人到杨汉秀牢房内劝导她脱离共产党。

杨汉秀诚挚地看向眼前的特务,语重心长地说道:

“眼下的形势早已倒向共产党,只要你肯加入共产党就还会有未来。”

杨森没想到杨汉秀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仍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看守所所长的号码......

1949年11月23日下午,杨汉秀被几名特务推入一辆小轿车内。

因为被蒙住双眼,她只能听见小轿车穿过喧嚷的街道逐渐向僻静处开去。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8)

歌乐山烈士陵园

随着耳边的声响逐渐减弱,杨汉秀的内心也愈发平静。

回想自己加入共产党的这十年,她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与骄傲。

这时,一根麻绳牢牢地套在了她的脖子上,杨汉秀在一片宁静中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而后,特务将死去的杨汉秀丢在了一座碉堡旁边的土坑里。

这一天,距重庆解放仅剩六天。

岁月悠悠,终得相见

等到重庆解放后,党中央曾多次派人寻找。

尽管而后得到了有关杨汉秀同志已经牺牲的信息,但关于尸骨下落的信息一直不明了。

一直到1975年夏天,一位在歌乐山附近务农的农民突然掘出一具戴镣铐的女尸。

后经过专家对尸骨的鉴定,确认这正是杨汉秀的尸骨。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19)

杨汉秀遗骨安葬仪式

事实上,就在中央寻找杨汉秀尸骨的时候,有一位女士也在四处打听。

她叫李继业,是杨汉秀的小女儿。

1948年,杨汉秀在生下她两个月后,便着急赶往龙潭参加武装起义,将李继业托付给邻居照顾,也就是现在的养母。

出于谨慎,杨汉秀并未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化名为杨益秀。

所以,就连李继业的养父母也不知她的真实姓名。

而李继业是在13岁那年,从老师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是一位烈士。

自此,她便开始踏上了寻找亲生母亲的道路。

但由于她掌握的是化名,所以一直没有进展。

终于,在其28岁那年,通过与母亲前同事的交流,李继业才找到了杨汉秀最终倒下的那片土地。

1980年11月25日,李继业来到了歌乐山烈士陵园参与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

14年前的无名女尸:歌乐山老农挖出戴手镣的女尸(20)

这位只存在于旁人口中,从未谋面的母亲如今化成了一块块碎骨被装进了盒子内。

尽管李继业未能与母亲面对面谈话,但母亲的精神已通过众人之口传递到她的心中。

这份精神也将一直伴随着李继业走过未来的旅程,成为她一生的精神支柱。

后记

杨汉秀和众多革命先烈一样倒在了胜利的前夕,但历史却将他们的故事保存至今,让我们永远铭记有一位名叫杨汉秀的共产党员。

她可以坚定地舍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即使身处黑暗也要挤出一丝光明照亮同伴,她凭借过人的胆识一次次击垮了敌人嚣张的挑衅,秉持初心,成为了群众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1]晓农 ,张建朝.“最伟大的军阀叛女”杨汉秀[J].党史博采,2004(04):19-22.

[1]李继业.我的妈妈杨汉秀烈士[J].红岩春秋,1996(06):16-22 1.DOI:10.16684/j.cnki.hycq.1996.06.004.

[1]刘邦琨.忆渣滓洞监狱里的“杨大小姐”——访渣滓洞监狱脱险志士盛国玉[J].党史纵览,2003(01):3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