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的一天,一名叫雷保森的抗美援朝战士拖着重伤的身体,拄着拐杖敲开了医生办公室的门。

进门之后,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医生询问自己还能否回到战场,看着眼前伤痕累累的卫国英雄,医生含着泪摇了摇头。

被判了“死刑”的雷保森,想到牺牲的战友,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不久之后,他褪下了身上的军装,一个人默默的回了河南老家当了一名招待员。

直到《人民日报》上刊登的寻人启事,周围的人才发现雷保森竟然是特等功臣!

那么雷保森既然是英雄为何会选择成为普通招待员?他究竟有何战功呢?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1)

回归平凡,身份曝光

雷保森出生贫寒,6岁时父母带着一家人逃荒到了河南省上蔡县。

由于家里孩子多,养家负担实在太重,雷保森的父亲就将他过继给了一个叫雷文的人当义子,从此以后就跟原生家庭断了联系。

而从朝鲜战场回到老家之后,雷保森就刻意隐瞒了自己曾经参加过战争的情况,也没有寻求政府的帮助补贴,他就像普通百姓一样,在家里人的安排下结婚生子。

但由于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身上还有几颗子弹没有取出来,所以雷保森的腿脚和右手都不大灵活。

后来经人介绍,雷保森成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招待所里的一名普通的招待员。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2)

但就是在这种最普通的服务工作中,雷保森也贯彻着来自军旅生活的习惯,凡是分配到他头上的任务,绝对不打一丝折扣地完成,就算是别人的工作,他也一直是能帮则帮,不求回报。

因为这种踏实能干的性格,雷保森深受上面领导的器重,也很受同事的欢迎,同事们又是也会打趣般地问他,这种事事出色、回回得优的本事是怎么练来的。

每每这时,雷保森总是憨厚地笑笑,只是简单地解释这是因为自己曾经在部队待过。

因为身边的同事没有参军的经历,所以好奇者就会多问两句,但遇到这种情况雷保森只是笑笑,却不愿再往下说了。

然而这样生活在1956年年底被打破,当时有一篇描写抗美援朝“爆破英雄”的文章被刊登在了各大报纸上,大街小巷中人人议论的都是这位伟大的英雄,而他的名字,就叫做“雷保森”。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3)

招待所里的同事们也听说了这样的英雄事迹,大家不约而同地由这个名字想到了身边的老雷。

究竟是巧合?还就是一个人呢?

当他们再仔细观察报纸上那张模糊的照片时,几乎都认定雷保森就是那位英雄。

终于雷保森的真实身份也随之水落石出,在众人万分震惊的目光中,他也将曾经的热血回忆一一道来。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4)

扬名军中,负伤隐退

1946年雷保森加入了地方武装组织,开始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两年之后,他所在的队伍因为表现突出而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此以后,雷保森就正式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连队里担任机枪手。

1950年,为响应国家号召,雷保森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5)

次年的3月27日,让雷保森和爆破班其他九名战士扬名志愿军全军的一场战役来了。

为了拿下七峰山,美军出动了坦克部队,而这项阻击坦克的光荣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爆破班的身上。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6)

因为后勤补给到位,所以分给爆破班的反坦克手雷不在少数,完成这次任务也是绰绰有余了。

作为爆破班班长的雷保森看着这些手雷也是万分激动,举着军礼大声说道,

“请连长放心,爆破班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一辆“铁王八”开过去!”

在经过一番民主商议后,作为雷保森迅速确定了作战部署,在山脚下的断崖后挖一道堑壕,敌军要想过七峰山必经此道,大家隐蔽在这。等坦克开过来了,北边头上的战士拿火箭筒打垮第一辆坦克,南边头上的战士用机枪放倒步兵,剩下的人兵分两路解决其余坦克。

在雷保森的带领和鼓励下,九名战士信心满满地准备着此次战斗,一直等到下午两点,美军的12辆坦克和1辆吉普车终于开来了,后头还跟着百来个步兵。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7)

可就在距离攻击区域还有500米远的地方,坦克突然停下了,正当众人害怕暴露时,只见打头的坦克朝着山上开了几炮,确定没响动之后,他们才又缓慢的继续前进,原来只是试探,雷保森等人松了一口气。

