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深南大道(深南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许多人因为这条大道爱上深圳。当你第一次来到深圳,行走在绿树成荫、笔直宽阔的深南大道,路两旁时而花团锦簇,时而高楼林立,美丽的街景或许会让你对这座城市充满憧憬,决心在深圳闯出一片天地。

深圳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深读深圳他用镜头记录深圳38载巨变(1)

陈宗浩的镜头记录下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前后变化

时间回到30多年前,彼时的深南路从东往西,罗湖段路旁建筑以三四层为主,福田段路两旁均为荒地,车辆驶过扬起阵阵尘土,南山段则为一片水田……三十年沧海桑田,深南路的巨变,被一位把业余爱好发挥到极致的摄影师用镜头一一记录。他就是家住深圳南山的摄影师陈宗浩,现年77岁。从1984年开始,陈宗浩跋山涉水,用镜头记录下深圳这座城市的每片城区,并参照照片,手工绘制城市景观主题素描画。其与好友一起创作的102米城市景观主题素描画,成为“最长的城景主题素描长卷(团体)”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徐徐展开的长卷好似沿着深南路一般,将这座城市展现在观者眼前。

把摄影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陈宗浩,海南博鳌人,1980年调来深圳,原深圳南油集团机关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2005年退休,是无数特区拓荒者中平凡又特殊的一位。“说起摄影,并非我的专业,起初只能算是我的业余爱好。1984年,因为工作需要,公司购置了一台进口相机。在那个年代,这台相机是非常珍贵。公司分派给我使用,简直是如获至宝。”陈宗浩告诉记者,从那以后,他就走上了摄影的道路,用这台相机拍下了深圳每一个城区的大场景,“2010年以前拍原关内地区,2010年以后开始拍摄原关外地区。虽然后来也换过几部相机,但深圳的老照片都是使用这台相机所拍摄,包括深南路的变化。”

陈宗浩拍摄的第一张深南路老照片是1984年的罗湖区深南东路,现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门口路段,路旁一家“附城医院”为一栋3层小楼房,地王大厦所在地还是一片空地。第二张照片为1984年的深南上步路段,可见建设中的红岭大厦。第三张来到了南山段,如今的高新科技最强区,在当时还是一片水田,深南路北侧种植了水稻,南侧养殖鱼虾。第四张深南路老照片来到了1998年,照片中的深南路福田中心区路段已有两栋高楼,分别是特区报业大厦和投资大厦,而市民中心所在地还是一片黄土地。时间来到2008年,陈宗浩镜头中的深南路已经完成了“蝶变”,高楼林立、花团锦簇、绿树成荫。

38年来,凭借着手中这台小小的相机,陈宗浩通过镜头,用见微知著的画面捕捉到了深圳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无数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绘制世界最长城景主题素描长卷

陈宗浩不仅用一个小相机记录了深圳的沧桑巨变,还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里绘制了“最长的城景主题素描长卷(团体)”,成为了这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1984年至今,陈宗浩一直住在深圳南山区的南油宿舍。宿舍最里间一个约6平方米的房间便是他的办公室,桌旁堆满了近百个铅笔头,墙上悬挂的“WORLD RECORD”无疑是陈宗浩最得意的证书。

深圳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深读深圳他用镜头记录深圳38载巨变(2)

陈宗浩说,一开始相机都是黑白胶卷,没有玩过彩色胶卷,而且一开始进口的相机都是英文说明的,又看不懂,他也不知道彩色跟黑白拍摄起来有什么区别,只好自己琢磨。而且当时还没有照片拼接合成技术,他都是扛着相机走向山头,将景色一部分一部分地拍下来,最后拼接成一张全景照片。一张全景照片差不多需要15-20张单张照片。到了2004年之后才开始学的电脑,然后把这些图片进行扫描,扫面后拼起来。2019年,陈宗浩用自己过去拍的照片做成一条百米长卷,来展现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深圳城市山水图》由此诞生。这幅素描长卷长102米、宽0.75米,由陈宗浩和李昱成合作完成。长卷从前海、蛇口徐徐展开,然后延伸至福田、罗湖等城区,画下华润春笋、平安大厦等众多深圳地标,呈现了深圳壮观、秀美的城市景观。

“深南路是这座城市的轴心,深圳一步步发展成现在的大都市,深南路的两旁的变化就是印证”,陈宗浩沿着深南路从南山拍到罗湖,又从罗湖拍到南山,拍摄了一系列展示深圳历史变迁的摄影作品,而后用360度全景式的接片方式,将深圳最繁华的街景连接起来,成为一幅完整全景图。2019年,陈宗浩以这些摄影作品为蓝本勾勒画作草图、李昱成对细节进行润色,总耗时一年多,这幅纪实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百余米长卷最终完成。

近千次登上深圳各大山川

陈宗浩的摄影作品均为广角镜头下的大场景,以此展示城市景观的恢弘气势。为此,为了拍摄深圳全景,陈宗浩需要登上高山,深圳大大小小的山他基本上都爬上去过。“海拔900米的梧桐山、800米的七娘山、700米的梅沙尖、587米的羊台山,太子山、大南山、银湖山、塘朗山、笔架山等,我都爬过。”陈宗浩说,“爬每一座山都是为了拍摄山下城市的全景,有时视野不好,为一张照片,要爬五六次山才能拍到。”

深圳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深读深圳他用镜头记录深圳38载巨变(3)

“退休前是周末去,退休后时间充裕,隔两天就坐公交全市跑,一天只为拍一个城市片区。”陈宗浩说,每次出门都要一整天。“摄影也需要运气,你看着现在天气很好,可能等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就云遮雾罩,什么也看不见了,没办法拍照。就只能下山,等到合适的时间,再上山重新拍。”陈宗浩说,为了从山顶拍到南山区的美景,他曾前后三次登上七娘山的山顶,却无奈云雾缭绕,无法看清楚山下的景色,无功而返。就在第四次登上山顶时,终于守得云开,他赶忙按下了快门,一张经典的照片就此诞生了。

“要说我爬得最多的山就是大南山了,因为离家近,隔三岔五我就会去大南山拍蛇口,拍妈湾,拍前海。以前半山腰就能拍全景,现在楼房高了,要到山顶才能拍到大全景。”陈宗浩说,30多年来,他前往大南山取景的次数已近千次。

2010年特区30周年《沧桑巨变》陈宗浩摄影展,在深圳各地巡展,历时一年半,观众逾50万人次,其代表作罗湖区全景对比图和南山区全景对比图,令人震撼;2017年,陈宗浩将自己30多年来拍摄的14000张作品无偿捐赠给南山博物馆,丰富了馆藏品类和展列内容,将成为深圳人共同的时代记忆;2020年,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美术馆和深圳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影像时空——陈宗浩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正式开展……30多年来,陈宗浩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发挥到了极致。如今,陈老很乐意和年轻人探讨摄影技巧,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下一个发展奇迹,“只要我还拍得动,我也会不停拍下去,继续记录特区的下一个30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