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还不加更,那我们就再来嚼一嚼前面的戏份。
还记得第四集长公主被太后扇巴掌那场戏吗?
长公主听闻庆帝要将婉儿许配给“野小子”范闲,速到太后处求情,请其出面,没想到太后听了立刻赐给了她一个巴掌。
这里剧版比于原著,有一处细节改编。
就是,这个巴掌由太后自己打改成让身边的太监动手。
这处改编不错。
她听女儿这么跑来诉苦,不是直接言语斥责,而是先给她一个教训。
虽已年迈,但威严还在,一个眼神,身边太监便立刻体会。
我初看这剧情时,见那太监上来动手,心里还在想,一个太监还真敢对长公主动手啊?
对,动手了,而且正大光明,正气凛然,因为是太后吩咐的,此时那洪公公就是太后的一只手掌。
太后连自己的女儿,庆国的长公主,也是说打就打,毫不留情面,可见这太后也不是一般人,是个狠角色。
这场戏有什么用呢?
剧中,太后给的理由是:
“后宫的事只有圣上一人能做定夺,你喜不喜欢,没人在乎,这一巴掌是提醒你,要守住分寸。”
寥寥数语,就体现了太后的立场。
要说严守皇家礼教与等级制度,如果说曾经与叶轻眉相识相爱过的庆帝或许可能有过迷茫,但这位太后绝对是庆国的一个定海神针,她不允许任何挑战皇家威严的事情,因为那是立国的根基。
你喜不喜欢,没人在乎,一切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家利益。
这位太后,与如今的很多“婆婆”何其相似。
她也曾青春年少,憧憬世间繁花,或也钟情过某个槛外公子,然而当她一步步坐上今天的位置,那些灿烂的过往早已成云烟,她又怎会容许皇家之人有如此肆意之举。
这里太后首次出场就呈现出的威严与无情,某种程度上,已为当年之事在剧中的揭露埋下伏笔,定下基调。
显然,叶轻眉是挑战过太后权威更挑战过皇家礼教之人,她的死,想必与这位太后关系甚深。
毕竟作为庆帝的母亲,太后的所言所行直接影响到了庆帝的抉择。
那长公主和太后是不是一样的人呢?
长公主还是有些不同的。
正如太后所言,长公主是一个凭自己喜好作为之人,如果不是她当初的所谓“任性”,又怎会有私生的“林婉儿”。
那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既然木已成舟,为什么长公主与林若甫不能在一起呢?
来看看原著里怎么写。
太后对长公主发飙:
“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在我面前提那个人!你不要脸,我们皇家还是要脸的!当年若不是你用自己这条命护着他,我早就把那个人给杀了!”
“当年他想娶你,是你自己怕误了他的前程,所以不嫁。”
所以长公主与林若甫是未婚先孕,这在礼教森严的皇室中自然是大忌。
可以说,长公主是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而成全了林若甫的前程。
而长公主能做出这样的抉择,可以看出,虽然她有感性的一面,但她的内心是冷酷的,她可以做到对自己“绝情”,一旦走出这一步,在日后的无数个日子里,她将用权力的欲望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为什么说太后狠绝?因为她的惩罚是诛心啊。
太后:
“这么些年了,我不曾让他见过晨儿(林婉儿)一面,但我并没有给他设置过任何障碍。”
“好!(当初)你要给他前程,我就给他前程,如今他已经是百官之首,你也应该了了当初的心愿,我不允许你和他再有任何瓜葛。”
太后这一招倒是干净利落,要感情还是要前程,直接将这样的选择摆在长公主与林若甫面前,只可择一,至死不能兼得。
这让我想起《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一个情节,在葛老的地牢内,张小敬就曾将类似的问题摆在书生面前,要爱情还是要活着,书生选择了地牢外诱人的阳光,这也让丁瞳儿彻底看清人性。
这一段,体现了张小敬的狠绝。
太后亦是如此,直接攻心,让你自己做出抉择,并且毫无退路。
太后的戏份不会太多,但分量重,她代表的是皇家最不易撼动的那一股力量。
而远在朝堂之外的范闲儋州的奶奶,范建的母亲,庆帝的姆妈,也不简单,可以说,是与太后遥遥相对立的这么一个角色。
从小疼着范闲,护着范闲,但是是以一种与范闲疏远的方式来护他的周全,在范闲成人要离开之际,她不忘教导范闲:
“长大了,要学会心狠。”
奶奶也是过来人啊。
这两位老演员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可能一下子又想不起之前在哪部作品里见过。
饰演南庆太后的演员名叫郑毓芝,她是沪上话剧界公认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1981年,她在中国舞台上第一个扮演宋庆龄;
《孙中山与宋庆龄》话剧剧照
她是《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老太君;
《琅琊榜》中疼爱林殊的太皇太后;
等等。
范闲的儋州奶奶,名叫曹翠芬。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阴险的两面派二姨太卓云 ,这个角色让她开始被广大观众所熟知。
她凭借该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表演学会奖。
1993年,曹翠芬出演了家庭剧《上海一家人》,凭借该剧获得第1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 。
她也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盛老太太。等等。
如今,郑毓芝83岁,曹翠芬75岁,虽已高龄却依然活跃在影视剧中,给我们带来这么有质量的表演,令人敬佩。
《庆余年》后续的戏份中,她们还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同样令人期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