等第一辆坦克到达攻击地点时,雷保森也迅速发出了战斗指令,北端的火箭筒精准地打在了“铁王八”的身上,第一辆坦克报废了,它这一出事,后头也就跟着乱起来了。

趁乱,南边的机枪手一鼓作气干掉了步兵,雷保森也抓住时机,带着一名战士向最末端的几辆坦克跑去,剩下的三名战士就负责从第二辆坦克打起。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8)

眼瞧着情况不对,排在最末的第十二辆“铁王八”铆足了劲往回跑,等雷保森二人赶到时,只拦住了第十一辆坦克。

从第十一辆开始,雷保森和战友一起炸到了第七辆,而另一头的三名战士也把剩下的五辆给搞定了,负责发射火箭筒的战友又把那辆没跑掉的吉普车给炸开花了。

没成想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际,还有几个“漏网之鱼”没死透,二、五、七三辆坦克尚有一击之力。

雷保森二话不说,带着战友猛地扑了上去,又朝每辆坦克里面丢了一个手雷。

仅仅半个小时,除了往回跑掉的那辆坦克,爆破班全歼了所有敌人,创下了整个抗美援朝战史中反坦克战斗的最高战绩。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9)

这次战役,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高度表彰,也让这十名战士在全军立下了赫赫威名。

可是遭到偷袭损失惨重的美军在第二天一大早就进行了反扑,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爆破班的十名战士最后就只活下来了两个人。

早已遍体鳞伤的雷保森拖着周士武一边打一边退,等退到一处陡坡时,他一把将战友推了下去,而后,雷保森拿着仅剩的两颗手榴弹将敌人引到了悬崖边。

在两颗手榴弹引炸之后,誓死不做俘虏的他,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悬崖。

或许是上天垂怜,掉落悬崖的雷保森被几个朝鲜人民给救了,他被紧急送往当地的野战医院进行抢救,几天之后又被遣送回了国内医院。

后来,当雷保森知道自己再无重回战场的可能后,他就怀着遗憾和黯然复员回家了。

英雄回归,领袖接见

七峰山战役结束之后,连长和剩余的战士去给战友们收敛遗体。爆破班其他八位战士的遗体都找到了,周士武滑落陡坡后大难不死,可唯独,没有找到雷保森的。

后来连长听说雷保森跳下悬崖了,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只好把他写进了烈士名单里。

1953年初,志愿军总部根据雷保森的战功和英勇事迹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10)

可是关于雷保森遗体这事还一直萦绕在大家的心头,没找到不代表就是牺牲了,3年之后,第26军李耀文将军在整理先进人物事迹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于是,李耀文将军决定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查找雷保森的下落,他亲自撰写了一篇有关七峰山爆破战役的文章,在文章末尾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招待所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老雷就是“雷保森”!上级领导立刻接见了雷保森,并按照相关规定将他调派至海军长山要塞区。

次年,正值建国八周年,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彭老总亲自下了邀请函,邀请雷保森来北京参加庆典。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11)

在接风宴上,彭老总大力赞扬了爆破班当年的战绩,“你们那一仗,实在打得好,也实在不容易!你们都是英雄!”

听到彭老总这么说,当年的热血回忆又涌上了雷保森的心头,他不禁想起了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一时间潸然泪下。

可令雷保森没有想到的是,之后毛主席居然又亲自接见了他,正当他和其余几人手足无措地站在中南海会客厅里时,门外的毛主席迈着有力的步伐走了进来。

毛主席面带微笑,一一问候了几位功臣,在和雷保森握手的时候,他十分感慨地说道,“你是志愿军的骄傲,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12)

其实,雷保森从没想过当什么英雄或是功臣,在他看来,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做出的选择,而他也只不过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若说英雄,那些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友更配得起这个称号。

不过,毛主席和政府的关怀也让雷保森感动不已,在他看来有关当年的一切付出和牺牲,祖国记得,人民也记得,这就足够了。

雷保森掩护战友撤退的故事(国家3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