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7624/,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代兹”号油轮在湾内触礁搁浅。随后的几天里,一千万加仑原油泄漏入海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1)

搁浅后的油轮,出海之时,它满载着五千三百万加仑原油。图片:U.S. Coast Guard

原油在海面上扩散,污染了两千多公里长的海岸。数十万只海鸟和不计其数的鱼类在黑色死神的怀抱中痛苦地死去。没有什么当地生物可以幸免,海豹、虎鲸、白头海雕都在受害者之列,还有沿岸居住的将近三千只海獭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2)

死于“埃克森–瓦尔代兹”号石油污染的海獭。图片: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 wikipedia



我们爱它,我们伤害它

今天,有超过十万只海獭生活在太平洋北部的沿海地区,它们的萌照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以牵手、怀抱小海獭、用石头砸贝壳等等行为和天然表情包的萌态受到人们追捧。

海獭依靠厚厚的毛皮里储存的空气来漂浮和保暖,糊了一身石油的海獭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冻死、溺死。在理毛时摄入的石油则会对海獭的消化和排泄系统造成严重损伤。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3)

图片:Donna Ikenberry



噩梦的开始

十八世纪以前,整个海獭物种大约有15~30万只个体,分布范围西起远东的库页岛、堪察加半岛,向东延伸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从阿拉斯加南部沿海一直分布到现在的加州地区。居住在库页岛一带的阿伊努族和白令海峡地区的阿留申人会捕猎海獭,利用它们的毛皮和骨头。海獭嬉戏玩耍、抚育幼崽、使用工具的形象也在这些沿海土著民族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神话中天神的信使,或者殉情恋人的化身。人和自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平衡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4)

阿留申人的小雕刻,捂脸的海獭。图片: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局面在十八世纪初发生了变化。1741年,著名的白令船长率队对北太平洋进行了第二次探索,回程在科曼德尔群岛船毁人亡。幸存的船员踏上群岛的陆地后,却发现当地生活着大量海獭,因祸得福的俄国人剥下大量海獭毛皮。他们带着近一千张毛皮回到西伯利亚,这些精美皮货的毛发密度达到哺乳动物之最,可以卖到当地紫貂皮价格的二十倍。海獭们的噩梦由此揭开序幕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5)

图片:North Wind Picture Archives / Alamy Stock Photo


白令探险队的遇难。这批人里有一位后世有名的德国博物学家格奥尔格·斯特勒,他发现并命名了小绒鸭、暗冠蓝鸦、北海狮、大海牛等北极动物以及海獭。


比淘金热更疯狂的“软金”潮

从十八世纪初开始,大捕猎持续了上百年。1745年,科曼德尔群岛的海獭已经消失;俄国人开进了阿留申群岛,最初从阿留申人手中收购海獭毛皮,后来演变为屠杀并逼迫土著捕猎。仅仅二十年后,猎人们进入了阿拉斯加。1799年,俄美公司获得沙皇特许,垄断了远东-阿拉斯加的皮草贸易,后来(由于虐待土著)被俄国海军接管,变成了国有公司,经营范围远达南方的加利福尼亚地区。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6)

1892年阿留申群岛上被猎杀的海獭旧照。图片:Archival Photographer Stefan Claesson / NOAA

美洲大陆上的其他势力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肥水。墨西哥和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的西班牙人在南方开杀戒;大名鼎鼎的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从印第安人手中买入海獭毛皮,又亲眼见证了这些“软金”在中国的高价热销;消息一出,英国人和美国人蜂拥而至,在北美西海岸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皮草贸易。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7)

海獭目前的分布范围 制图:Darekk2 / wikipedia;数据:IUCN(2015)

和那个年代北美大陆的皮草生意相比,后来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在地理规模上只能算小打小闹。在陆地上,落基山皮草公司探险家小李子休·格拉斯勇斗灰熊,带领猎人们捕猎河狸;而在太平洋沿岸,成千上万的海獭经由海上贸易链条变成了中国贵族的大衣领子和俄国人家里的装饰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8)

图片:characterconceptsblog.com



故事里,噩梦在延续

19世纪初,俄美公司开始限制海獭捕猎,阿拉斯加地区的种群数量一度恢复到十万只,然而1867年美国买下了阿拉斯加,重启了皮草生产。出来混总是要还的——20世纪初,野外的海獭数量已经再也支撑不起这个昔日的庞大产业,伦敦市场上海獭奇货可居,价格是二十年前的十倍。1911年,俄、日、英、美四国签订毛皮动物保护公约,停止了海獭捕猎。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9)

“海獭筏子”,海獭们会用海带互相缠住彼此,以防被海浪带入深海。图片:Lynn M. Stone

现在,海獭仍被IUCN定为濒危物种,除了虎鲸捕食、渔网缠绕、盗猎等,最大的威胁大概还是海上原油泄漏。在北美西岸,海獭种群集中分布在小片海域,原油泄漏等原因就可能让它们“团灭”。当地试图在另外的海域引入海獭,作为“备份种群”。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10)

海獭种群。图片:Tom & Pat Leeson



故事,还将继续

今天,海獭在我们眼中从经济动物转为了表情包。但,海獭的故事不止于此,它们或许才是那个“拯救了世界的吃货”。海獭是浅海大型褐藻(就是海带)林生境中的关键种,它们每天“瘫”在海面上嗑海胆海螺,后者才不至于数量泛滥把藻类啃光。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11)

吃海胆的减碳先锋。图片:Godfrey Merlen

健康的海藻林,是生物圈吸收二氧化碳的生力军,海獭的功劳可见一斑。大捕猎时期海獭数量锐减导致了海藻林退化,甚至间接压垮了以海藻为食的大海牛种群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12)

海藻林中的美丽身影。图片:Francois Gohier

写就的历史已不能改变,已经离开的身影也不会回返。故事从1741年白令船长的探险开始,今天的我们仍在故事中。1768年,大海牛灭绝,幸好,小小的海獭挺了过来。也许,珍惜眼前多样的生命,就是最好的下一步。

原来海獭的口袋长这样(海獭的故事我们爱它)(13)

图片:Mike Baird


珍惜这颗有海獭、有海藻的星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