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1)

在“宅经济”促进下

消费者网购需求逐渐增大

“边买边退”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衣服尺码不合身

款式不适合

材质不满意

搭配不好看

……

翻遍买家秀

再三追问客服

精挑细选的衣服还是看不中

要是网购也能试穿就好了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2)

多年前就听闻有虚拟试穿软件

这都2022年了

怎么好像又没动静了?

风靡一时的试穿魔镜去哪了?

01.

概念超前 虚拟试穿被寄予厚望

早在2005年,“虚拟试穿”这一概念就在国际科技论坛上被提出。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结合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和3D演算画面,利用视频实时采集、图片文件等途径,自动生成3D全方位立体化视觉效果的隔空试衣工具。

虚拟试穿可以在虚拟环境下将“买前试穿”变成现实。因此,该技术一经问世就被寄予厚望。饱受“高退货率”困扰的服装业希望借此解决这一痛点,VR、AR技术公司看到了市场广大的商业需求。赋能网购的虚拟试穿网页、APP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诞生于2006年的Face72是国内第一家开发虚拟试穿功能的购物网站。当时的技术比较粗糙,用户只能在S、SM、M、L、XL五种体型中选择接近自己身材的虚拟模特,并将脸部照片贴在模特脸上,切换服装进行试衣。新颖的虚拟体验虽然在当时吸引了一波追求潮流的网民,但无法定制顾客身材的Face72,其实用性非常有限。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3)

为了提升购物体验,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和优衣库等时装品牌也开始试水“虚拟试穿”。

2014年初,京东商城上线“虚拟试衣间”。用户可利用自拍设置头像,调整身高、体重、腰围等参数,生成虚拟模特进行试衣。但这项功能还是不能完全复制用户的“身形”,并且只能展示正面。2019年年底,京东与英特尔合作,将“实感技术”植入到“虚拟试衣间”中,实现了商品3D展示,优化了虚拟试穿体验。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4)

2015年,优衣库官网上线“4D试衣间”服务。用户可以智能调节身高、体重、肩宽、三围、上臂围、腿围、腿长以及罩杯等数据,塑造出的人体模型更接近本人的身材;还可360°自由旋转人体模型,获得较为真实的试衣观感。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5)

2016年,淘宝天猫联合玛莎、艾格、VERO MODA等知名品牌推出了“虚拟试衣间”。通过3D技术让用户可以多维度调整发型、脸型、妆容、身高、体重等数据,以建模的方式建立3D虚拟形象后进行试穿。用户如果有喜欢的衣服,可以直接下单,平台还会根据身材推荐合适的尺码。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6)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7)

除此之外,2016年还有数十款虚拟试穿App上线,例如:一搭、cubic、穿衣助手、男衣邦、魔镜在线、么么搭、穿穿、有范……虚拟试穿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虚拟试穿的发展,不止于线上。

随着AR、VR技术的深入发展,服装品牌开始探索线下虚拟试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试衣魔镜”: 当购物者站在虚拟试衣镜前时,装置将自动显示试穿新衣以后的三维图像。品牌商们认为“魔镜”可以节约顾客排队换装时间、优化购物体验,试穿数据的收集也有助于理解客户需求。一时间,LILY等服装品牌紧跟风口,在门店配备虚拟试衣镜。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8)

02.

产品鸡肋 一朝没落又因疫情翻身

尽管噱头十足,但现实中的真实体验却不尽人意。虚拟试衣,昙花一现。

“人物僵硬、贴合度差、不够逼真、尺寸不符、看不清楚服装材质……”消费者们对虚拟试衣产品各种吐槽不断。由此可见,虚拟试衣尽管新意十足,接受度却并不高。

被各种诟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服装版型以及尺码不准确上。虽然可以调节身体数据,但是虚拟人物形象很难还原出真实人物的身材、体态,虚拟人物所穿的尺寸和真实尺寸也不符,导致收到货后试穿的真实效果与虚拟模特呈现效果差距较大,引发不少用户吐槽虚拟试衣是“低质量的换装游戏”。

僵硬的模特展示效果也被网友吐槽“丑的辣眼睛”。以淘宝的“虚拟试衣间”为例,一位网友发文称其为“拔草神器”,甚至引发几万网友围观。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9)

“触觉缺失”也是部分用户认为虚拟试衣“鸡肋”的重要原因。用户无法通过虚拟试衣感知衣服的材料、质感及舒适程度。所以仍有较多消费者选择去线下试穿购买,或者线下试穿后,在线上旗舰店领卷下单。

此外,线下虚拟试衣的必要性也饱受质疑。“我已经到门店了,为什么不直接上身试呢”“有录入个人详细数据的时间,我衣服都试完几套了”“谁能准确知道自己身体的十几项数据呢?”对于已经前往门店的很多消费者来说,“试衣魔镜”更被认为是“鸡肋产品”

经过几年试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服装品牌,纷纷关闭虚拟试穿入口,虚拟试穿这一服务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然而,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特殊需求促进下,虚拟试穿似乎迎来了“第二春”——线下门店不景气,线上网购需求旺盛,虚拟试穿再次受到品牌商青睐。不过,这次虚拟试穿从“衣”转向了“鞋”。

继GUCCI和NIKE在国外上线虚拟试鞋功能后,国内的潮流电商平台“得物”APP也于2020年4月上线了AR虚拟试穿。用户在试穿过程中,仅需5秒即可快速切换不同款式预览试穿效果。目前,该试鞋功能仍可正常使用,且增加了试妆功能。法治网研究院亲自过了一把“鞋瘾”后发现,尽管贴合度上存在瑕疵,但整体使用体验流畅且较为真实。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10)

不同于虚拟试衣受“群嘲”的惨状,虚拟试鞋在社交媒体上收获的好评较多。法治网研究院在微博上以“得物AR试鞋”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网友对该功能较为认可,不少网友在体验试鞋后选择下单。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11)

lv老板对病毒的看法(LV因涉嫌收集消费者生物识别数据被诉)(12)

有观点认为,用户对虚拟试装的态度转变,一方面得益于虚拟技术的完善增强了代入感,另一方面也和疫情期间线下试装受限有关。疫情常态化趋势下,虚拟试装或将成为服装零售业蓬勃发展的一个趋势。

03.

涉及隐私 需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事实上,国内外关于虚拟试穿的争议不仅止于产品功效本身,虚拟穿戴技术与个人信息保护仿佛存在天然的冲突。虽然这样的担忧由来已久,但是目前来看,Louis Vuitton(以下简称LV)似乎要成为第一个为此买单的大牌。

近日, LV因涉嫌在其网站上的虚拟试穿工具中收集消费者的生物识别数据而受到了诉讼指控。据报道,原告诉称,LV北美公司向消费者推销奢侈品的图片,并邀请他们通过其网站的“虚拟试戴”功能虚拟试戴其设计的眼镜。原告认为,该品牌收集和储存了详细和敏感的生物识别和信息,包括完整的面部扫描,而没有首先获得他们的同意,或告知他们这些数据正在被收集。该做法违反了伊利诺伊州《生物识别信息隐私法》(BIPA)规定的“明确授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于2021年10月,伊利诺伊州的一个联邦法院对Target公司也提起过类似诉讼。

尽管我国目前暂无针对虚拟试穿的相关诉讼,但相关法律风险一直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在收集人脸、身体部位尺寸和影像等情况下,都涉及生物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也很有可能涉及隐私,例如女性的所谓三围信息等。此外,虚拟试穿形成的图像本身也会构成个人信息,在储存、加工和分析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循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原则。

就虚拟试穿技术未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刘晓春建议,首先是要在开启功能前,给出明确、清晰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收集、利用的提示,并获取用户的单独、明示同意。其次,在处理这些信息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和目的限定原则,未经用户单独明确同意,不可进行其他开发利用,更不能进行对外分享和传播,同时也要及时删除。

毫无疑问,虚拟试穿技术要想在国内获得进一步发展,除了技术的不断精进,还必须与法律所保护的个人隐私权益达成平衡。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文/黄美玲、曾霏滢、法不阿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监制/余瀛波

编辑/黄美玲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法治网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